安 奇,杨 靖,朱 越,黄立新,周 军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放射科,辽宁 沈阳 110031)
动眼神经走行区域较长,周围毗邻结构复杂,其走行区域临近结构的病变都可导致动眼神经的损伤,从而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的相关症状,各种原因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的症状在神经内外科及眼科又占有相当的比例。但是由于其解剖特点的复杂,给动眼神经病变的相关诊断带来很大的难度,而临床手术治疗也需要影像学检查为其提供更准确的解剖依据和定位,从而避免因不必要的手术而造成误伤。这进一步给放射科医生增加了诊断的难度,如何应用MR检查序列显示动眼神经的颅内走行是明确动眼神经病变的关键。本研究应用MR 3D-FIESTA序列及常规SE序列对38例正常志愿者及8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进行了动眼神经成像,观察其脑池段及海绵窦段的显示情况,总结MR 3D-FIESTA序列对于动眼神经颅内段,尤其是海绵窦段的显示价值及意义。
随机选取38例无眼运动功能障碍的正常志愿者,以及2010年11月~2011年3月1日来我院就诊的8例动眼神经麻痹,且病变累及海绵窦区的患者。男26例,女20例,年龄17~84岁,平均50.3岁。
MR检查使用GE Signa HDx 1.5T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头线圈。根据常规正中矢状面定位片,从中脑上沿水平至延髓做3D-FIESTA扫描,3D-FIES2TA序列:TR 4.8ms,TE 2.0ms,回波链 65,矩阵 224×320,层厚0.8mm,FOV 18cm×18cm,平均采集次数2。
每位受检者的影像分析均在GE Advantage Workstation(AW4.4)诊断工作站上进行。做曲面及斜矢状面重组,显示动眼神经从出动眼神经核后的走行路径,对于脑池段的显示,通过曲面测量,测量出脑池段的长度,然后通过进一步的曲面重组,显示动眼神经海绵窦段的显示,根据动眼神经显示的清晰程度分为3个等级:完全显示、部分显示、未见显示。显示清晰,定义为可以清晰完全显示动眼神经从入海绵窦段到眶上裂段;显示欠清晰,定义为显示从动眼神经穿入海绵窦段,但是仅见其走行的一部分,未见其完全穿过海绵窦,至眶上裂;未见显示,定义为仅见动眼神经显示至海绵窦段,入海绵窦段后就显示不清。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分别对38例正常志愿者及8例患者动眼神经分析,根据完全显示、部分显示的长度进行均数及标准差的统计。
38例正常志愿者中,15例(30支动眼神经),在海绵窦段完全显示 (图1);22例志愿者双侧海绵窦段部分显示(图2);还有1例志愿者是右侧动眼神经完全显示,左侧动眼神经未见显示。8例患者中,4例(2例垂体瘤,1例脑膜瘤,1例颅咽管瘤)病变侧单侧动眼神经海绵窦段未见显示,正常侧动眼神经部分显示。2例(1例脑膜瘤,1例垂体瘤)双侧动眼神经海绵窦段部分显示(图3),2例(1例颅咽管瘤,1例海绵窦区炎症)单侧部分显示,单侧完全显示。综上统计了46例共92支动眼神经,其中有33支可见海绵段完全显示;54支动眼神经在海绵窦段可见部分显示;5支动眼神经海绵窦段未见显示。由两名主治医师以上的神经放射学医师独立阅片,意见不一致者经讨论后取得一致结果。
46例受检者共92支动眼神经海绵窦段显示情况见表1。动眼神经海绵窦段显示有一定的困难,一部分患者可以完全显示海绵窦段至眶上裂处,一部分患者仅能显示海绵窦段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患者海绵窦段显示较困难。46例受检者脑池段可以完全显示,长度分别为左侧(16.32±2.80)mm,右侧(6.39±2.72)mm。
表1 海绵窦段动眼神经的显示长度及比例
动眼神经起自中脑上丘平面的动眼神经核,其纤维向腹侧发射,经过红核,由大脑脚间窝穿出,在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间穿过后,与后交通动脉平行,向前经过蝶鞍两侧海绵窦之侧壁,从眶上裂入眶内,分布于眼外肌及眼内肌。动眼神经在颅内走行主要经过脑池段及海绵窦段,海绵窦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位于蝶鞍和垂体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窦内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将窦腔分隔成为许多互相交通的小腔隙,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就穿行于这些小的窦腔内,这也决定了动眼神经海绵窦段解剖关系的复杂性[1]。
