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11-08-20 08:02陈临新王健全刘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1年11期
关键词:肘关节肩关节发病率

陈临新 王健全 刘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100191)

相比很多对抗性的运动,摔跤运动的创伤率较高,这也是国内外既往研究公认的[1]。我国自由式摔跤运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很多优秀运动员因创伤暂时或是永久离开了比赛训练场。国内自由式摔跤运动创伤大样本的调查数据10余年未更新[2]。之前研究表明,我国摔跤项目运动创伤种类和发病率与国外相比有很大差异[3,4]。因此,研究在新条件下我国自由式摔跤运动创伤的发病率、创伤种类特点,对指导自由式摔跤运动创伤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82名现役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分别来自北京队,及广东、安徽、广西、河南、湖北、江苏、江西、辽宁、山东、山西、四川、解放军等运动队参加国家集训队的运动员,其中,男46人,女36人;年龄15~30岁,平均(21.05±3.21)岁;国际健将6人,国家健将42人,一级运动员25人,二级运动员9人。

训练简历:初训年龄8~17岁,平均(13.16±2.36)岁;专业训练年限1~20年,平均(7.28±4.01)年。

1.2 研究方法

调查时间:2010年3月至2010年8月。

调查方法:对每名调查对象进行问诊及体格检查,必要时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对每名调查对象均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调查既往创伤史,现有及既往创伤的受伤时间、场所、受伤原因、受伤时机、受伤动作和过程、诊疗经过,对训练比赛影响和日常训练计划等均在调查范围内。

本次调查定义的创伤符合以下要求:1. 在摔跤相关活动中发生;2. 骨骼肌肉及各种软组织的物理创伤,需医疗处理;3. 影响了运动员的运动状态,使其在一定时间内不能完全地投入比赛或是训练。摔跤耳不在统计范围之内。

2 结果

2.1 训练时间

本次调查的运动员,每周训练9~12次,平均每周(10.73±1.26)次;每次训练1.5~2.5小时,平均(2.11±0.46)小时;每周平均进行(3.45±1.62)次力量及素质训练、(6.55±1.53)次专项技术训练、(4.15±1.81)次有对抗内容的训练。男、女运动员训练时间之间无明显差异。

2.2 运动创伤发病率

本次调查中,共77人患有172处创伤,发病率为93.90%,人均2.26处创伤。男运动员发病率为93.48%,女运动员为94.44%,男女间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

2.3 创伤种类及发病率(表1)

表1 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各种创伤发病率

本次调查中,最常见的创伤类型是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其次是踝关节韧带损伤和肩关节脱位或盂唇损伤,腰部肌筋膜炎/腰肌劳损列第三位。

2.4 创伤部位分布(表2)

创伤好发部位最多是膝关节,占总创伤的31.40%,其次是肩关节、踝关节、腰背部、肘关节、手、颈部和腕关节。

表2 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创伤部位分布

2.5 创伤性质

本次调查发现,急性创伤最多,共76例,占创伤总数的44.19%;急性转慢性创伤60例,占34.88%;而慢性创伤36例,占20.93%。

2.6 创伤发生的场所(表3)

只有24例(13.95%)的创伤发生在比赛中,其中,7例是技术失误导致,7例是对手犯规引起,其余10例原因不明。共148例创伤发生在训练中,占86.49%。专项训练中发生的创伤,有118例与对抗性训练有关,占专项训练创伤的79.73%,素质训练中的创伤均发生在力量训练中。训练中的创伤,有5例与场地不平、太滑、训练场温度太低有关。

表3 创伤发生的场所

图1显示,有123例创伤发生在17~22岁阶段,占总数的71.51%。

图1 各年龄的创伤发生例数

2.7 创伤的影响

共有75例运动员受伤后停训,停训时间1~180天,其中膝关节损伤23例,肩关节损伤16例、踝关节损伤12例,肘关节损伤8例,停训超过7天的损伤以大关节韧带损伤、关节脱位、骨折为主,其中肩关节脱位、膝关节韧带损伤最常见。创伤对目前状态的影响:38例认为无影响,114例认为影响在50%以内,20例认为影响大于50%。

