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
题记:去迪拜。她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七国中位居第二的酋长国,又是阿联酋的第二大城市。我们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集合,搭乘阿联酋航空公司国际航班,经停昆明飞迪拜。航班号为2021号,16:00起飞(北京时间)—20:00抵达迪拜(迪拜时间),飞行约5个小时,中国与迪拜的时差4个小时,落地时天还没有黑。
迪拜——位于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内湾的咽喉地带。是中东最富有的城市。她的面积3800平方公里,仅占阿联酋全国总面积的5%。人口却占全国的25%。是中东地区新崛起、最繁华的商贸旅游城市。
抵达后第一站参观竺玫拉清真寺,现代伊斯兰建筑,据说是最吸引游人的景点。走马观花又到了国家博物馆,该馆由降温风塔古代商人的大宅第及阿拉伯城堡改建而成,是迪拜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一路上汽车延行的迪拜河,使迪拜有了“海湾威尼斯”之美誉,宽阔的河道向内地延伸约10公里。河水面宽阔,穿迪拜城而过,把城市分为两半。我们先乘坐水上的士,欣赏两岸的现代建筑。后登上单轨列车,前往棕榈岛中央,参观传说中失落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古城,观看了中东最大的水世界,水中玻璃房。
迪拜是奢华和富贵的象征!阿联酋的自然旅游资源,除了沙漠可以说别无他物,但阿联酋人们用石油开创了一种旅游资源——奢靡。
迪拜举世闻名的帆船酒店,是全球唯一一家七星级的酒店。从她开始,刷新了酒店的最高星级,是七星而不再是五星。帆船酒店(Burj Al-Arab位于阿拉伯海湾内280米处的人工岛上,外形就像迎风高张的船帆。楼高321米,56层,据称为建筑杰作,是阿联酋奢侈的象征。帆船酒店比法国艾菲尔铁塔还高出一截。装饰酒店使用黄金27吨!酒店拥有202间豪华的套房,极尽奢华之能事。客房全部由复式套房组成,最小的房间是170平方米的总统套房,最豪华套房为780平方米的皇家套房,设在酒店的第25层,其中设有一个电影院、两间卧室、两间起居室和一个餐厅,出入套房有专用电梯。它除了是一座酒店,更是来此旅游的人们一定要参观的景点。
在随团行程安排中另一景点也被特别凸显——阿布扎比酋长国宫酒店(Emirates Palace)以耗资30亿美元,堪称世界上最为豪华,最为昂贵。以至于被国内许多媒体称其为“八星”级。酋长国宫酒店位于阿布扎比海滩,北面和西面临海,是一座古典式的阿拉伯皇宫式建筑,具有很浓的民族色彩。与总统府仅一街之隔,拥有1300米黄金海岸线。酒店为迎接海湾合作委员会首脑会议而修建,阿拉伯民族风格浓郁。由英国设计师约翰·艾利奥特设计,鼎级的凯宾斯基饭店集团管理经营。酒店正门的外形仿巴黎凯旋门,汽车穿过此门经过三百米的上升坡道,直接进入四楼大堂。饭店有大小圆屋顶114个,酒店内面积达25万平方米。有7000平方米、令人惊叹的剧院式礼堂,可容纳1200人,另有气度不凡的宴会厅,可容纳2900人。有世界巨富在这里举行婚礼,每场花销为15万英镑。
天黑了,迪拜很静。旅馆附近,听不到汽车的喇叭声;听不到商店高分贝的音乐声;听不到“哗啦哗啦”的搓麻声;听不到鸡鸣狗吠声;听不到人们的吵架声;听不到猜拳行令吆喝声;听不到小贩的叫卖声……
听到的只有汽车轮子与马路“沙沙”的摩擦声,空调器开足马力的“嗡嗡”声和人们轻声细语的交谈声,国人在这里嗓音也低了五度。国内的城市太喧闹了,所以迪拜的安静使我印象深刻。
