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蕾,张耀光
(辽宁师范大学 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大连 116029)
2009~2010 年正值我国第是一个五年规划和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交替之际,也是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逐渐退却,后金融危机时期到来之际。面对新旧交替的国内国际经济新形势,我国不断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工业化、城市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内经济均衡化的进程。因此,在2009~2010年,陆续在全国批准了13个国家战略区域,我国的经济版图划分有了历史性的改变。在新的国家战略下,我国沿海形成了新的三大沿海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依托于长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东海经济圈、依托于珠江三角洲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南海经济圈。
三大沿海经济圈实际涵盖了我国沿海的5个经济区,在新的国家战略和国内、国际经济新形势下,有区域化联动发展,逐步形成三大沿海经济圈的趋势。新经济版图是在市场经济自由运行基础上形成的,其现实的合理性必然存在,由此可以提出假设沿海经济区相互之间可能具有一定的引力作用且相互间引力存在一定规律。鉴于我国沿海5大经济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将以5大沿海经济区作为研究对象。而由于沿海区域之间的竞争关系和差异化发展道路一直以来广受关注,对沿海区域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有多有忽视,因此本文以我国5大沿海经济区之间的引力作用为角度对其相互间的空间作用进行分析、探究其中的规律,以弥补在沿海经济区空间作用研究上的空缺,也从区域经济学角度证明经济版图变革的合理性。
对于空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有很多,最经典的有赖利—康弗斯模型、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断裂点模型、引力模型、潜力模型、口粒子模型。[1][2]虽然赖利—康弗斯模型、断裂点模型的指标较易选取且经过了大量的实证验证,但鉴于仅适用于相邻区域间相互作用的分析,因此引力模型、潜力模型加以变形将更适用于本文所研究的五大沿海经济区之间的相互作用。
环渤海经济圈以北京、天津为中心,以大连、青岛为副中心,以沈阳、呼和浩特、太原、石家庄、济南为区域中心,广义上包括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全部,狭义上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滨海经济带,由三省两市组成,鉴于辽、冀、津、鲁三省一市的沿海城市是环渤海经济区的中坚力量,更具有沿海区域的代表性,因此选择环渤海16个城市作为样本进行研究。而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长江三角洲界定为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江苏省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台州、南通、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潮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16个城市为核心区),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将珠江三角洲界定为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肇庆市。
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沿海经济区,并不是单纯的城市,又具有沿海的独特区位特征。也由于五大沿海经济区域相互之间并不完全连接的区域、交通运输渠道多、情况较为复杂,因此本文结合已有研究基础也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扩展,以适应对沿海经济区分析的要求。首先,由于五个沿海经济区均具备发展海洋经济的条件,因此将其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包括海洋GDP和海洋三次产业产值作为变量。第二,考虑到现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在我国宏观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经济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将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也作为变量。第三,参考赖利—康弗斯模型中对人口规模的考虑,将年末总人口作为考量对象。本文拟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降维,力争用全面、准确的指标来衡量区域的综合质量。
参数b的确定比较复杂,由于地理系统是一种适应性的系统,其性质不同于确定性的经典物理系统,地理数学模型只有参数,没有严格意义的常数。很长时间,地理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计算,试图找出地理引力常数,最终也未达成共识。参考已有研究成果,本文将衰减系数b定为1。
根据沿海经济区的独特性,结合数据收集的现实状况,首先收集我国5大沿海经济区所包含的所有沿海城市GDP、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年末总人口、客运总量、货运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科学教育支出、海洋经济GDP、海洋第一产业、海洋第二产业、海洋第三产业、海洋货物吞吐量的数据。将各城市数据分别按区域加总得到区域各变量数值(原始数据从略)。
利用SPSS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标准化,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第一、第二、第三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95.5327%,故求出第一、第二、第三主成分。表2所示标准化变量X乘以主成分载荷L,得到得主成分得分见表3。
最终,得到各地区的综合得分如表4所示。
表1 主成分分析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
