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捷,罗果,龚磊,胡斌丽,许洁
(1.遵义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贵州遵义563003; 2.遵义医学院中心实验室,贵州遵义563003;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药剂科,贵州遵义563003)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和环境等诸因素的变化,使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人数和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1]。遵义市死因监测结果显示,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居民前3位死因,已成为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和医疗费用过度增长的主要原因。为了解遵义市城市居民心、脑血管病患病现况,我们利用2007年本市汇川区常住居民医院入院资料,调查心、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主要相关因素,为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提供预防控制对策和科学依据。
1.1 对象我们收集了居住于遵义市汇川区有常住户口或在调查地持续居住1a以上、排除持续外出1个月以上,年龄≥35岁者,共161例,满足分析条件的为154例,占总数的95.7%。排除癌症、活动期精神病、严重的躯体疾患无法参加调查和随访者。对照人群选择排除患有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风湿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以年龄和性别频数匹配的方法选取对照组共计210人。
1.2 方法 按《中国部分—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工作手册。调查人员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调查内容包括询问病史(一般情况,高血压史、高血酯、吸烟、喝酒、家族史及心血管患病情况)。体格检查(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测量采用汞柱式血压计,取坐位静5 min右臂血压3次的平均值。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定义:①冠心病诊断参照WHO-MONICA方案[2]。冠心病事件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无症状性心肌缺衄和缺血性心肌病。②脑卒中诊断参照WHO-MONICA方案[2]。脑卒中事件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③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两次测量平均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和既往诊断为高血压现服降压药者。④高脂血症诊断标准。血清胆固醇(TC)≥5.72mmol/L,血清甘油三脂(TG)≥1.7mmol/L,本文的高脂血症指TC或TG有l项或2项超过以上标准,和既往诊断为高脂血症现服降脂药治疗者。(5).腰臀比的诊断标准。腰臀比(WHR)=腰围(cm)/臀围(cm);界值为 75%分位数。按WHR进行体型估计:男性WHR<0.9为正常体型;男性WHR≥0.9为向心性肥胖体型。女性WHR<0.85为正常体型,女性WHR≥0.85为中心性肥胖。(6).吸烟。定义为正在吸烟者,每日吸烟量≥1支,且连续吸烟≥1a。(7).饮酒。定义为每周饮酒至少1次。
1.3 统计学处理用Epidata 3.0软件数据录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类变量采用实际频数与百分数表示,用卡方检验进行病例组与对照组间比较;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危险因素的筛选采用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居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患病年龄分布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心、脑血管疾病入院154人次,其中男性占53.2%,女性占46.8%,年龄在35岁~95岁之间,以60~70岁和70岁以上组居多,占总数的86.4%。对于不同的年龄组,组间男、女患心、脑血管疾病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随着年龄的增高,患病人数明显升高,60~70岁和70岁以上两组,各组男、女患病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 1)。
表1 居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患病年龄分布
2.2 居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患病性别分布该调查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患者中,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男、女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841﹤0.0022=4.5290.0332=9.717,0.002;2=4.952,0.026),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 2)。
表2 居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患病性别分布
2.3 各可疑因素对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影响以是否患有心、脑血管病为应变量(Y),以=0.05作为选入和剔除变量的显著性水平作logistic回归,筛选出影响因素为高脂血症、吸烟和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回归方程为:=1.030×高脂血症+0.691×家族史+1.240×吸烟-2.451。对回归方程进行检验=27.569,﹤0.05,回归方程成立,表明这3种因素对患心、脑血管病的影响较大,其比值比(OR)分别为2.801,1.995和3.456。见表3和4。
因为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和吸烟的比值比均大于1,说明这3个因素与心、脑血管病呈正关联,是致病的危险因素,暴露于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和吸烟3个因素人群患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分别是未暴露人群的2.801,1.995和3.456倍。
表3 心、脑血管病16个可疑危险因素与赋值
表4 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在该调查中,患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和心力衰竭患病人数、性别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且在60岁以上年龄组,各组男、女患病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患病人数,男性高于女性,可能由于男性多吸烟、酗酒以及从事危险性职业,导致精神紧张、不良生活习惯较女性严重,承受的社会压力更大。该调查结果还显示,患高血压人数较高,这与国内许多城市调查结果一致[3~5]。高血压病不仅是心血管病之一,而且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危险因素[6],是预防控制心、脑血管病的关键,当务之急应在社区开展针对高血压的保健和干预措施,这也是社区综合防治的关键措施。
该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对心、脑血管病的多个可疑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高脂血症、吸烟和心、脑血管病家族史为其重要危险因素,暴露于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和吸烟因素人群患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分别是未暴露人群的2.801,1.995和3.456倍。提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与家族聚集现象、饮食习惯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吸烟作为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达成共识。由吸烟引起的大动脉扩展性和顺应性的降低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起一定作用。此外吸烟还增加血小板粘滞性,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而加速动脉硬化。该调查结果显示,吸烟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这与杨成悌等的研究结果一致[7]。冠心病的形成90%左右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高脂血症。该调查还显示高脂血症是35岁以上患心、脑血管疾病人群的重要危险因素,这可能与西部地区饮食结构以摄入碳水化合物为主,脂肪及蛋白质相对较少有关。本研究结果与广东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学组的调查结果类似[8],说明不良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并与高血压、血脂代谢等相互影响。遗传因素对于心血管病的发病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该调查结果显示,心、脑血管病家族史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父母有高血压史可能是遗传因素的一个重要标志。
综上所述,针对调查结果,应制订以高脂血症为主的城市心、脑血管疾病社区综合防治方案,在社区切实落实提倡低盐饮食、减少脂肪摄人、戒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科学管理高脂血症与高血压等有效措施,从而大力推动城市心、脑血管病综合防治工作的开展。
[1]He J,Gu D,Wu X,et a1.Major causes of death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05,353(11):1124-1134.
[2]Facchini F,Chen YD,Clinkingbeard C,et al.Insulin resistance,hyperinsuilnemia,and dysilpidemiai in nonobese individuals with a family history of hypertension[J].Am J Hypertens,1992,5(10):694-699.
[3]彭智会,徐志鑫,耿昆,等.北京市昌平区居民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状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6);624.
[4]孙喜琢,王雪,潘晓芳,等.大连市獐子岛地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心血管病杂志,2008,13(4):280-283.
[5]Gu D,Gupta A,Muntner P,et al.Preval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 clustering among the adult population of China[J].Circulation,2005,112(5):658-665.
[6]李立明.中国原发性高血压社区防治的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8(4):298-299.
[7]杨成悌,李小平,李秀丽,等.兰州市七里河区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7):658-659.
[8]董吁钢,郭志刚,钱孝贤,等.珠江三角洲地区九城心血管病住院患者血脂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7(9):849-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