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问题

2011-09-08 01:15李永忠李文伟徐丹红朱茜茜
浙江经济 2011年15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公共卫生

文/李永忠李文伟徐丹红朱茜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问题

文/李永忠李文伟徐丹红朱茜茜

在医改三级网络构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距离群众最近。从调研情况来看,路桥区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但从功能的设置与实现、卫生能力和素质、服务质量保证、药品的合理供应及使用等方面,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还有一定差距,制约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发展。

问题一:基本药物与群众需求之间矛盾有待破解。一是基本药物结构不合理。药物品种虽有所增加,但常用药及惯用药的占比依然偏低,难以满足群众对感冒、降压药品、慢性病患者长期服用药品等用药需求,而结核类、麻醉类等不符合基层用药需求的药物多达16个品种,挤占了常用药份额。二是部分采购药品价格偏高。虽然基本药物制度减轻了群众药费负担,但生产厂家通过增减药量、改变规格包装等形式实质上推动药价虚高的现象依旧存在。

问题二:服务质量和绩效补助核心作用有待提升。一是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定位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打破了原来医务人员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但工资下降较大的都是业务水平高、门诊量大、群众认可度高的骨干医生。由于其个人收入与单位业务收入联系不紧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务人员积极性发挥。二是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虽有所上升,但在以病人为中心理念,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化服务上体现得并不充分。

问题三:基层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改善。一是基层医卫队伍学历结构有待优化。基层医技人员学历偏低,有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高达33%以上。二是基层医卫队伍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中经验丰富的全科医生相当匮乏,职称梯队结构中缺乏高级学科带头人和中级技术骨干人员。三是医患关系结构性缺失现象有待改善。百姓更倾向于到医疗业务水平较高、医疗设备健全的上级医院就医,而为避免潜在的医疗纠纷,医务人员建言病患去上级医院就医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医改前与医改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收入总比中,全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收入总降幅达32.01%。

问题四:基层中医药诊疗特色优势有待发展。医改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模式从单一的疾病治疗转变为融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为一体的综合防治模式。由于破除了“以药养医”的旧体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医改前特聘的老中医收入锐减,已致部分老中医辞职,造成一定程度上中医门诊人次的减少。中医医疗服务的“简、便、廉、验”特色在有限的上级医疗卫生费用投入和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中的突出优势不但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还有弱化的趋势。

问题五:医改政策下乡宣传力度有待加强。从总体上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备初步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的服务能力,但在已开展的服务功能中,基层机构重基本医疗轻公共卫生服务;在医疗项目上,重西医轻中医;在公共卫生服务上,重传统服务项目轻“新”公共卫生项目。由于受“有病看病,无病不防”的传统习惯影响,部分群众对医改后驻村医生每月定期定点下乡提供日常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上门健康检查、农医保统计、体检等卫生服务认识存有偏差,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诊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试点是为了验证既定政策的可行性,改革的成败在于对试点阶段政策的合理调整,调整得当的政策将会有力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能不能有效解决医患信息不对等、医疗服务质量下降等突出问题,能不能有效破除医患供需双方之间的矛盾,能不能有效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作用,还在于我们能不能进一步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可及性、规范化和全覆盖的服务水平,增强群众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台州市路桥区发改局)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公共卫生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质量的提高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基于传感器数据采集的快递服务质量分析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8地市医院感染科医患感知服务质量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