3 讨论

3.1 创伤发病率的分析

本次调查未包括耳部损伤。首先,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耳部损伤广泛存在,本次受调查的运动员基本都有不同程度的耳廓畸形,而且耳部损伤多为反复发生,在回顾性问卷调查中很难准确统计损伤次数。国外文献对摔跤耳发病率的报道存在差异,前瞻性研究中摔跤耳的发病率较高,占总创伤的23.4%[3],但在回顾性研究中,耳部损伤所占比例明显下降,仅0.9~7.6%[4]。其次,关于摔跤耳防护和治疗的研究比较明确[3,5-8]。摔跤运动中普遍存在的抱头动作决定了从技术角度预防的可能性不大,带耳套能有效预防耳部损伤[3,5,6]。但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训练中多数教练不要求运动员带耳套,运动员也认为带耳套可能影响状态:对抗中耳套可能松动滑脱;带耳套还可能诱使对方进攻耳部。

摔跤运动员普遍存在运动创伤,本次调查中,82名运动员中,77人有创伤,发病率为93.90%,高于国内既往报道的69.15%[2]。首先,本次调查运动员平均21.05岁,高于国内既往调查,年龄本身就是创伤风险因素[9],年龄增加导致运动暴露机会增加。其次,本次调查对运动创伤给出明确的定义,而以往调查对既往史只将明确的骨折脱位包含在内[2],未给出明确的创伤定义。本次调查未包括摔跤耳,使创伤发病率相应降低,但国内既往的大样本研究中,摔跤耳也未见诸于报道[2]。

国外摔跤运动创伤研究通常有两类:一是前瞻性研究,对某一摔跤队运动员进行追踪调查一段时间,或是对某一次比赛进行研究;二是回顾性研究,通常通过官方运动创伤上报机制获得创伤数据,再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关于运动创伤的发病率,表述方式也有差异,有文献以每1000次运动暴露导致的创伤来描述,也有文献以每100人中受伤人次或人数来描述。Pasque和Hewett[9]报道的创伤发病率是5次损伤/1000次训练暴露,9次损伤/1000场比赛暴露。本次调查的运动创伤发生率若转换为1000次运动暴露发生率,仅为0.53次创伤/1000次运动暴露,远低于前几篇报道。但以每百人中的发病人次或人数计算,本次调查的发病率高于国外文献报道[9-11]。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创伤定义和数据收集方法不同。本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既往创伤数据,缺乏实时性,小的扭伤、软组织挫伤易被忽略,但在国外调查中,这类创伤占创伤总数的很大一部分,甚至达到49.2%[12]。本次研究包含的创伤跨度时间长,有的伤病反复发作,但均以同一创伤进行统计。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统计结果有差异。

3.2 创伤的性质

本次调查中,急性创伤76例,急性转慢性创伤60例,共136例创伤有急性发病史,占总数的79.07%;慢性发病的创伤36例,但有60例急性转慢性创伤,使慢性伤病比例也达到了55.82%。国内既往研究中,急性转慢性创伤所占比例最高,达57.27%;慢性发病创伤最低,和本次调查一致[2]。与国内既往研究相比,急性转慢性创伤比例减少反映了对运动创伤的认识的进步,更多伤病得到了及时诊疗。国外文献报道的创伤以急性创伤为主,慢性创伤少见[3,4,9,10]。国内文献报道的运动创伤中,急性发病创伤占70%左右,这与国外研究一致;但国内研究中,慢性发病和急性转慢性的创伤比例达71.82%[2],这不同于国外研究。急性发病创伤占多数,是摔跤运动对抗强度高的特点决定的,摔跤运动创伤主要发生在对抗中也支持这一点。本次调查中,摔跤运动员平均每周训练10.82次,每次2.15小时。而国外文献中,运动员每周训练不超过5.5次,每次平均2小时[9]。和国外运动员相比,国内运动员训练时间较长,训练量大,这也许是慢性伤病及急性转慢性伤病比例高的原因。

