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生根,刘炳胜,毛兆光,祝继明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最常见也是最易被忽视的骨折之一,治疗仍以传统的手法复位外固定为主,大部分的骨折效果较好。对于涉及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远期效果不甚理想。随着对骨折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及内固定材料的发展,治疗方法也发生了变化。我们根据骨折的分型及处理原则,对2003年4月以来的病例作了进一步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全组共213例,根据骨折时间先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6例,男37例,女59例;左侧42例,右侧54例。年龄8~81岁,平均49.5岁。受伤原因:跌伤42例,车祸伤31例,坠落伤18例,其他5例。均为新鲜骨折,其中I型6例,II型35例,III型29例,IV型26例。对照组:117例,I型7例,II型24例,III型19例,IV型67例。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96例,其中非手术治疗62例,均为I、II型骨折。手术治疗34例,为III、IV型骨折,内固定材料:普通钢板固定4例,T型钢板13例,锁定钢板17例。手术方法:麻醉后掌侧或背侧入路,暴露骨折端,复位骨折满意,维持复位,放置内固定物固定。术后1 d拔除引流条,术后第2、3 d开始行功能锻炼,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逐渐开始负重锻炼。对照组117例采用非手术治疗。
2.2 统计学学处理 对两组优良率进行分析比较,并经统计学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腕关节功能根据原有标准[1]评定。对照组优良率为74.36%(87/117)。治疗组96例经10个月~2年7个月,平均1年8个月的随访,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10周,优良率为88.54%。详见表1。
表1 两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后优良率比较(n,%)
桡骨远端骨折一直以传统治疗方法为主,随着对骨折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研究,治疗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涉及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目前主张以手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可导致桡、尺腕及下尺桡关节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改变。桡骨高度丢失短缩可引起桡腕关节分离,下尺桡关节不稳定,甚至影响尺腕关节。下尺桡关节不稳定,尺骨小头移位,畸形愈合后将引起腕关节疼痛、无力,不仅影响腕关节功能,前臂旋转功能也有不同程度受限。Baratz等[2]认为,桡骨远端关节面移位超过2 mm以上,将导致局部应力增加,并可能导致在骨折愈合后远期出现骨关节炎。因此,治疗的关键,是对桡骨远端长度、关节面平整、掌倾角及尺偏角这四个方面的矫正及固定。
内固定材料的发展,为手术开展提供必要的基础。Dodds等[3]的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内固定技术较外固定对骨折碎片的固定更坚强,开放复位内固定给骨折碎片提供直接的显露,能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并可以在获得稳定固定的同时进行早期活动,以避免术后僵硬,从而提高疗效。而解剖型、锁定钢板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物,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对其效果给予肯定[4-5],它采用解剖型设计,钉板之间的整体稳定类似置于软组织内的外固定架,不会将骨折块拉向接骨板,改变了传统接骨板与骨骼间的摩擦力为基础的固定模式,使接骨板与骨骼间的压力降低,减少对钢板下骨和骨膜血运的破坏。同时,它具有优越的抗轴向应力作用,使桡骨远端骨折碎片得到更加有效的坚强固定,且可以固定多个骨折碎片,是目前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我们对III、IV型骨折采用积极的手术治疗,特别近5年来应用锁定钢板17例,疗效明显提高,优良率达89.09%。
[1]徐生根.桡骨下端骨折117例分型及其远期疗效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9,14(2):116.
[2]Baratz ME,Des Jardins J,Anderson DD,et a1.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radius:the effect of fracture displace⁃ment on contact stresses in a cadaver model[J].Hand Surg(Am),1996,21(2):183.
[3]Dodds SD,Cornelissen S,jossan S,et al,A 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fragment-specific fixation and augmented external fixa⁃tion for intra-articula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J].Hand Surg(Am),2002,27(6):953.
[4]王洪威,于春林,杨明,等.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09,2(4):325.
[5]梁成民,于海洋,焦伟,等.锁定钢板治疗青壮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