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实践进展与启示

2011-08-30 08:53闫整房文娟肖华斌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商务区虹桥陈家

闫整,房文娟,肖华斌

(1.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建筑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101;2.山东建筑大学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101)

0 引言

目前,我国应当发展低碳生态城市已形成共识,关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也已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尽管从实践层面国内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大部分城市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摸索出明确的发展路径。国外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与规划设计理念为我国提供了很多借鉴经验,然而中国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因其自身特点,并不能完全遵循发达国家的低碳生态模式,尚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我国东部地区的少数城市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探索上走在了前列。2008年,上海被国家发改委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确定为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的两个试点城市之一,进行了低碳生态建设方面的一系列研究与探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崇明岛、虹桥商务区和临港新城是上海的3个低碳示范区。其中崇明岛在低碳社区建设、低碳农业、新型旅游发展方式等3方面进行低碳实践;虹桥商务区重点探索了低碳商务功能区建设;临港新城作为上海制造业重要基地,在风能、光电、智能化港区、绿色物流等方面推进低碳实践。从严格意义上讲,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与低碳生态的城市规划并不具有相同的内涵。作为城市规划师,更为关注的是城市规划在低碳生态方面能有何作为,在空间和建设上如何去促进低碳生态城市的实现。本文选择崇明陈家镇低碳国际生态社区和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归纳其在低碳生态方面的实践进展,并立足国内现状基础,对我国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提出建议,以期对城市规划师的相关工作有所借鉴和启迪。

1 崇明陈家镇低碳国际生态社区

1.1 区域与社区概况

陈家镇位于崇明岛最东端、毗邻国际重要湿地——东滩保护区。2009年上海长江隧桥建成通车后,陈家镇作为入岛登陆的第一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陈家镇规划人口18万人,城镇建设用地22.5km2。规划中心镇区采用组团式布局结构,形成“四片穿插,Y型分布”的城镇与田园交融、人与自然贴近的新型城镇总体格局[1](图1)。

图1 陈家镇城镇总体格局示意

陈家镇低碳国际生态社区的用地面积4.06 km2。按照崇明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其被列为重点建设组团,在推进低碳城镇建设上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

1.2 低碳国际生态社区的规划实践

1.2.1 规划建设目标与前期工作推进

低碳国际生态社区的规划建设目标为:以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战略目标为指引,通过低碳生态技术的应用,建设具有鲜明海岛田园特色的现代化低碳生态社区,成为上海新一轮发展的“低碳生态示范城镇”和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低碳生态示范社区”。为了上述目标的实现,由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主持,来自同济大学、市政设计院、城建设计院、植物园等单位的技术人员,组成联合攻关团队,研究制定《崇明陈家镇低碳国际生态社区建设导则》。该导则从能源、交通、资源、区域绿化、区域环境、地下空间、智慧社区、低碳人文、低碳住宅等9个方面制定了完善的指标体系,为低碳国际生态社区的建设提供示范和引导。

在《崇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2009年—2014年)》中已明确将低碳国际生态社区列为示范工程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在2010—2013年期间投资8000万元,用于社区建设的科技支撑,包括能源中心、低碳建筑、绿色交通、绿色河道、绿地网络、资源循环等内容。项目总责任单位是上海陈家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配合单位为县建交委、规土局、科委等。

1.2.2 碳减排综合目标与指标分解

根据上海地区既有建筑的低碳技术水平,结合目前崇明碳源情况,合理考虑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确定低碳国际生态社区碳减排综合目标为:在2005年崇明当地同等建设水平上碳排放量减少30%以上。低碳国际生态社区的规划碳排放减少情况见表1。可以看出建筑、能源和交通是低碳国际生态社区碳排放减少的前三位要素。

表1 低碳国际生态社区规划碳排放减少的要素贡献率

1.2.3 规划布局与建筑设计

鉴于建筑是减少碳排放的首位要素,《崇明陈家镇低碳国际生态社区建设导则》对社区建设、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建设做了详细规定,在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方面实现低碳化技术的筛选、优化和集成应用。

社区规划上,强调以生态价值为取向,对地形进行改造时,应采取合理的改良措施,保护场地及周边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强调社区的适度开放,优先共享城镇级公共设施,配建的公共设施宜优先布置在外围区域,以便于对周边地块的开放;强调人车分流与慢速交通,从系统网络优化、道路景观设计、配套设施配备等方面构建一流的慢行交通系统,营造优美、舒适的慢行交通出行环境,建设自行车出行示范社区;强调合理设计建筑群的规划布局、单体建筑体形与朝向,以获得良好的日照及自然通风效果。

从室外环境、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对住宅和公共建筑设计提出控制性的要求。如室外透水地面的比例不小于40%;可以共享的公共开放空间面积应超过基地总面积的20%;住宅建筑综合节能达到65%以上;500km范围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材总重量的70%以上等等。