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参数成像、多平面扫描以及在显示神经的同时进行解剖测量等优点,日渐成为颅神经检查的首选方法。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2-3],关于眼运动神经脑池段的显示,其中介绍了MR相关序列对于动眼神经在脑池段的显示情况,特别是3D-FIESTA序列的出现,为动眼神经的显示提供了更为清晰和精确的显示序列。
FIESTA稳态采集快速成像序列是一种稳态自由进动梯度回波技术,它是纵向磁化矢量和横向磁化矢量都达到稳态的GRE序列[4]。FIESTA序列具有以下优点:①图像的信噪比较高;②TR很短,成像速度快,单层图像采集时间在1s以内;③血液流动造成的失相位程度较轻;④液体成分,包括血液、脑脊液、胆汁等由于T2值较长,其T2/T1比值较大,呈明显高信号。在脑脊液的衬托下,能使周围神经的脑池段显示比较清晰,但是脑脊液中的血管及神经却难以区分,主要是FIESTA序列也有其成像的缺点,软组织图像的对比很差,因为软组织之间的T2蛐T1比值差别不大,对于软组织病变的信号差别显示较差。再有就是对磁场的不均匀性较敏感,容易产生磁敏感伪影。
3D-FIESTA序列为高分辨率三维容积采集,图像更便于后处理。经3D-FIESTA序列采集到的图像,在GE AW4.4工作站上进行多种方式的后重建处理[5]。如多平面重组和曲面重建:可沿动眼神经的三维走向,使其在二维平面内显示出连续走行的图像,更好地显示动眼神经的全貌情况。通过曲面重建及MPR的冠状位、矢状位、斜位图像进一步能明确地显示肿瘤、骨骼、神经和血管的形态及其相互关系,对判断肿瘤是否可以切除、选择外科手术入路有重要意义[6-7]。
MR 3D-FIESTA序列显示动眼神经,从其出动眼神经核开始,可以清晰显示脑池段的走行及其周围的毗邻结构[8],应用了3D-FIESTA序列特点,在脑池段有脑脊液信号的衬托,显示较清晰。但是由于其组织分辨率较差,动眼神经在海绵窦段的走行显示一直较困难,而这个部位又是很多疾病经常发生的部位,如肿瘤性病变、炎性病变、血管疾病及血管畸形等,都会影响到动眼神经的功能从而产生眼科间接的临床症状。因此对于评价海绵窦区的病变,如何能较清晰地显示动眼神经海绵窦段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也是难点[9]。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3D-FIESTA序列评价动眼神经海绵窦段的显示情况,显示解剖后,通过位置及走行方式来判断动眼神经是否受损,进一步为病变侵犯情况作出准确评价。
本次研究统计了38例志愿者及8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脑池段的显示长度,可100%显示脑池段,对于动眼神经脑池段的显示情况国内已有文献报道。本研究进一步发现对于动眼神经进海绵窦段亦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显示,以后床突为脑池段及海绵窦段MR解剖的分界点,显示动眼神经脑池段及海绵窦段,并分别测量各段的长度。38例正常志愿者中31/76(40.8%)动眼神经海绵窦段可以清晰显示;44/76(57.8%)动眼神经海绵窦段部分显示,局部显示欠清晰;1/76(1.3%)海绵窦段动眼神经未见确切显示。8例患者中,2/16(12.5%)动眼神经海绵窦段完全显示;10/16(62.5%)动眼神经海绵窦段局部欠清晰,可见部分显示;4/16(25%)动眼神经病变侧未见确切显示。46例受检者共92支动眼神经可见33支(35.9%)完全显示,54支(58.7%)可见部分显示;5支(5.4%)未见确切显示。正常志愿者组和病变组动眼神经的显示情况,可见正常组显示较好,病变组尤其是病变累及侧海绵窦段显示程度较差,当动眼神经在病变附近走行时,仍可显示动眼神经,当病变包绕动眼神经时显示较困难,这也为MR诊断提供一定帮助,当动眼神经海绵窦段无法显示的情况下,要注意排除是否有病变累及相应侧海绵窦区。