本次调查中,急性创伤以扭伤和拉伤为主,直接暴力伤少于前二者,与国内和国外既往报道一致[2,17,18,21]。本次调查对象均是现役运动员,因此并未发现有严重的致死或致残性创伤。

3.3 创伤部位的分布

本次调查中,列前六位的创伤好发部位依次是膝关节、肩关节、踝关节、腰背部、肘关节、手和颈部,所占比例依次是31.40%、18.02%、13.95%、11.05%、7.56%和5.23%。国内既往研究中,自由式摔跤创伤好发部位前6位均是膝关节、腰、肩关节、踝关节、肘关节、颈部,所占比例依次是28.18%、28.18%、11.82%、8.18%、6.36%、6.36%[2]。与以往研究相比,自由式摔跤中腰背部损伤减少,肩关节损伤比例增加;其余损伤好发部位的顺序和比例基本相似。国外不同文献报道的创伤部位有部分差异。Jarrett[12]报道的列创伤好发部位前三位的是膝关节(21%)、肩关节(14%)、踝关节(9%);Ellen[21]报道高中生运动员的创伤好发部位依次是肩18.6%、膝关节15.4%,大学生运动员则是膝关节24.8%、肩关节16.6%;其他报道包括脊柱及躯干[13]、头颈部[14,16,22]、膝关节[4,12,17,18]、下肢[11]、上肢[10,23]。国内研究中,腰背部创伤占总数的28.18%[2],但在国外的文献中,腰背部损伤比例小,仅1.2%~18%[3],只有不多的文献把它当作主要损伤部位[13]。这种差异可能与国内运动员训练时间长和训练量大有关。本次调查中,摔跤运动员腰背部创伤中以过劳伤为主,腰背部肌肉劳损和腰间盘突出症占总数的84.21%,其中又以肌肉劳损、肌筋膜炎为主。

3.4 致伤因素

本次调查发现,86.05%的创伤发生在训练中,只有少量创伤发生在比赛中。国内既往研究报道,训练中发生的创伤占总数的87.27%[2];国外文献中,摔跤运动创伤也多发生在训练中[9,12,13],但他们报道的训练中发生的创伤比例稍低,为63%[9],这可能与国内运动员训练时间更长、训练量更大有关。本次调查中,68.60%的创伤发生在对抗性训练中,这与国外文献报道的60%左右一致[9,13]。因此摔跤运动创伤的防治重点是训练中的实战对抗环节。

调查发现,12~16岁阶段创伤发生较少,17~22岁阶段发生的创伤占总数的71.51%,运动创伤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6岁以前是训练初期,运动员以基本技术训练为主,随着年龄增长,力量逐渐增加,比赛、训练对抗的强度也增加了,同时,长期训练导致疲劳积累,使17~22岁年龄段伤病发生率显著增加。22岁以后创伤发生减少,一方面是运动员技术动作稳定、经验成熟,能更好地自我保护;另一方面,本次调查中,22岁以上运动员逐渐减少。国内既往研究也支持这一点[2]。Strauss和Lanese[11]对各年龄阶段的摔跤运动员进行了研究,认为9~14岁运动员创伤发病率最低,随着年龄增长,创伤发病率增加;Charles等[9,13]的研究也提示年龄增长、训练年限增加是创伤风险增加的因素。但他们的研究中,运动员年龄较小,多在22岁以下,其研究中创伤发生随年龄持续增长,并未在一定年龄后出现下降。