目前,崇明低碳国际生态社区尚在规划层面,其建设尚未完全展开。作为低碳国际生态社区的前期实践项目,崇明陈家镇生态办公楼应用了十项低碳生态建筑技术,为社区的开发建设做了充分的前期技术准备。通过围护结构节能体系、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和雨水收集等技术的应用,生态办公楼结合其周边场地环境,整体在运行中基本可做到零能耗和零排放。

1.2.4 管理机制

县政府成立低碳国际生态社区建设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由发改、建设、交通、规划、土地、住房、环保、绿化和市容等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组成,负责工程的规划审批、建设管理、督导与监察工作。

2010年10月27日,县政府颁布《陈家镇低碳国际生态社区建设管理办法》,明确该社区开发建设实行规划控制、指标约束、企业运作、政府监管的管理模式,建设内容包括:低碳社区、低碳建筑、低碳施工和低碳运营等4个方面,并规范了建设项目在立项可研、设计施工、竣工等阶段的行政管理程序。

2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

2.1 虹桥商务区与核心区概况

虹桥商务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西侧,沪宁、沪杭发展轴线的交汇处,用地面积约86.6km2。其中26.34km2为商务区主体功能区,其他地域为拓展区。虹桥商务区总体功能定位是:上海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新平台,面向国内外企业总部和贸易机构的汇集地,服务长三角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高端商务中心(图2)。

图2 虹桥商务区范围示意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位于高速铁路客站西侧,用地面积约3.7km2。2010年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德国SBA公司和华东建筑设计院合作编制完成《虹桥商务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区一期,暨城市设计)》,核心区(一期)规划用地面积约1.4km2,是商务功能最为集中的区域。

2.2 商务区核心区规划实践

2.2.1 规划目标与设计理念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的规划目标为:建设功能多元、交通便捷、空间宜人、生态高效、具有较强发展活力和吸引力的上海市第一个低碳商务社区。

规划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着重在空间布局、交通组织、能源利用和建筑设计等4个方面突出低碳设计理念。分别是:小街坊、高密度、低高度的空间形态,混合布局的功能业态,多样性的公共空间;鼓励步行与自行车交通,促进公共交通,减少私车交通;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控制建筑材料、建筑物的遮阳及外保温、屋顶绿化等。

2.2.2 低碳设计控制性指标

规划确定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2020年可再生能源利用达到一次能源利用总量的20%,单位GDP能耗(标准煤)小于0.2t/万元。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CO2减排的主要控制性指标见表2。

表2 商务区核心区(一期)CO2减排的主要控制性指标

2.2.3 规划布局与城市设计

规划布局上,以功能业态的多元混合构成低碳商务社区最重要的特点。无论二维平面还是三维空间,均采用多元混合布置,商业功能位于地下1层至地上3层,商务功能一般在地面3层以上,休闲与其他配套功能则融合于各楼层中。

空间尺度上,街坊划分一般在150~200m,街坊建筑密度大多控制在40% ~60%,建筑高度控制在43m以下。强调街坊空间序列的整体均质,通过核心区细腻丰富的城市肌理,连续统一的界面,树立起低碳商务区特征鲜明的地域形象。

公共空间塑造上,设置尺度、规模不等的绿地、广场和人行活动空间,配置相应服务设施,形成复合式的公共空间系统。以地面步行道为主,串联二层步廊和地下空间,三层并举的立体分层步行网络把公共空间系统连接为一体,增强区域空间的可行走性和吸引力。

交通组织上,设置内部环形公交线路和自行车租赁点,形成“地铁+公交+公共自行车”的绿色交通模式。通过限制停车位数量来抑制私人机动车的使用。

建筑设计上,规定所有建筑均应满足节能要求,并将高等级低碳示范建筑的建设要求落实到具体地块。

2.2.4 管理体系与机制

2010年1月6日,上海市政府颁布《上海市虹桥商务区管理办法》,明确了虹桥商务区的工作机制,分不同区域规定了三种行政审批实施方式。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被赋予较多的职责。26.34km2主体功能区的开发建设、交通管理、协调应急和重大行政审批事项等主要由管委会承担,如规划许可、土地预审、工程建设审批、户外广告设置审批等事项,均委托管委会实施。相关区政府和专业管理单位主要负责属地管理。

3 经验与启示

3.1 坚持低碳生态的理念,推进低碳生态示范区建设

构筑低碳生态城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国内关于低碳生态城市的研究刚刚起步,许多理论问题有待厘清,实践上也鲜有可供借鉴的城市案例和经验。在此背景下,上海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选择3个低碳示范区有所侧重的开展实验性的探索,无疑是一个明智的抉择。无论是低碳生态社区还是低碳商务区,都代表着上海探求向低碳生态方向发展的一种规划努力。这种自下而上、小范围的实验性实践,易与不同城市的现状密切结合,是城市走向低碳生态化的可选择路径。构建低碳生态城市并非一定要从整个城市开始。先行启动低碳生态示范区的做法,对其他城市具有很好的示范借鉴意义。