综上所述,动眼神经海绵窦段的显示存在一定的困难,FIESTA序列虽然对于此段的显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是因为FIESTA序列的信号特点为T2/T1的比值,软组织病变之间此比值相差较小,因此软组织间分辨率相对较低,又因为海绵窦解剖结构复杂,穿行此区域的脑神经不止动眼神经这一根神经,还有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及三叉神经的第1支眼神经和第2支上颌神经亦走行于海绵窦的外侧壁,区别这几根脑神经也相对较困难。因此,本研究发现仍有一大部分受检者动眼神经显示不清晰,仅能显示部分动眼神经。而对于病变累及海绵窦区的患者显示情况更不理想,分析原因可能为病变范围累及海绵窦区及动眼神经,且分界不清,都为软组织信号,其间组织分辨率差异相对较小。但是3D-FIESTA序列,因其扫描速度快,层厚较薄,还可以在工作站上进行曲面重建观察其三维走行,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其虽对于病变的定性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对于显示解剖形态相对较敏感,此研究中发现正常受检者中,动眼神经海绵窦段都可显示一部分,有些患者近眶上裂区域显示不清,而也有一部分患者可以完全显示至眶上裂段。因此提示我们当一侧动眼神经海绵窦段未见确切显示的时候,需要在常规检查序列上仔细分析此区域信号及形态的改变,从而对病变的检出及手术术前分析提供一定的帮助。
]
[1]郭徐华,高宜录,金国华.动眼神经海绵窦段的应用解剖学研究[J].解剖与临床,2005,10(3):242-243.
[2]梁长虎,柳澄,武乐斌,等.3D-CISS序列在显示动眼神经脑池段及其毗邻结构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11):1649-1651.
[3]陈建,刘振生,罗志刚,等.磁共振3D FIESTA和3D FRFSE T2WI显示颅神经的对比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11):1449-1453.
[4]Xiong Y,Kong XQ,Xu HB,et al.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R 3D-CISS sequence in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J].J Med Imaging,2004,14(6):436-438.
[5]Sun X,Liang C,Liu C,et al.Oculomotor paralysis:3D-CISS MR imaging with MPR in the evaluation of neuralgic manifestation and the adjacent structures[J].Eur J Radiol,2010,73(2):221-223.
[6]Hatipoglu HG,Durakoglugil T,Ciliz D,et al.Comparison of FSE T2W and 3D FIESTA sequences in the evaluation of posterior fossa cranial nerves with MR cisternography[J].Diagn Interv Radiol,2007,13(2):56-60.
[7]黄权,江波,何东升,等.核磁共振多平面重建在鞍区肿瘤显微手术入路选择的意义[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5,28:216.
[8]满凤媛,王振常,赵堪兴,等.3D-FIESTA观察活体眼运动神经及初步临床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26:231.
[9]Amemiya S,Aoki S,Ohtomo K.Cranial nerve assessment in cavernous sinus tumors with contrast-enhanced 3D fast-imaging employing steady-state acquisition MR imaging[J].Neuroradiology,2009,51(7):467-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