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例发作期哮喘儿童中医体质分型研究

2011-08-21 13:32康立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儿童哮喘证型气虚

康立媛

(广西北海市中医院儿科,广西 北海 536000)

小儿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以痰鸣、气喘为临床表现的肺系疾病,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特点[1]。如《幼科发挥·哮喘》云:“发则连绵不已,发过如常,有时复发,此为宿疾,不可除也。”主要责于体虚外感,引动伏痰,痰瘀互结,阻塞气道,令气机升降不利,与体质关系密切。中医倡导分期证治、辨证辨质、治病求本,因此针对儿童哮喘发作期与中医体质分型相关性开展研究并掌握其规律,对发作期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于2007年7月~2009年7月在北海市区3所医院儿科门诊开展了发作期哮喘儿童体质分型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共364例哮喘患儿,其中男性252例,女性112例;年龄≤1岁者11例,1岁<年龄≤3岁者80例,3岁<年龄≤6岁者133例,6岁 <年龄≤14岁者140例;有湿疹史者243例,有过敏性鼻炎史者256例,有荨麻疹史者29例,有过敏性眼炎史者6例,有药物过敏史者19例,有食物过敏史者8例;一二级亲属中有哮喘史者116例,有过敏性鼻炎史者242例,有其他过敏史者12例。

1.2 诊断标准

(1)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参照《儿童哮喘诊断治疗常规》标准[2];(2)中医哮喘与证型分型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3)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4]。

2 方法

2.1 本课题研究纳入标准

(1)确诊为哮喘发作期的0~14岁儿童;(2)籍贯为北海市或者在北海市居住3年以上的北海市籍人;(3)对调查知情同意者。

2.2 制作调查问卷表

包括编号、填表日期、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身高、体重、地址、出生情况、出生时父母年龄)、既往史(哮喘首次发作年龄、喘息反复发作次数、喘息是否突然发作、支气管舒张剂有无明显疗效)、过敏史(过敏性湿疹、过敏性鼻炎、其他过敏史)、家族史(哮喘、过敏性鼻炎、其他过敏史)、辨证型(辨缓急、辨症状、辨体征、辨证分型)、证型判定、辨体质(生活习惯、喂养方式、健康状况、居住环境、体质症状、体质体证)、体质分型判定。

2.3 调查中医证型分型

以中医四诊为基础,结合哮喘临床症状、体征表现确定收集指标。指标包括咳喘哮鸣、发热、恶寒、鼻流清涕、痰液清稀、痰黄色稠、四肢欠温、口干喷嚏、喘促胸满端坐抬肩不能平卧、神疲、纳呆、小便清长、自汗、便溏、动则气促、怕冷、面部皮肤、面色、咽喉、舌脉、哮鸣音。

2.4 调查体质分型

依据患儿与家庭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睡眠、喂养、锻炼、平素健康及疾病治疗情况、居住环境)、体质表现、形体特征、心理性格特征、对外界适应能力及发病倾向确定收集指标。其中体质体征调查指标包括身高、体重、精神、神态、形体、身体、肌肉、皮肤、肤色、头、头发、面色、口、咽喉、唇色、双目、双耳、鼻、四肢、手足、语声、汗、二便、生产史、舌脉。

2.5 填写调查问卷表

根据就诊时哮喘发作情况及近3个月的表现,由儿科专家与家长、患儿在安静状态下进行以上指标的细致收集填写。

2.6 判定证型分型及体质分型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证型分型,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计算各体质类型原始分及转化分判定体质分型。

表1 364例发作期不同证型中医体质分型分布情况(n)

3 结果

3.1 体质与证型二者关系密切

体质决定证型,证型在体质基础上发生、演变、发展。调查显示,气虚质易引发外感,阳虚质易引发寒饮停肺,湿热质易导致痰热蕴肺;临床上痰湿质、瘀血质、阴虚质、气郁质均合并气虚质兼特禀质出现,易发生外寒肺热、痰热蕴肺哮喘证候。

3.2 发作期表现为外寒肺热、痰热蕴肺型多见

调查364例发作期哮喘患儿外寒肺热、痰热蕴肺、寒饮停肺、虚实夹杂各占比例依次为69.8%、26.4% 、3.0% 、0.8% 。

3.3 发作期哮喘儿童体质基本是偏颇体质,占96.7%,偏颇体质多表现为兼夹体质,基本兼夹特禀质;最常见为气虚质兼特禀质占60.7%,还有痰湿质、阴虚质、瘀血质、湿热质、气郁质、阳虚质均和(或)兼夹气虚质和(或)特禀质。

4 分析与讨论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逐年增加趋势[5]。目前,现代医学的治疗主要是抑制和清除气道炎症。糖皮质激素的吸入已成为哮喘首选治疗,但长期应用会带来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6、7],且费用昂贵。现有药物对儿童哮喘疗效欠佳,特别是婴幼儿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8]。中药价廉、毒副作用小、患儿家长易于接受,因此使用中医药防治哮喘的优势凸显。中医倡导辨证施治、治病求本,实质上也包括体质上的求本[9]。