在我国以往的规划过程中,较多考虑的是城市增长的土地使用要求、空间美学秩序等因素,相对较少的从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减少碳排放等因素上考虑方案的取舍。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城市规划在低碳生态方面的作用发挥。从上海示范区的规划实践看,实现低碳目标的关键是转变城市规划师和规划管理人员的观念。城市规划师应当从低碳生态的视角重新审视规划方法与规划技术,在空间规划中坚持低碳生态的理念,例如通过优化城市空间使用模式减少城市交通系统碳排放,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建筑采光和通风能耗等。同时,还应加强低碳生态技术的运用,并自觉将其看作是城市规划师的社会责任。

3.2 通过建设导则和指标的控制引导,实现城市的低碳化发展

产业、建筑和交通是碳排放的三个主要来源。虽然城市规划并不能对三个碳排放来源均进行管制,但是可以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土地使用的谋划,在低碳方面发挥作用。尤其是在城区快速扩张时期,由于“锁定效应”[2]的存在,更加凸显了城市规划的不可替代作用。从低碳生态的要求看,城市规划在控制土地使用与空间时,必须考虑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循环利用以及综合管理。上海的经验表明,低碳生态示范区必须先明确碳减排的综合目标。陈家镇低碳国际生态社区通过碳减排指标的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建设导则上实施控制。虹桥低碳商务区则是通过建立全面的控制性指标体系,实现对规划建设的指导,达到碳减排的目标。两个项目前期的研究工作均由规划、建筑、市政、交通、环境、生态等多学科人员承担完成,其导则建立和指标选择所涉及的知识领域也超出了传统规划的覆盖范畴。这就要求对城市规划进行适应性的变革,拓展其工作视野和范围,在传统城市规划任务的基础上,围绕减少影响生态环境、推进物质能源减量化、资源化和循环利用、实现低碳排放等主题,在空间规划建设上做出系统、综合的安排。例如在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上,应从低碳生态的角度,注重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和城市环境效益的发挥,编制内容增加关于对城市碳减排的专题研究等,以更好的指导城市的低碳生态建设。

3.3 突出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实施低碳生态规划建设的创新性控制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通过对开发强度、街巷布局、建筑形态等传统指标的控制,增加对建筑贴线率、公共开放界面、建筑重点处理位置等新要素的控制与引导,形成了小街坊、高密度、低高度的空间形态和绿色交通体系,实现了以短路径出行为目的的土地混合使用。上海的规划实践表明,通过构建适应低碳生态要求的、稍加修正的城市规划成果,可以用来指导低碳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更进一步推论则可以说,以低碳生态理念融入现有法定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路径,来编制低碳生态的规划是可行的[3]。

按照现行的规划编制体系,应当把控规作为实施低碳生态规划建设的主要控制手段,在规划技术、方法上进行创新,把低碳生态的核心要求即关键性指标,如绿色交通、建筑节能、雨水利用等融入控规的规定。在已有控规指标确定上,要从资源节约、减碳的角度重新审视。例如对公共设施和社会停车场的控制就应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公交优先的实现。

3.4 建立目标管理、效果评估机制,完善管理体系

低碳生态示范区是一个有着鲜明特征,明显不同于周边地区的建设区域。为了便于管理,上海的两个案例均采用了管委会的管理方式。相对而言,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被赋予更多的职责,更有利于低碳生态规划的推进,管理主体明确,责任清晰,与现行管理体制衔接较好的管理模式更能有效地保证低碳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实施。

《陈家镇低碳国际生态社区建设管理办法》规定,县政府对社区的低碳建设管理工作实行目标管理,每年进行考核。在确立规划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在建设项目立项、设计、施工、竣工等不同阶段对低碳生态规划建设的实施进行评估。这种目标管理、指标约束、全程监管、效果评估的约束机制,对低碳生态示范区规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低碳生态的目标下,城市规划管理应进行相应的变革,将低碳生态的理念融入到规划编制管理之中。对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应提出明确的相关编制要求,而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建设项目的审批则应提出相应的规划条件。

[1]戴晓晖.全球化背景下大都市郊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以上海崇明陈家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6(1):83-85.

[2]潘海啸.中国“低碳城市”的空间规划策略[J].城市规划学刊,2008(6):57-63.

[3]张泉,潘斌.“低碳”对规划的冲击有多大[J].城市规划,2009,33(12):79-81.

[4]陈晓,戴淑虹.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与生态绿化建设的探讨[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9,24(5):491 -493.

[5]叶祖达.生态城市从概念到规划管理实施:上海崇明岛东滩和北京丰台长辛店[J].城市规划,2008,32(8):15 -20.

[6]唐子来.以低碳生态的名义[J].城市规划,2011,35(1):54-59.

猜你喜欢
商务区虹桥陈家
PbI2/Pb5S2I6 van der Waals Heterojunction Photodetector
Porous AlN films grown on C-face SiC by hydride vapor phase epitaxy
大庆市庆虹桥立交改造方案比选
虹桥碧波太平湖
喜茶虹桥新天地店
一图读懂虹桥商务区“十三五”规划
我的家乡最美之贺州
星海会展商务区的绿色产业链研究
依托大型交通枢纽的虹桥商务区综合交通规划研究
腾飞的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