表2 主成分载荷矩阵
成分1成分2成分3天津河北辽宁山东环渤海江苏上海浙江长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珠江三角洲北部湾经济区-0.67707-0.84031-0.65543-0.00633 1.68519-0.87368 0.16409-0.04278 1.75833-0.49391 1.09505-1.11314-0.31484-0.16298-0.12808-1.56023-1.84199-0.42816 1.54904 0.44841 0.66757 0.07305 1.26968 0.42853-1.10747-0.24831-0.50024 0.60494-0.68738-0.00939-1.90209 1.72455-0.07576 0.98035 1.0098 0.21099
表4 综合得分
表6显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间的引力较大,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与其它区域之间的引力相对较小,多数在1以下。如果将引力作用分为四个层次,则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间的引力最强,为第一层次均在2.33以上。其次为环渤海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之间的引力为第二层次,分别为1.2739和1.5083。引力相对较小的第三层次为环渤海与海峡西岸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与北部湾经济区,分别为0.414、0.933和0.491。处于最底层,引力作用最小的为环渤海与北部湾经济区、长江三角洲与北部湾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北部湾经济区,分别为0.127772、0.239128和0.071026。
表5 区域间距离d值表
表6 引力系数表
通过横向比较可以看出,第一,与环渤海地区引力最大的为长江三角洲,其次为珠江三角洲,引力最小的为北部湾经济区。这有可能是由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与环渤海的海路经济综合发展相对较好,所以区域质量较大。而北部湾经济区不但经济综合水平较弱,且与环渤海之间的距离远。第二,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引力最大的为珠江三角洲,其次为环渤海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环渤海与海峡西岸对长江三角洲的引力差距不大,说明一方面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综合竞争力差距不大,并且在经济距离上更容易受到其它区域的辐射,例如,拥有更加便捷的运输渠道或交通网络比较完善。第三,与珠江三角洲引力较大的为长江三角洲,其次为环渤海地区,虽然环渤海与珠江三角洲的地理距离比海峡西岸远,但是由于区域经济实力的作用弥补了距离上的不足,环渤海与珠江三角洲的互动潜力更大。第四,与海峡西岸与北部湾互动潜力比较大的区域均为地理距离较近多的区域,这说明该两区域经济综合实力不太强的条件下,受距离的约束强。
在得到各区域之间引力系数后,可以发现区域之间的引力存在大小差异,而引力的F实际上是由GDP、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年末总人口、客运总量、货运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科学教育支出、海洋经济GDP、海洋第一产业、海洋第二产业、海洋第三产业、海洋货物吞吐量决定的。因此可以参考贸易引力模型,建立引力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模型F=f(Xij,Zij),由于该式是非线性形式,因此两边取自然对数形式:其中式中lnF是引力的自然对数,lnX、lnY分别是两区域各指标的自然对数,α、β均为回归系数,μ为标准随机误差。利用原始数据及表6中数据进行回归,回归方程存在多重共线性,已将不显著变量剔除,鉴于篇幅有限,不将过程展开,最终得到回归结果:
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R2=0.984,几乎接近于1,说明因变量变化的98.4%都可以由自变量的变化来解释。而方程总体的显著性检验F值为52.591,F临界值为3.73,F>F(8,7),说明该回归方程拟合较好。各变量的显著性检验t值如下表7所示。
表7 t值表
由估计的变形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看出,货运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海洋经济GDP、海洋第二产业产值对区域间引力作用的影响不明显。而对区域引力作用影响最大的是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其次按影响大小分别为科学教育事业支出、年末总人口、海洋第一产业、海洋货物吞吐量,而GDP和海洋第三产业产值与引力的弹性是负值。
(1)沿海区域的经济发展彼此之间存在加速作用。沿海5大经济区域之间的相互引力也即其之间的空间交互作用与地区的综合经济水平有很大的关系,这在传统理论上就有描述。在沿海5大经济区之间相互引力的比较分析中发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海陆经济发展水平都处于领先,因此其相互影响最大,环渤海地区次之。而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或所涵盖区域有局限,或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对其它区域的影响作用、及受到其它区域的辐射作用都受到限制。
由此看出,在谋求区域自身经济综合实力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加速作用。这是因为随着自身质量的提高,受其它区域辐射的能力也增强了,无形中增加了其它区域对其发展的助推力。但是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中看出,GDP的增加,反而会引起引力的减小,这有可能是由于现阶段我国沿海区域实力增强后,一通常会在战略上选择向内陆地区辐射,反而忽视了沿海区域间的相互合作,即沿海区域的经济发展之间彼此存在的这个加速作用被忽视了。
