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汪永平
小学低段写话教学体系建构的初步尝试
浙江 汪永平
当前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中存在教师教学目标设定不科学,教学系列不清晰,教师教学评价不合理等问题。从低段学生特点出发,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依托课堂,依托文本中的读写结合点,构建了一个目标、内容、教学、评价相对规范的操作性体系,从而有利于提高低段小学生写话的有序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低段 体系建构 实施策略 写话教学
倘若有机会去翻阅一、二年级学生的写话练习本,你肯定会被孩子们的作品深深打动。小小年纪,写出的文章,那么生动,那么有趣!而且一篇篇洋洋洒洒,少年老成。再看老师的评语,字里行间闪现地也是对孩子写一篇好文章的热切期盼——“要把这件事情写完整写详细”,“这件事的过程基本写清楚了,如果能够用上好词语好句子就更棒了”,“如果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得更具体就更好了”,不少二年级老师甚至在孩子的文章后面写着:至少要写一页半……
反思低段写话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新教材中对于语言表达方面的要求是模糊的,导致老师这方面的忽略。反过来,老师又清楚“习作教学要从低段抓起”,于是凭借“写的多,读的多,写话水平就高”的经验走路。这从学生写话内容可见一斑,没有规范句式训练,没有句式练习上的递进,随意性很大,内容大都是日记的形式。老师对教材中规范性句式也许是“蜻蜓点水”,没有练扎实,拓展更是少。总之,对写话教学目标的把握,目标的课堂实施是很缺乏的。
低中高年级都写整篇文章,低年级好的文章比高年级弱的同学的水平高得多,篇幅也长得多。各年级教学要求模糊,没有明显的层次和循序渐进的系列,用字用词、标点符号、语言表达没有规范。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缺乏一个递增序列和逐渐生成提高的过程。
教师家长的评价要求都明显过高,刚刚从高年级转岗到低年级的老师恨不得一蹴而就,用高年级甚至是毕业班的写作标准来要求和指导一二年级的学生,判分也很是吝啬,让学生望而生畏。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般的写话看不上眼,用上自己高中大学的写作基础手把手指导才算合格,让孩子在写话中失去自我。
这些问题反映在学生的习作中,就成为制约学生写作能力持续发展的一个巨大的症结。基于这样的现状和认识,我们需要从文本研究入手,对“低段写话”进行规范训练,构建一个规范的写话教学体系。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小学低段写话提出了以下三点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根据对教材和低段孩子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如下的目标体系。
低段学生写话目标体系
降低难度,激发兴趣。依据系列,规范训练。不求多写,只求到位。
目标的规范,需要内容的规范来实施,于是我们对低段语文教材进行了梳理,根据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规范。列表如下:
序号基本内容二年级1基本句式拓展句式句群:连续句群并列句群总分句群假设句群对话句群因果句群2 3 4 5比喻句看图写话标点运用一年级谁干什么?谁是什么?谁怎么样?什么干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在前6句基础上扩展到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连续句并列句像能看图写一两句话能正确运用逗号、句号、问号像……又像……像……还像……能看图按要求写几句连贯的话能正确熟练运用逗号、句号、问号。能正确运用叹号、冒号、引号
低年级的孩子初试写话,就像婴儿牙牙学语,写话评价的目的不是甄别写话的好坏,而是激发他们写话的兴趣,激励他们写出更好的句子和句群,促进写话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来评价,注重挖掘孩子的闪光点,从正面给予评价,激励孩子不断取得进步,力求多元评价。由此我们制定了多角度评价体系。
低段写话立体评价体系