本次调查发现,创伤率与体重级别无明显关系。小、中、大重量级运动员人数分别占56.76%、29.73%、13.51%;相应的创伤比例分别为53.13%、34.82%、12.05%。这与大多数研究结果相同[11-17],只有部分研究发现,中间级别运动员受伤几率可能大些,但无统计学意义[13,16,17]。

本次调查中,训练器材、场地因素引起的创伤只有6例,而且均在对抗性训练中发生,1例认为场地太冷,3例认为场地不平或是太滑,2例认为摔跤垫摩擦大。摔跤运动所需器材相对较少,摔跤垫是最主要的一种。既往文献报道中,与训练器材有关的最常见创伤是髌前滑囊炎,研究认为这与摔跤垫破损、厚度不够有关[20]。本次调查中,髌前滑囊炎仅2例,可能与国内经济水平发展较快,各地运动设施逐渐完善有关。

3.5 创伤机制和预防

摔跤运动技战术多变,无固定套路,引起的创伤种类多。本次调查发现,摔跤运动对抗强,动作速度快,很难准确说明哪个动作导致了损伤。很多研究试图探寻摔跤运动损伤动作及其机制,但少有文献报道具体的创伤动作机制。研究者普遍认为,多数情况下是对抗本身导致了创伤[3,9],运动员所处的位置和姿势对于创伤的发生更有影响[4,9,13,14,17-19]。本次调查发现,142例创伤在对抗中发生,其中包括24例发生在比赛中,118例发生在训练中,62例发生在双方均站立位并试图将对方摔倒在垫上的过程中,35例发生于垫上动作,26例发生于摆脱过程,其余动作不明。处于防守位置的运动员受伤几率高些,占61.97%。既往研究多数认为,从站立位向垫上摔倒的过程是最容易导致受伤的姿势,在这一姿势中发生的创伤占对抗中创伤的37% ~ 68%[4,9,13,14,17,18],这个过程对抗强度大,速度快,力量大,而且处于这个姿势的时间较长。

本次调查中,各部位的创伤机制有所区别,故防治应分别对待。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和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主要在摔倒过程中发生,体现了摔跤运动创伤的特点:并非某一特殊技术动作导致,而是对抗本身导致创伤,从技术角度而言,很难有效预防,应通过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来预防。而肩肘关节损伤多与技术动作失误有关[24,25]。肩关节脱位和盂唇损伤多见于抱腿动作失误:抱腿时,进攻队员转移不及时,肩关节被对方用身体压住,肩关节被动外展外旋,同时前臂向前牵拉,进攻队员如果不能及时松手,肩关节就可能前脱位。肘关节内侧肌肉韧带装置损伤及骨关节病主要原因是摔倒时错误的着地动作: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着地,而正确的着地动作是前臂旋前,肘关节屈曲,手掌着地。预防肩肘关节创伤可通过改进技术动作实现。腰背部运动创伤、膝关节软骨损伤、髌腱末端病以过劳伤为主,科学制定训练计划是主要预防措施。

4 总结

自由式摔跤运动对抗性强,动作不规范,导致其运动创伤有发病率高,创伤种类多、复杂的特点。自由式摔跤运动创伤的发生机制多难以准确描述,是该项运动高对抗强度本身导致了创伤发生。调查发现,国内训练体制有自身特点,训练时间长、训练量大;创伤多发生在训练中,发生在对抗中,训练中的对抗环节是创伤防治的重要环节;创伤主要集中发生在17~22岁年龄段;带伤训练现象普遍,大量创伤因诊断、治疗不及时由急性迁延为慢性。因此,预防摔跤运动创伤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运动员自身身体素质特点、技术特点、年龄特点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提高训练质量,注重高难度动作及高强度训练时的保护,减少高对抗带来的创伤风险,避免过劳损伤;2、提高运动员综合技战术水平,减少对抗中的被动挨打,纠正不正确的技术动作,减少肩肘关节的技术性损伤;3、加强医疗监督,避免创伤后过早、不正确的训练,根据运动员创伤情况制定个体特异性的康复训练计划;4、加强运动员创伤知识教育,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5、合理使用保护器具。

[1]Beachy G,Akau CK,Martinson M,et al. High school sports injuries. A longitudinal study at Punahou School:1988 to 1996. Am J Sports Med,1997,25:675-681.

