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图书楼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

2011-09-07 01:04周广强刘清阳程立安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面层底层砂浆

周广强, 刘清阳, 程立安

(山东建筑大学 a.土木工程学院;b.山东省建筑结构鉴定加固与改造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101)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几次地震使大量房屋受到不同的损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震区人流聚集区的中小学校舍来说,其抗震性能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各地区还存在相当一部分建设年代比较久远的中小学校舍,其中采用砌体和混凝土柱(或框架)混合承重的房屋是较为普遍的一种结构形式,这类房屋往往采用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楼(屋)盖,墙体门窗洞口多,抗震构造措施不足,抗震能力差。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部分地区中小学的抗震鉴定和加固改造工作,选取了一个有代表性的房屋,对其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进行了介绍。

1 工程概况

某中学图书楼,建于1992年,为三层环形建筑物,中间区域顶部采用钢结构网架。东西向长26.24 m,南北向长26.64 m,底层层高3.9 m,二、三层层高均为3.6 m,房屋高度11.4 m,其底层结构平面见图1。

图1 底层结构平面

该建筑物为混合结构,基础形式为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及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楼、屋面板采用混凝土预制空心板、局部为现浇。墙体采用M5混合砂浆、≥MU7.5烧结普通砖,主体结构混凝土构件设计强度等级为C20。

2 抗震鉴定

该工程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依据GB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按B类建筑物(后续使用年限为40年)进行鉴定,该工程抗震设防类别由丙类提高至乙类,因此应按8度核查其抗震措施,按7度(0.15g)进行抗震验算。

2.1 地基基础

该建筑物上部结构未发现不均匀沉降裂缝,通过对该建筑物四个角点倾斜测量,相对倾斜值均小于0.0007H,说明地基基础无明显静载缺陷。

2.2 房屋外观和内在质量

墙体无明显受力裂缝及不均匀沉降裂缝;部分墙体门窗角部存在温度裂缝,缝宽0.3~0.5 mm;底层部分外墙较潮湿,局部抹灰层空臌、脱落。混凝土柱、梁、板无明显裂缝及损伤。

2.3 抗震措施

(1)房屋高度、层数及层高

该房屋高度、层数及层高均满足鉴定标准限值要求。

(2)结构体系及平面形式

①结构布置不合理,该房屋底层4×D~G,9×D~G范围为混凝土柱及顶部混凝土托梁,采用玻璃隔断,无抗震墙,而该位置二三层均为砖墙。这不仅使底层抗震墙布置不均匀,沿4轴、9轴纵向形成薄弱部位,而且也导致墙体竖向不连续,对抗震极为不利。

②除局部外,绝大部分楼、屋盖采用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整体性较差。

③一层、二层抗震横墙最大间距为10.8 m,满足鉴定标准中11 m限值要求。

④房屋的高宽比满足GB 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中2.0限值要求。

(3)整体性连接构造

①构造柱设置不足,不满足鉴定标准的相关要求。

②屋盖及每层楼盖处均设有钢筋混凝土圈梁,满足鉴定标准的要求。

(4)易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

①承重外墙尽端距窗洞边的最小距离为0.87 m,不满足鉴定标准中最小1.5 m的要求。

②砖砌女儿墙高度1.2 m,而且与屋盖结构拉结不可靠,应采取加强措施。

(5)楼梯间

楼梯间顶层横墙和外墙未沿墙高每隔500 mm设2φ6拉结钢筋,不满足鉴定标准的要求。

(6)材料强度

实测上部结构梁、柱混凝土强度可评定为C20,各层烧结砖的强度均可评定为MU10,满足鉴定标准的要求;实测一至三层的砂浆抗压强度推定值分别为1.06 MPa、1.07 MPa和1.01 MPa,不满足鉴定标准中不应小于M2.5的要求。

2.4 抗震承载力验算

根据实测材料强度及实际荷载情况,经验算,一、二层抗震承载力不满足要求,2轴、4轴、9轴及11轴纵向抗震承载力严重不足;三层抗震承载力满足要求,应进行抗震加固。

3 抗震加固设计

3.1 加固方案

(1)该工程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在4×D~G,9×D~G位置底层无墙体,墙体竖向不连续,类似于底框-抗震墙结构,在底层形成薄弱部位,为此在底层与二、三层相应的位置增设墙体,使墙体竖向连续,结构体系更加明确,底层墙体布置也更均匀。