认真分析学习阅读教材文本中的范例,引导学生从内容理解到领会句式表达方法,然后迁移运用。
比如:人教版第三册第9课《欢庆》是一首语言优美的诗歌。尤其是前面4行,每行都是以“什么+干什么”的形式表达,而且4行句式相同,构成了一个并列句,读起来琅琅上口,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大自然也在欢庆的热闹情景,是一个值得引导孩子学习写话的范式。
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
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
我们可以在读通、理解句子意思后,拾级而上引导孩子学习表达方法。
1.体会异同,发现句式
引导孩子把每行中相对应的词连在一起比比想想。比如:用横线画出每行第一个词:田野、枫林、蓝天、大海,再读读每句,孩子一定会发现规律。通过对比、讨论、体会懂得每一句的句式,知道这4行句式是相同的,只是内容不同。这样句式相同的写几个方面的排在一起的句子,我们给他取个名字叫“并列句”。
2.拓展思路,模仿训练
大自然中不仅仅是这些在欢庆,其他事物也一定在用自己的方式欢庆呢。请想想大自然中其他事物,各用什么方式欢庆,仿照并列句式说说。比如:
草地铺开绿色的毯子,
鲜花绽开美丽的笑脸,
蜜蜂唱起轻柔的乐曲,
蝴蝶跳起优美的舞蹈。
注意打开学生思路,调动学生的想象,从不同的方方面面去思考,让学生感受所有的一切都在庆贺祖国妈妈的生日。
3.挖掘文本内涵,迁移运用
读读文本后面4行:
十三亿孩子,
欢庆这美好的日子,
十月一日——
祖国妈妈的生日。
我们这些孩子是怎么欢庆的呢?请用并列句来表达我们对祖国妈妈的热爱。如:
XX画出了美丽的图画,
XX弹起了动听的乐曲,
XX唱起了雄壮的国歌,
XX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4.顺应生活场景,创新应用
学生在反复训练后,对这一句式有了一定的悦纳心理,如果教师能顺应学生的生活场景巧妙的抓住契机稍作点拨,孩子就能创新运用。逐步形成语言技能。比如带领孩子到公园秋游,描写公园:
菊花张开美丽的花瓣,
桂花散发迷人的芬芳,
银杏披上金黄的外衣,
小朋友露出甜美的笑脸……
从课文的教学实际出发,对于流程的把握也只是结合实际的一种思考,并不一定是依据一个模式开展。可以从孩子个体去指导,还可以展示不同班级的情况,不同地点的场景,不同年龄孩子的表现去指导。
1.凸显学生主体
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师生评,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学生写完后,自己给自己作评价,给自己打分,旨在了解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也培养学生养成自我修改的好习惯。采用交换评改互相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批改过程中饶有兴味地吸收他人的长处;组织学生用比较式评语,可对照自己夸赞对方,也可委婉地向对方指出缺点。还可以用图标来表示意思。
2.实施赞赏评价
“人性中最本质的属性是想得到别人的赞赏。”我们对学生要不断发现亮点,关注细微进步,真诚地激励他们,满怀爱心地唤醒他们的潜能,这一点对于低年级写话训练十分重要。所以在班级中,只要学生写话,就能得到专门奖品——小星星。写得越好,得到的越多。还可以写上独特的评语或图标,如“你真棒!……你的进步让我骄傲!”以此简单易懂而又极富鼓励性的评语,来激励孩子保持旺盛的写话热情。
3.注重展示评价
让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妙语佳句,把学生的妙语佳句写在黑板上,张贴在墙上,甚至教室外的墙上。告诉他们:这是大家共同智慧编出的“妙语佳句百花园”。现在每个班级都有班级博客,我们在博客上展示孩子的写话成果,请同学们进行互相评改。甚至可以利用班级博客这一交流平台,请家长对班中其他学生的写话进行交流,评改。
写话是作文的基础,写话训练是作文训练的一部分。只要每位教师树立新“课标”观、教材观,把准年段目标,淡化写话概念,建立规范的写话体系,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写话兴趣和能力,就能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有理由坚信:给孩子们一片五彩的天空,他们定会像小鸟一样展翅翱翔,定会用五彩的笔来描绘美好的生活。
浙江省杭州市学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