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在脊柱手术全麻苏醒期的作用

2011-08-22 06:14:30章玲宾樊理华何仁洪李中华兰群飞游敏吉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1年5期
关键词:芬酯比洛躁动

章玲宾,樊理华,何仁洪,李中华,兰群飞,游敏吉

氟比洛芬酯脂是新剂型的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临床已广泛用于术后急性疼痛的治疗。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观察了氟比洛芬酯对脊柱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期腰椎手术的患者60例,男39例,女21例;ASAⅠ~Ⅱ级。年龄28~60岁,平均(40.5±5.2)岁。 体重50~78 kg,平均(62.7±7.6)kg。既往有心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阿司匹林类药物过敏、溃消化道疡病史、及近期使用镇静或镇痛药除外。随机分成氟比洛芬酯组(Ⅰ组)和生理盐水组(Ⅱ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入室监测ECG、BP、SpO2、BIS。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依次给予咪唑安定0.05 mg/kg,芬太尼4~5 μg/kg,丙泊酚1~1.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行快速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控制通气,维持PETCO230~40 mmHg。麻醉维持:吸入七氟醚0.6~1.0 MAC,微泵输注丙泊酚 3~6 mg·kg-1·h-1、瑞芬太尼1.5~2.5 mg·kg-1·h-1,间断静注维库溴铵 0.05 mg/kg、芬太尼1~2 μg/kg(术毕前45 min内不再追加),BIS值维持在40~60。手术开始后Ⅰ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 mg/kg,Ⅱ组静注生理盐水5 mL。术毕停用麻醉药,待患者呼之能睁眼、吞咽反射、自主呼吸恢复即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经面罩吸氧。

1.3 观察指标 ⑴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BIS。⑵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术后躁动采用4分量表进行评估。1分:安静;2分:不安静,但能容易安静下来;3分:中度躁动不安;4分:反抗,兴奋或定向力障碍。1~2分认为无躁动,3~4分认有躁动。⑶监测记录氟比洛芬酯或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前(T0)、注射后5 min(T1)、10 min(T2)、拔管前5 min(T3)、拔管即刻(T4)、拔管后5 min(T5)、拔管后10 min(T6)各时点的MAP、HR、SpO2。⑷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标准。

2 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BIS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Ⅰ组发生躁动3例(10%),Ⅱ组15例(50%),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0.01);Ⅰ组躁动程度显著轻于Ⅱ组(P<0.05)。Ⅰ组围拔管期各时点的MAP、HR均显著低于Ⅱ组,见表2。 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1 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BIS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BIS比较(±s)

组别Ⅰ组Ⅱ组n 30 30手术时间(min)125.1±25.5 126.4±26.1麻醉时间(min)146.3±28.6 145.2±30.5拔管时间(min)27.3±14.5 26.9±12.5拔管时BIS 87.5±4.5 86.8±5.2

表2 两组患者各时点MAP、HR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各时点MAP、HR比较(±s)

注:与Ⅱ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

组别Ⅰ组Ⅱ组Ⅰ组Ⅱ组n T0T1T2T3T4T5T6 AP(mmHg)HR(次/min)30 30 30 30 82.5±8.3 81.2±8.8 72.6±18.2 76.3±17.5 88.2±9.7 89.1±8.9 89.1±8.9 75.3±18.8 87.5±8.6 88.9±7.5 69.5±20.6 75.5±18.4 90.8±9.9*99.4±9.9 86.4±16.9*102.2±17.6 92.5±9.9*101.3±9.9 92.6±19.2*110.7±22.6 91.5±9.6*100.6±9.9 90.1±19.1*123.5±18.1 91.1±9.1 95.4±9.3 86.6±19.1 91.5±16.1

表3 两组患者围拔管期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苏醒期躁动会导致患者身体的损害和影响患者预后,是全麻苏醒过程中常见的一个重要问题。脊柱手术时间长,手术创伤和体位变化大,术后疼痛明显,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术前给予镇痛药物,可有效防止术后躁动的发生。阿片类药物是目前主要的镇痛药物,但因其过度镇静、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搔痒、便秘、尿潴留等不良反应[1],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没有恶心、呕吐、尿潴留、呼吸抑制、瘙痒等副反应,被广泛用于各种手术术后的镇痛[2]。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采用微球载体技术,静注后能靶向性地聚集在手术切口、损伤血管和炎症部位而增强其药效,有很强的前列腺素合成阻断作用,减轻手术创伤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水肿引起的疼痛,不抑制呼吸,不影响麻醉深度及术后苏醒[3]。本研究结果显示,氟比洛芬酯组(Ⅰ组)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10%)显著低于Ⅱ组(50%),躁动程度显著轻于Ⅱ组(P<0.01)。并且氟比洛芬酯组患者围拔管期MAP、HR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氟比洛芬酯可有效降低围拔管期的心血管应激反应,保证了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手术后躁动发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杭燕南,庄心良.当代麻醉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481.

[2]傅得兴,封宇飞.非甾体抗炎药的安全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136.

[3]Ochroch EA,Mardini IA,Gottschalk A.What is the role of NSADs in pre-emptive analgesia[J].Drugs,2003,63(24):2709.

猜你喜欢
芬酯比洛躁动
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海峡姐妹(2020年9期)2021-01-04 01:35:44
道路躁动
扬子江(2019年3期)2019-05-24 14:23:10
氟比洛芬酯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胃癌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比较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效果的Meta分析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
营销界(2015年22期)2015-02-28 22:05:05
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用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西南军医(2015年5期)2015-01-23 01:24:59
躁动季节
小说月刊(2014年5期)2014-04-19 02: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