(2)2轴、11轴外墙洞口尺寸较大,纵向抗震能力差,而且纵横墙交接处也未设置构造柱,在墙体与大梁、横墙交接处增设构造柱,提高纵向抗震能力。

(3)因墙体砂浆强度为M1.0,抗震承载力较低,而且不满足鉴定标准的要求,对墙体采用钢筋网砂浆面层进行加固。采用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墙体后不仅可提高墙体的承载力,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墙体的脆性特性,提高抗震性能。另外加固时对于部分墙体存在的在温度裂缝、抹灰层空臌、脱落的问题可一并解决。

(4)承重外墙尽端距窗洞边的最小距离为0.87 m,但端部有构造柱加强,而且采用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墙体后,通过钢筋的拉结,可明显提高其整体性,避免墙段在地震作用下倒塌。楼梯间顶层横墙和外墙未沿墙高每隔500 mm设2φ6拉结钢筋,通过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墙体这一问题也得到解决。

(5)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整体性较差,大震时也容易塌落,应加强其整体性及支承长度。通过在预制楼板顶部设置混凝土后浇层、配置钢筋网可较强地提高其整体性能,但施工时需人工剔除楼面面层,剔凿工作量大而且容易破坏楼板。在预制板支承梁(墙)处增设支角钢支承,可增加楼板支承长度,另外通过连接件对预制板与支承梁(墙)进行拉结,也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楼盖的整体性能,增设支角钢支承施工简便、工期短,可行性较好。

(6)砖砌女儿墙高度1.2 m,而且与屋盖结构拉结不可靠,地震作用下易倒塌,考虑到原女儿墙砂浆强度也较低,可将原女儿墙拆除,重新砌筑。

3.2 加固设计

(1)底层增砌墙体部位,在原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之间重新设置了混凝土条形基础,增设墙体、构造柱后的底层结构平面图如图2所示。后砌墙体采用MU10黄河淤泥烧结砖、M5水泥砂浆,与原混凝土柱之间通过拉结筋、混凝土连接件进行连接,见图3。增设构造柱砌体采用外包混凝土组合柱的形式,采用C25细石混凝土,见图4。

图2 增设墙体、构造柱后底层结构平面图

图3 底层增砌墙体与原结构连接

图4 大梁处组合柱

(2)原墙体采用了双面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单侧面层厚度35 mm,钢筋网横向及竖向钢筋均为φ6@200。

(3)预制板支承梁(墙)处增设角钢支承,见图5~7。

图5 纵墙与横墙交接处组合柱

图6 预制板支承梁处增设角钢支承

图7 预制板支承墙处增设角钢支承

(4)原女儿墙拆除,重新砌筑,设置混凝土构造柱及压顶,墙体与构造柱之间设φ6@500通长拉结筋。

经验算,加固后该房屋抗震承载力满足要求。

4 结论

(1)混合结构校舍普遍存在抗震措施不足、抗震性能较差的问题。

(2)混合结构校舍结构体系的合理性、结构布置的规则性尤为重要,鉴定及加固设计时应充分重视这一点。

(3)结构抗震加固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加固的效果、经济性及施工可行性,选择合理的加固方案。

[1]《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编委会.汶川地震建筑灾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结构专家组.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8,(4):1-9.

[3]徐有邻.汶川震害的教训-教学楼倒塌的反思[J].建筑结构,2009,(11):50-53.

[4]叶列平,李 易,潘 鹏.漩口中学建筑震害调查分析[J].建筑结构,2009,(11):54-57.

[5]GB 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S].

[6]GB 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S].

[7]JGJ 116-2009,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S].

[8]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9]GB 50292-1999,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S].

[10]GB 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

猜你喜欢
面层底层砂浆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航天企业提升采购能力的底层逻辑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常用天然改性沥青面层材料比选
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面层连续摊铺技术的应用
桥梁工程中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初探
液化天然气在别锡公路面层施工中的应用
回到现实底层与悲悯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