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亡汉兴得失于财税

2011-09-08 01:15翁礼华
浙江经济 2011年15期
关键词:秦始皇财税

秦亡汉兴得失于财税

翁礼华,1945年生,毕业于原杭州大学化学系,“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批省劳模。20世纪80年代从政后历任奉化、鄞县县长,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浙江省财政厅厅长兼省地方税务局局长及国资办主任。2003年从财政厅卸任后,改任浙江省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中国财税博物馆馆长,浙江大学特聘教授、财经文史研究中心主任。

财税政策的宽严得失,关乎民心向背。秦代由于财政上扩张靡费,横征暴敛,民怨沸腾,导致亡国;汉代则由于厉行节约,轻徭薄赋,涵养财源,获得了百姓的拥护,得以长治久安

中国财税博物馆古代财税历史展厅中有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秦亡汉兴。两千多年来,每当中国社会发展出现重大转折时,人们总要重温这段历史并赋予它以新的诠释。就制度而言“汉承秦制”是历史的真实,为什么几乎相同的制度,秦王朝只维持了15年,而汉王朝却持续了近400年呢?其中财税政策的宽严得失,引发民心向背,是它们兴亡的最重要原因。

崇尚法家思想治国的秦始皇并吞六国后,改王为皇,自称皇帝,迅速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建驰道,设常备军,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平台。但好大喜功的秦皇蠃政,并没有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社会转折,而是继续超越国力和财力,大上其政绩工程。他发兵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不惜民力建阿房宫、造郦山始皇陵、筑万里长城;还多次巡游、封禅祭祀,耗费了极大的财力。当时全国人口只有2000万,其中男劳力400万人,被秦始皇征发服役的男劳力竟达300万人,占全国男劳动力的75%,本来规定17岁以上男子每年服劳役1个月,而秦始皇则无期限征发,以至于孟姜女到长城工地上找不到新婚的丈夫万喜良(范杞良),一怒之下哭倒了长城。

为了满足如此庞大的财政支出,秦始皇唯一的办法是增税。他把农业税税率从历史上人们所认可的“什一税”一下子提高到“收泰半(意为2/3)之赋”,即从农作物收获量的10%提高到66.67%,征收人头税高达每人每年1000钱,还派发了不少临时征调,以至于“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急征暴敛,使“民不聊生,天下父子不相安”,“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最终,“海内愁怨,遂用溃畔”,貌似强大的秦王朝灭顶于秦末农民起义的汪洋大海之中。

汉初,人口锐减,生产停滞,满目疮痍,国民经济几近瘫痪。作为秦末农民大起义战争中的胜出者——沛县(今江苏)泗水亭长出身的“农村基层干部”刘邦,当上了开国皇帝。深知老百姓疾苦的刘邦,为了尽快恢复生产,改秦始皇严刑峻法的“法家治国”为与民休息的“黄老之学”治国,实行“填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的宽厚政策。将农业税从秦的“泰半”改为1/15,即将税率从66.67%降为6.67%;文帝时再降为1/30,即3.3%,有些年份还实行免征。人头税也改为7岁至14岁的少年儿童征口赋20钱;15岁至56岁的成人征收算赋120钱,后来又减为40钱。后世所谓“人口”一词即由此而来。西汉景帝将男子开始服役的年龄从秦代的17岁提高到20岁,后改为23岁,并明确免除徭役的年龄为56岁,役龄男子在本县服无偿劳役也严格执行每年不超过1个月,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为了减少财政支出,汉初几代皇帝崇尚节俭。汉文帝在位20多年,宫室、车骑都没有增添过。有一次,他想建筑一座露台,一计算要100斤黄金,相当于10户中等人家的财产,于是就把这项建设计划取消了。他和后宫的衣着都很简朴,不但自己穿草鞋,连他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长得拖地的衣服,不准她用绣花的帐子,以此做天下的楷模。同时,主张薄葬,他的陵墓,不用金银铜锡装饰,一律用瓦器,并要求依山建陵以减少土方堆砌的工程量。汉景帝为了节省财政支出,规定陵墓中建造的陶俑长、宽、高都要缩小到实物的1/3,如武士俑从真人高170厘米左右缩短到56厘米,使整个体积缩小到1/27,从而大大节省了建陵的工程费用。

可见,秦代由于财政上扩张靡费,横征暴敛,民怨沸腾,导致亡国;汉代则由于厉行节约,轻徭薄赋,涵养财源,促进了经济繁荣,获得了百姓的拥护,得以长治久安。

猜你喜欢
秦始皇财税
MYTH AND MECHAS
乘"帆"破浪的财税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财税政策助推贵州精准扶贫探讨
甘罗巧辩秦始皇
秦始皇忆师
探讨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
三十六计之偷梁换柱
从“两会”看财税改革走向
中国企业在境外的财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