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迅(香港)
有诗人说:青海,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离诗歌最近的世界屋脊。8月8日,第三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在青海省西宁市揭幕,诗歌节上“因特殊原因”而最为人关注的,无疑是来自香港的诗人北岛,这是他1989年离乡20多年来,首次受官方之邀,在内地出席公开活动。有学者评论说:“北岛这次在青海出现,让人感觉到复杂环境下的一点善意,这种善意既有知识分子内心的,也有国家政治层面的。”
我是在北岛离开香港前两天获知这一消息的。之前10多天,北岛以香港书展名作家讲座系列演讲嘉宾身份,作了一场《古老的敌意》的演讲。作为系列讲座策划人,几个月前我就力主邀请北岛任演讲嘉宾。这次,北岛终于回“家”,颇让人感到欣慰。以诗歌影响一代人精神走向的诗人北岛,曾多次表示想回故土走走,但始终没能圆梦。北岛在香港书展讲座演讲完,就有读者问他,能不能自由自在回内地,他不假思索说:没这可能。这次,内地官方将他列为嘉宾特邀参加诗歌节,令外界颇感意外。据我所知,香港书展结束后,他突然被告知可以回内地参加青海湖诗歌节,连他自己都没想到。
这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是第三届,是中国西部重要文化活动之一,已成为国际七大诗歌节之一。几个月前,北岛收到一封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的邀请函,此函由吉狄马加署名,他是彝族诗人,本届青海湖诗歌节主席,这位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官方身份是中共青海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邀请函写道:“我谨以个人的名义并代表青海省人民政府和中国诗歌学会,诚挚邀请你参加。”据悉,吉狄马加在北岛回“家”事件中作了不懈努力,而起关键疏通作用的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铁凝此举令作家们刮目相看。
北岛回“家”,令网络上留言跟帖无数:“久违了,赵先生!”北岛原名赵振开,1949年8月生于北京,当过建筑工人、杂志编辑,1989年去国,2007年受聘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授,讲授诗歌翻译与欣赏,由此寓居香港,与家人团聚,结束其近20年的欧美各国漂泊生活。据我所知,2001年他父亲病重、2003年父亲病逝前、2004年夫人生育时,曾三次获特批返回北京一个月。
此行参加青海湖诗歌节,北岛在香港度过62岁生日后即返往北京,再由北京转往青海西宁市参加诗歌节。在京城,他参加了好友、诗人欧阳江河在798艺术区布鲁姆画廊举办的书法展。北岛现身,久未相见的朋友们都显得惊异和兴奋。
8月12日,新华社破天荒发表1600字对北岛的专访。这是22年来,北岛首次由官方主流媒体报道。报道说,“签名、合影,接受诗迷们的问候,北岛来者不拒,十分随和。在难得的间歇,或极目远眺,或缓步独行,或用相机对着周围的景物”。北岛对新华社记者说,“20多年的漂泊生活对我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在生活与诗歌写作之间,有时平行并保持距离,有时又交叉错位”。在新华社专访中,不乏北岛对中国文坛和社会现实的批评,“在北岛看来,中国当今的文学与上世纪70、80年代相比,处在一个低落的阶段”,“这和许多因素相关——以消费为导向的物质主义、娱乐化、科技进步带来的信息传播方式等,正在使语言和文学日益‘泡沫化”,“如今,由于俗文化近于‘黑洞般的吸附力,正在吞噬着严肃文化。一些作家不得不去迎合俗文化的需求,降低自己的写作标准”。
在7月下旬香港书展名作家讲座上,北岛做了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他认为一个优秀写作者,应该有意识地保持与时代、与母语、与自身的某种紧张关系。在演讲中,他批判了“粉丝文化”。有趣的是,他的“粉丝”特多,300座位的现场爆满,不少读者或席地而坐,或拥在走道上,演讲完,等待签名、合影的读者排队一个多小时。可见,北岛的诗和他的诗绪,不仅仅属于那个特殊时代的。
如今,北岛回“家”了。8月10日,北岛度过青海之行的最后一夜。是晚,他朗诵了10多年前写的诗《回家》,诗云:我看见我回家/穿过那些夜的玩具/在光的终点/酒杯与呼喊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