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忠成,李兴广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北京 100029)
文蛤汤化裁治疗“消渴”的临床研究
段忠成,李兴广△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北京 100029)
目的:从“化”着眼,研究“文蛤汤”化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试验组:在原治疗不变的基础上加服该化裁方的口服液2次/d,连续观察12周。对照组:在原治疗不变的基础上加用津力达口服液治疗,周期同试验组。治疗前、中、后对相关指标对比研究。结果:试验组在血糖控制、临床症状控制、整体疗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提示了该口服液能够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文蛤汤 ;2型糖尿病;“化”
糖尿病中医称“消渴”,纵观症状,为“有余”(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等)和“不足”(少气懒言、腰膝酸软、口渴多汗等)2组症状。笔者认为,该病主因机体“化”机不利,致“饮”“食”不能转化为机体生命活动所需之气血,从而导致“消”与“渴”。“消”对“食”,“渴”对“饮”,故据《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饮入于胃……五经并行”关于“饮食入胃”之论述,采用文蛤汤化裁用于2型糖尿病以恢复机体转化能力,促进饮食转化为人体精微治疗该病。化裁后方主要有文蛤、生石膏、生地黄、五倍子、蛤蚧五味。
方中文蛤咸平微寒,入肺肾治水复肺与膀胱之化机;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除燥热开水之源,二者用以治“渴”。生地黄甘苦寒,入心肝肺,滋阴凉血;五倍子酸涩,其为蚜虫之初成入肺胃,游弋精气,助肺输精于五脏皮毛,二药以治“消”。蛤蚧咸温入手足太阴、少阴、足厥阴经,《本草纲目》言:“补肺气,益精血……助阳道。”助肺、脾、肾、膀胱气化之功,为化机之统领,另寒药中一温药,防诸药寒凉太过。五药共用化机复而痼疾瘳。
2009年到2010年在北京、天津两家门诊采用随机双盲设计收治144例2型糖尿病患者,试验组运用该方水煎,对照组采用津力达口服液,检测相关指标,对于符合方案集的125例患者,兹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表1显示,125例患者来源于北京和天津的门诊患者。诊断标准按照1999年WHO关于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气阴两虚型)。采用区组随机法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疗前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分布无显著差异,均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在原治疗不变的基础上加服该化裁方的口服液2次/d,4周为1个周期,连续观察使用3个周期。对照组在原治疗不变的基础上,加用津力达口服液治疗,周期同试验组。
1.3 观察指标
症状积分及其改善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lc、血脂 4 项(TC、TG、HDL-C、LDL-C)疾病疗效。评价时间点为基线、治疗4周后、8周后和12周后。
1.4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参考SFDA《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减少≥70%;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或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值下降超过治疗前的40%,HbAlc值下降至6.2%以下,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30%;(2)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积分减少≥30%;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2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HbAlc值下降超过治疗前的1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3)无效: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无下降,或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HbAlc值无下降,或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6.0软件,采用 Wilcoxon秩和检验和配对t检验方法。
表2显示,2组症状积分均有显著改善,但试验组(48.55%)比对照组(34.63%)改善幅度更大,提示本品可更好地改善症状(P<0.01)。
表2 2组症状积分比较
表3显示,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12周后,2组均有显著下降,餐后血糖12周后试验组下降明显,对照组则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尽管2组空腹血糖均有非常显著改善,降幅试验组10.37%优于对照组 7.45%,提示试验组对于血糖控制更佳。HbAlc均有下降趋势,但未显示统计差异。
表3 血糖、HbAlc变化
表4显示,中心01试验组LDL治疗前后有显著改善,而对照组则无显著改变(表7);2组 TG、TC、HDL治疗前后均未见显著改变(均 P<0.05),见下表。中心02试验组与对照组血脂4项试验前后均无显著改变。
表5显示,2组疾病疗效判定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总有效率达72.13%,高于对照组54.69%,有显著统计学差异。(Z 值 -2.425,P 值 0.015)。
表4 血脂变化情况
表5 2组疾病疗效判定
消渴的症状为“不足”、“有余”并存,着手“化”字组方配伍,致力于恢复机体自身运化功能,致力于促进水谷精微转化为人体气血,立意新颖。试验结果印证了这一设想。另外全程无不良事件发生,显示本品安全有效。但本次研究限于各方面因素,在合并用药、对照药选择、病例样本等方面尚有不尽完善之处,希冀今后能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1]王洪图.《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
[2]苏宝刚.金匮要略讲义.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2.
△通讯作者:李兴广(1959-),山西人,主任医师,从事基础理论与临床研究,E-mail:lixingguang20032003@yahoo.com.cn。
R587.1
B
1006-3250(2011)11-1352-02
201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