(2)我国5大沿海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是必然选择。我国沿海区域之间在产业发展上存在很大的竞争关系,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在纺织业、造船业、旅游业、软件业、会展产业等众多产业的发展中都存在竞争。因此,更多的关注目光都集中在了区域之间差异的分析,区域竞争力的分析。长期对竞争关系的关注,淡化了对沿海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认识。从引力系数的测算结果结合现实状况来看,一方面我国沿海区域确实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南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都要大于其它区域,南重北轻的问题也确实存在。另一方面,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可以改善的,通过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完善交通网络体系、加强大工程大项目的合作、更新海洋规划加强一体化政策引导等方式,可以提高沿海五大经济区彼此之间的相互促进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提到,经济区域化、一体化在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仍然将成为经济建设的重要目标。区域均衡发展的着眼点,不应只放在沿海区域对内陆区域的带动上,沿海区域之间的一体化发展问题也应得到重视。
(3)东部沿海经济区与南部沿海经济区的形成符合经济规律。通过上文对引力的测算从实证上证明了,长江三角洲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共同组成东部沿海经济区、珠江三角洲与北部湾经济区共同组成南部沿海经济区,不但是基于区位上的考虑,在市场经济自由运作的情况下,背后隐藏了一定的经济规律,是有依据可循的。从测算结果来看,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之间的引力作用最大的就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其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北部湾经济区引力作用最大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远远高于其它区域。这就从区域间的引力作用方面证明了该联动战略是符合经济规律也是满足现实状况的。因此,有必要,也应当大力推动东部沿海经济区和南部沿海经济区的形成,促进长江三角洲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珠江三角洲与北部湾经济区之间的互动发展。
(4)沿海经济区之间的交通网络体系仍有待完善。从各沿海区域之间的引力测算中可以看出,区域间的距离系数d还是能够对引力产生很大影响的,使距离相对远的区域引力小,距离近的区域引力大。传统的进出口引力模型中,距离在传统贸易分析中,是十分重要的指标,但是当交通网络体系发展到一定程度,空间距离对生产要素流通所产生的摩擦力应当逐渐减小,最后使距离对区域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影响缩小。但是,我国沿海区域之间的引力作用与空间距离大多数还是成正比关系的,这说明,区域之间的交通运输网络还需完善,以便提升我国沿海经济区域间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流通性,减小流通过程中的成本。
(5)产业结构改善、科学技术投入对区域交流作用大。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中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中与科学教育事业支出对引力影响的弹性最大,而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是产业结构是否实现高级化的重要衡量依据,科学教育事业支出也可以视作是政府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视程度。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趋势和政府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是对区域间进行合作交流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也恰恰应证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到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我国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13]作为发展目标,是科学合理的,如果能够实现,沿海经济区也将受益匪浅。
[1]常彬强,余宝林,张磊.我国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比较[J].经济理论研究,2008,(19)
[2]闫卫阳,王发曾,秦耀辰.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演进与机理[J].地理科学进展,2009,(4)
[3]徐刚.面向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投资引力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天津大学管理学院,2009,(1).
[4]J.Tinbergen.Shaping the World Economy,Appendix VI,An Analysis of World Trade Flows[M].New York:Twentieth Century Fund,1962.
[5]P.Poyhonen.A Tentative Model for The Flows of Trade between Countries[J].Weltwirts-chatftliches Archiv,1963,(90).
[6]朱海霞.基于引力模型的中美农产品贸易边境效应模型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2008.
[7]吕玉花.中国进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引力模型面板数据[J].经济问题,2009,(10).
[8]张鹏,郑垂勇,丘萍.基于引力模型的国内旅游实征研究[J].软科学,2008,(9).
[9]刘继生,陈彦光.分形城市引力模型的一般形式和应用方法— —关于城市体系空间作用的引力理论探讨[J].地理科学,2000,(6),
[10]徐刚.面向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投资引力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天津大学管理学院,2009,(1).
[11]陈彦光.基于互相关函数的分形城市引力模型— —对Reilly-Converse引力模型的修正与发展[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2(2).
[12]李江苏,骆华松,曹洪华.基于引力模型分析城区与郊区空间相互作用——以昆明市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8,(12).
[13]温家宝.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