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英
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大量优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关键要紧扣四个字,即课堂教学突出“启”字,课外活动围绕“趣”字,家庭教育把握“放”字,社会教育探索“智”字。
突出“启”字,创新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发现意识和创新意识,依靠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少用陈述性的语言,多用“想一想”“试一试”等,大力倡导讨论式教学,变“注入式”为“启发式”。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学会动脑、动手,达到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围绕“趣”字,开展课外活动。开展课外活动可以使孩子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从而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在课外活动中,要努力营造一个促进创新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让孩子放下肩头沉重的书包,轻轻松松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如举办知识讲座、竞赛活动,开展社会调查、实践和服务活动,以及举办各种兴趣、特长、学科小组活动,举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及小论文比赛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具有趣味性、自主性、灵活性等特点,正确加以运用,对于发展孩子的个性特长,开拓孩子视野,丰富课外知识,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
把握“放”字,做好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现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生活条件好了,家长对孩子学业的关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知从何时起,“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一句至理名言,重重地压在众多家长的心头。于是家长把对孩子的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双休日。如果问一问21世纪究竟应该让孩子具备哪些能力,家长恐怕难以回答清楚。有这样一个故事,科学课上教师告诉孩子,蚯蚓的再生能力很强,把一条蚯蚓切成两段,会变成两条蚯蚓。于是,一个女孩就挖来一条蚯蚓养在家里观察,可女孩的妈妈不分青红皂白就给了女孩一个耳光,并且把蚯蚓扔了。试问,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吗?家长应该努力创造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合理要求要给予充分支持。只要孩子有想法,就应大胆放手让孩子去做,充分尊重孩子,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孩子。
探索“智”字,参与社会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培养和锻炼孩子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要充分发挥少年宫、少年之家、业余体校、青少年科技活动辅导站、儿童图书馆等校外教育机构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体的作用,利用它们灵活性、多样性、生动性和容易为青少年所接受等特点,为培养年轻一代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许多电视台和报刊举办的各种竞赛活动,如中央电视台的少儿节目以及《星星擂台》《幸运52》《梦想剧场》《神州大舞台》《第二起跑线》《挑战主持人》等栏目,就容易激发孩子的创造欲望和兴趣,迸发出许多创新火花,充分锻炼孩子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