[2] 崔国庆,田得祥,任玉衡,等.自由式摔跤运动创伤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19(2):207-210.

[3]Timothy EH,Charles P,Rachel H,et al. Wrestling In-juries. Med Sport Sci, 2005,48,152-178.

[4]Estwanik JJ,Bergfeld JA,Collins HR,et al. Injuries in interscholastic wrestling. Physician Sportsmed,1980,8(3):111-121.

[5]Schuller D,Dankle S,Martin M,et al. Auricular injury and the use of headgear in wrestlers.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89,115(6):714-717.

[6]Boden BP,Lin W,Young M,et al. Catastrophic injuries in wrestlers. Am J Sports Med,2002,30(6):791-795.

[7] 梁晓杰,叶星,纪维纲.摔跤运动员耳24例报告.华北国防医药,2005,27(l):43-43.

[8]Giffin CS. Wrestler’s ear: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Ann Plast Surg,1992,28(2):131-139.

[9]Pasque B,Hewett TE. A prospective study of high school wrestling injuries. Am J Sports Med,2000,28(4):509-515.

[10]Lorish TR,Rizzo TD Jr,Ilstrup DM,et al. Injuries in adolescent and preadolescent boys at two large wrestling tournaments. Am J Sports Med,1992,20(2):199-202.

[11]Strauss RH,Lanese RR. Injuries among wrestlers in school and college tournaments. JAMA,1982,248(16):2016-2019.

[12]Jarrett GJ,Orwin JF,Dick RW. Injuries in Collegiate wrestling. Am J Sports Med,1998,26(5):674~680.

[13]Requa R,Garrick JG. Injuries in interscholastic wrestling. Physician Sportsmed,1981,9(4):44-51.

[14]Estwanik JJ,Bergfeld J,Canty T. Report of injuries sustained during the United States Olympic wrestling trials. Am J Sports Med,1978,6(6):335-340.

[15]Hartman PM. Injuries in preadolescent wrestlers. Physician Sportsmed,1978,6(11):79-82.

[16]Kersey RD,Rowan L. Injury account during the 1980 NCAA wrestling championships. Am J Sports Med,1983,11(1):147-151.

[17]Wroble RR,Mysnyk MC,Foster DT,et al. Patterns of knee injuries in wrestling:A six year study. Am J Sports Med,1986,14(1):55-66.

[18]Snook GA. Injuries in intercollegiate wrestling:A 5-year study. Am J Sports Med,1982,10(1):142-144.

[19]Andrew J,Lightfoot BS,Todd Mc,et al. ACL Tears in Collegiate Wrestlers:Report of Six Cases in One Season.Iowa Orthop J,2005,25:145-148.

[20]Mysnyk MC,Wroble RR,Foster DT,et al. Prepatellar bursitis in wrestlers. Am J Sports Med,1986,14(1):46-54.

[21]Ellen EY,Christy L,Collins MA,et al. An Epidemiologic Comparison of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Wrestling Injuries. Am J Sports Med,2008,36(1):57.

[22]Roy SP. Intercollegiate wrestling injuries. Physician Sportsmed,1979,7(11):83-94.

[23]Veli Lök,Yücetürk G. Injuries of wrestling. Am J Sports Med,1974,2(6):324-328.

[24]Snook GA. A survey of wrestling injuries. Am J Sports Med,1980,8(6):450-453.

[25]曲绵域,于长隆. 实用运动医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第4版,661-663.

猜你喜欢
肘关节肩关节发病率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运动疗法联合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治疗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大连港职工甲状腺结节发病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