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稳定的特性[10]。这种特殊性决定着它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所发生病变的倾向性[11]。《素问·调经论》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阴盛则内寒,阳盛则外热”;《伤寒广要》中说:“凡人禀气各有盛衰,宿疾各有寒热,因伤寒蒸起宿疾,更不在感异气而变者……素有热者,多变阳盛阴虚之疾,或变阳毒也。”因此,体质和证型二者关系密切,体质决定证型,证型在体质基础上发生、演变和发展。研究证实,气虚质易引发外感,阳虚质易引发寒饮停肺,湿热质易导致痰热蕴肺,痰湿质、瘀血质、阴虚质、气郁质均合并气虚质兼特禀质,易发生外寒肺热、痰热蕴肺哮喘证候。研究发现,发作期中表现为外寒肺热、痰热蕴肺多见,与小儿脏腑娇嫩、卫外不固、外邪入侵、肺卫首当其冲、稚阴易损、化火化热有关。易感性体质基本是偏颇体质,多见气虚质兼特禀质,与中医认为小儿体质特点“稚阴稚阳”、“形气未充”,正气不足,抗邪无力,易感外邪和易受发物刺激导致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相符。现代医学研究也认为,过敏体质可增加哮喘发作,因此气虚质兼特禀质是引发哮喘发病的最根本内因。体质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又具有可变性,可受后天各种因素,如地理、人文环境、年龄、饮食习惯及医药等影响,形成多元化兼夹偏颇体质。小儿肺脾肾不足,肺失通调,脾失运化,肾失输布,体内水液代谢障碍,停聚成痰,易形成痰湿质,成为哮喘夙根。北海地处南方,当地有多喝冷饮、凉茶习惯,加之患儿哮喘反复发作,过度医药,稚阴稚阳易损,脾虚湿困,阴虚化火,易形成阳虚体质、阴虚体质和湿热体质;随着年龄逐渐增长,体质受人文环境影响增大,如学习紧张、情志不遂、消极悲观等,兼久病迁延不愈、耗气伤气、气虚气郁、气滞血瘀,还易形成瘀血和气郁体质。痰瘀互结于气道,气机升降不利,成为哮喘反复发作的主要病机。

体质是临床处方、辨证用药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研究提示我们在儿童哮喘发作期的辨证治疗中,要充分掌握证型与体质的相关性,把辨病、辨证、辨质三者有机相结合,针对儿童哮喘发作期多见之外寒肺热、痰热蕴肺证候,在治疗时遵循“急则治其标”,运用清热宣肺、化痰平喘的方法,同时考虑患儿体质特点,用药宜轻、清、稳、准,驱邪而不伤正,时刻注重顾护正气,中病则止。方者可选用定喘汤加减、玉屏风散善后。针对患儿多元化兼夹偏颇体质,灵活运用益气消敏、养阴清热、化痰除湿、行气解郁、活血化瘀、壮元温阳等多种疗法,辨证辨质相结合予以调理、改善、修正病理性偏颇体质,达到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目的。益气消敏者可选用太子参、黄芪、防风、乌梅、五味子,养阴清热者可选用沙参、麦冬、玉竹、百合、丹皮、黄芩,化痰除湿者可选用淮山药、白术、扁豆、陈皮、栝楼、茯苓、冬瓜仁、滑石,行气解郁、活血化瘀者可选用合欢皮、柴胡、丹参、川芎、桃仁,壮元温阳者可选用人参、附子、肉桂等。在处方用药时忌过于寒凉,防耗气伤气;忌过于滋腻防生痰湿;忌过于温燥防耗液伤阴;忌过于消散,防戕伐正气;忌过于固涩,防气滞血瘀。同时加强调护,合理进食,适当锻炼,调节情志,以预防、减轻和控制哮喘反复发作,提高哮喘儿童生活质量。

[1]汪受传主编.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9.

[2]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儿童哮喘诊断标准[S].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1):2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7.

[4]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7.

[5]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Asthrna mortality and hospitalization among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uniled states,1980-1993[J].Morp Mortal wkly Rep,1996,45:350.

[6]Fahy Jv,Boushey HA.Controversies involving inhaled betaagonist and inhaled cortic osteroids in the treatment of asthma[J].Clin Chest Med,1995,16(4):715.

[7]高 红.吸入皮质类固醇治疗儿童哮喘的副作用观察[J].中华儿科杂志,1998,36(12):765.

[8]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关于婴幼儿哮喘的若干问题[J].中华儿科杂志,1998,36(12):760.

[9]张志勇,罗欣拉.浅谈体质因素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2):28.

[10]陆云飞,钱彦方.首届全国中医体质学说及腹诊研讨会学术总结[C].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11):702.

[11]匡调元.中医病理研究[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58.

猜你喜欢
儿童哮喘证型气虚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搜风愈喘方拆方“祛宿痰方”调控儿童哮喘的作用机制
儿童哮喘的认识误区
儿童哮喘的认识误区
儿童哮喘的治疗加护理干预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辨证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