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梅
[古诗《游园不值》教学片断]
一、激趣导入
二、自读诗文
三、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读得比老师还棒。你们从诗中读懂了什么呢?
生:我读懂了“一枝红杏出墙来”。就是说有一枝红杏从墙里伸到墙外来了。
师:对,大家一起来看课文的插图,画中的杏花开得多艳呀,它已经越过了墙头。
生:我读懂了“春色满园关不住”,满园子里的春色非常美,关也关不住的。
师:对,这句浅显易懂,表述方式和现在的一样。
生:我读懂了“小扣柴扉久不开”中的“小扣”是指轻轻地敲门。
生:我知道柴扉就是指柴门。
生:我读懂了“久不开”的意思就是说很久也没有人来开门。
师:为什么很久没有人来开门呢?
生:可能是主人不在家吧。
生:也许主人在睡觉,没有听见敲门声。
……
师: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这句诗。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小扣柴扉久不开”了吧,你们能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吗?
生:……
四、领悟诗情
师:诗人满怀喜悦去朋友家观赏美景,结果却没有碰到主人,现在你们知道《游园不值》这个题目的意思了吗?
生:“游园不值”就是指想去朋友的花园游玩,结果却没有碰到主人,扑了个空。
师:对,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却扑了个空。你们想,他此时的心情怎样?
生:他肯定是非常失望。
生:他感到非常扫兴。
生:……
师:诗人游园却没有遇到主人,本来十分扫兴,无意抬起头,却发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枝红杏给诗人带来意外的惊喜,不由得发出感叹“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再读古诗。
学生练习朗读古诗。
五、品评诗文
师:诗人叶绍翁很巧妙地把自己一次游春的经历用凝练的诗句描绘出来,表达了他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诗中的哪句?
生:我喜欢“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这句话告诉我们春天已经来到了,红杏已经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向人们报告喜讯呢!
师:“一枝红花杏出墙来”还有更加形象的说法吗?
生:探出墙来,想看看外面的春色,比比谁最美。
生:窜出墙来,因为怕主人发现,悄悄地跑出来。
生:跃出墙来,急着留住诗人,想来慰藉诗人扫兴的心情。
生:……
六、拓展学习
师:刚才,我们一边学习,一边揣摩,一边读书,一边体会,不仅学懂了古诗,而且还把古诗读得有滋有味。大家愿意试着用这种方法再学习一首描写明媚春光的古诗吗?
师:出示朱熹的《春日》
生:齐读。
师:同学们可以通过多读,多揣摩的方法,反复练习读古诗,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学会它。
生:读诗,小组讨论交流。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我不理解“泗水”的意思。
生:“泗水”是一条河。
生:为什么识得东风面,不是西风面或者南风面?
师:你很会动脑筋,学习贵在有疑,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冬天一般刮西北风,夏天刮东南风较多。
生:我明白了,作者写东风是因为春天,现在的季节正好是春天。你们看到刮的是东风,红旗往西面飘。
师:……
师:在诗歌的百花园中描写春光的诗歌还有很多,下面请大家边观赏春光,边想想你还能回忆有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生:杜甫的《绝句》。
生:白居易的《忆江南》。
生:贺知章的《咏柳》。
……
师:现在,你最喜欢朗诵的是哪一首诗,请大家自己背诵。
生:背诵。
教学反思:
一、张扬个性,扬起自信的风帆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一程中,教师要珍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美国著名学者苏珊·朗格说:“在社会学科中,没有正确的答案,只有不同的答案。”优秀的文学作品,从来不会把话说尽,而是给读者的再创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对同样的作品,不同的读者,因为生活体验,学识水平,性格品位等的不同而会有不同的理解,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二、品悟诗意,展示灵动的想象
古诗文体有着其特殊性,每一字,每一词都体现了诗人锤炼语言的高超技艺,只有认真品悟诗意,才能真正透视其诗歌深层意蕴,“诗人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让学生真正领悟诗情,体悟诗境的前提必须是学生进行过深入的思考之后,对诗歌的理解才能透彻,体悟才能更加深刻。学生在理解“一枝红杏出墙来”,学生对“出”的理解“伸出”“探出”“窜出”“跃出”可以感受到学生的想象随处闪着灵动的光辉。学生在这一再造想象之后,师生逐渐进入了诗歌所描述的意境之中,并自然而然生发出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