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梅
当今,绝大多数家庭的独生子女,处于众星捧月的超然地位。许多家长对孩子溺爱、娇纵。过多、过高的期望使他们看不到孩子身上的缺点和不足,只喜欢听别人夸他的“龙子凤女”,如何聪明乖巧,如何前途无量,听不得半句逆耳忠言。而孩子更是如此,只习惯听顺耳语,做顺心事。长而久之,“娇”、“骄”二气日盛,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稍不如意便垂头丧气或哭鼻子,不会想办法克服困难,不能接受失败的事实,更不能在失败中抬起头来想办法弥补。殊不知,人生之路漫长而曲折,不可能事事都一帆风顺。因此,我们幼儿教师,在日常保教工作中,应随时注意对幼儿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如我在上一堂音乐课时,我教小朋友唱《拔萝卜》这首歌。小朋友们基本上会唱了,我请一个女孩子起来唱,刚唱了二句,由于紧张,她唱不下去了。我就安慰她:“双双是会唱的,对不对啊?”那女孩子眼泪汪汪地点点头。“不要紧,坐下吧!”,没想到,这个幼儿竟抽泣起来。
音乐课快结束时,我为了鼓励她,再一次请她来唱。没有想到,这个本已停止哭泣的小女孩,又抽抽搭搭地哭起来了。唉,这个乖巧、脆弱得令人心疼的孩子,我忍不住把她抱在怀里:“哦,别哭了!双双能干,双双自尊心可强了!”这一说,她竟觉得万般委屈,抽咽得更起劲了。
后来我意识到,自己对幼儿的慈爱近乎于溺爱了。谁都知道,老师的一言一行都随时随地暗示、左右着幼儿的行为。双双第一次没唱好,如果我稍加安慰就对了,但安慰过分,无益助长了孩子的委屈心理,使其过分顾及自己的面子,而无暇思考问题。实际上,这个女孩除了紧张之外,对自己要做的已忘得一干二净。如果我对这样的孩子稍加安慰之后,立即转移她的注意力,鼓励她接着唱完这首歌,或让另一个孩子和她一起唱,也许会收到另一种效果。
我第二次请双双来唱也是对的,希望使一个失败的孩子得到补偿的机会。但是,不应该任这孩子继续哭,而应当制止。哭的内涵很丰富,但大都是无能的表现,说明她还不能面对自己的失败。对这种行为,老师不能一味迁就,更不能把这种不良心理当优点来强化。心理承受能力差并不等于自尊心强。应该告诉幼儿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并鼓励他们在失败中奋起,用加倍的努力弥补损失,而自欺欺人地说:“老师知道你能干”。其结果,更强化了幼儿的自我意识和依赖心理,使孩子把“不知”当“知”,把“不会”当“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一哭了之,在糊里糊涂中自满自足。
后来在一次游戏活动时,双双在和明明游戏的时候,还是产生了不小的挫败感。记得当时玩的是跳棋,通过投掷骰子,按骰子面朝上的那个数字计算要行进多少步。由于棋盘上到处都会设置陷阱,有的格子里写着倒退五步。前两次玩这个游戏她都跨越了这个陷阱,而且都是冠军,所以很高兴。但在玩第三盘的时候,她落入陷阱,于是气得不想玩了。我于是告诫她:“失败是成攻之母,掉进陷阱是很正常的事,这一次虽然输了,下一次赢回来不就行了,刚才明明不是也败了两局吗?你也没看到明明哭丧着脸哪”。说完我还故意夸张地鼓起嘴,学着她生气的样子,一下子就把她逗乐了。后面玩游戏时再掉进陷阱或玩输了,她也能泰然处之了。
尊重、爱护每一位幼儿,的确是幼儿教师的起码要求。但是宽容却并不是宽恕一切。一味姑息,超越了限度,丧失了原则,便是放任。热爱、尊重应与严格要求相结合。著名教育家陶行之曾经说过:“幼年人不是孤立的,他是环境当中的一个人。环境对于幼年人的生活有两种大的力量,一个是助力,一个是 阻力。”是的,人生多坎坷,岁月倍峥嵘,我们父母不可能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安排得尽善尽美。要做一番事业,不“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不经过艰苦的磨炼怎可成功?!因此,作为每一个老师和家长,都要重视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的“助力”和“阻力”去改变幼儿脆弱、单纯的性格。锻炼和培养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他们的心理强度,使之正确对待各种外来刺激,承受和应付内在压力,冷静地处理各种问题,从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作者通联:401120重庆市渝北区御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