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011-08-24 01:19徐晓玲
学生之友(小学版)下半月 2011年8期
关键词:口香糖小猴子梯形

徐晓玲

教学中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情境,能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呢?

一、创设宽松氛围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友善用脑”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先让学生一起搭积木,在游戏中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再引导学生把其中一些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然后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初步认识这些形状;再让学生依次摸一摸,再次感知每类物体的主要特征,并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类物体的特点,形成不同物体形状的表象。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经历了观察分类——形成表象的过程,加深了对不同形状物体的认识。整个活动中学生玩得开心,学得起劲,思路开阔,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既掌握了所学知识,又体验了主动探索的成功喜悦。

二、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以趣激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小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可把教材中问题用故事形式呈现,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如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运用故事情境引入新课:“有一天一只老猴子让小猴子分桃,把200个桃平均分给50只大猴子,把20只桃平均分给5只小猴子。小猴子一听大嚷不公平,大猴子怎么怎么吃那么多,我们干嘛吃那么少呢?”利用这个故事情境问学生:“老猴子真的不公平吗?”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课的结尾,再利用这个情境,让学生讲一讲老猴子后来是怎么对小猴子说的。这样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会了“商不变的规律”,而且印象特别深刻。

三、创设操作情境 启迪学生主动理解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教师就要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通过眼观察、手操作、脑思考去获取知识。例如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利用备好的纸板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好后,要求学生分组检查剪的情况,随后,设问:“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摆拼(有的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拼成了一个长方形)。紧接着老师再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面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面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看谁能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学生们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推导出梯形的计算公式。最后,老师又引发学生再次探讨“为什么公式要除以2呢?”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摆拼,动脑思维,自主探究中主动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深入理解了所学知识。

四、创设设疑问难情境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创设设疑问难的情境,能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质疑,让学生在质疑中增长智慧。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为了帮助学生明白“一元”钱的不同表示方法,教师可创设小猴,小兔、小猪三个到商店购买物品的情境:“小猴买一个一元钱的口香糖,它付了2张人民币;小兔买一个一元钱的口香糖,她付了5张人民币;小猪买一个一元钱的口香糖,却付了10张人民币。它们买的都是一元钱的口香糖,为什么付的人民币的张数不一样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充满疑惑,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引导学生分组交流,让学生表演付钱的方法,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积极思考,运用自己的知识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会使课堂富有挑战性。

总之情境创设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精心创设情境,优化情境教学,就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灵性,激发学生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对新知的探索更积极主动,学习活动更加有效。

猜你喜欢
口香糖小猴子梯形
口香糖
口香糖不见了
自卑的梯形弟弟
小猴子
口香糖瓶的改进
口香糖危机
小猴子
《梯形》测试题
等腰梯形的判定检测题
梯形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