去迪拜之前,在国内做足了功课,知道这里夏天热得出奇,于是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做好了准备。但这里白天的炎热程度还是远远超出了想象。4月份的杭州正是春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迪拜已经进入了盛夏。我领教到了太阳的威力,天天骄阳似火,日日万里晴空。天上看不到一丝云彩,更别奢望阴天下雨了。太阳主宰着天空,中邪般将炽烈的火焰喷向干燥大地,烧灼人间万物。用老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南斯拉夫)一句经典的台词:“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来形容这里的天气十分贴切。阳光,似乎是透过聚光镜再射向这个国度的。
我去过号称“太阳之国”的日本,彼国人自以为太阳是他们那里升起来的。除了对太阳顶礼膜拜之外,还把太阳搬到国旗上、国名上。但是跟迪拜比起来,太阳对日本就很冷淡了,对待迪拜则太过慷慨、分外热情。到了迪拜,我以为货真价实的“太阳之国”应该在这里,U.A.E(阿联酋的英文缩写)。
白天这座城市臣服于太阳的威力,酣睡中静而又谧。但是到了晚上,城市活跃起来,人们纷纷携家带口走出家门,或逛街、或购物、或游玩、或运动。大街小巷灯火通明,亮如白昼。道路的车辆也比白天明显增多,整座城市焕发着生机与活力。看着人们欢愉的表情,我明白了为什么阿拉伯人崇拜月亮。在泛阿拉伯世界的迪拜,月亮的标志无处不在,在商店、在商标、在服饰上,因为月亮代表夜晚,而夜晚是凉爽的,月夜就是迪拜的福祉。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迪拜的226.2万常住人口中,外国人的比例高达83%。在Bur Dubai的Satwa一带,大街小巷里的人都很像中国人。一打听全是I am Filipino,迪拜简直是菲律宾人的天下。称之为第二个马尼拉并不为过。
在迪拜,尤其是纳赛尔广场一带,可以看到的也是满街的黄皮肤,这些才是我的同胞——大约13万中国人。这里的“中国城”中,有鞋城、贸易城、轻工城、超市、网吧、餐厅、药店、诊所、旅游公司甚至地下钱庄等等。人们用汉语交谈、打电话、讨价还价、买日用品、收看国内电视,这一切让我恍若故里、倍感亲切。
中国人向来在哪儿似乎都不会少,在迪拜也不例外,中国人差不多占了10%的比例。他们在迪拜,一般都是开店做生意,其中以江浙和福建广东人居多,也有开中餐馆以及经营旅游公司的,还有有很多大、中、小型中资公司在这里设立的分、子公司的员工,以及在工程项目施工的民工,和在外国公司打工的中国人。
放眼迪拜,其实菲律宾人和中国人只能算作“少数民族”,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才更为庞大,分别占总人口的42.3%和13.3%,构成了城市人口的主流。以至阿拉伯文化深受印巴文化的影响,带有浓厚的混合色彩。这里还有尼泊尔、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印尼、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伊朗、阿曼、叙利亚、黎巴嫩等亚洲国家的人,以及肯尼亚、埃及、突尼斯、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的人和少量欧美人。
据说,迪拜有来自全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士,汇集了世界各地的人才精英。简直就是一个“联合国”。兼收并蓄大胆开放的基本国策,也让世界人民为迪拜创造了无穷的财富。阿联酋人均GDP早已超过了5万美元。
虽然,迪拜的目标是成为国际化的大都会,但是还不能像纽约那样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目前只能算是一座亚非化的中等城市,但从趋势来看,成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应该只是个时间问题罢了。
迪拜的集市浓缩了城市的往昔精髓,在迪拜河两岸的集市里我们也少不了观光摄影。还在购物时与商人们讨价还价了一番。国内的“血拼一族”终于在这里尽情施展嘴上功夫(少不了的是快译通)。迪拜的集市大多分布在德以拉区和布尔迪拜区,美丽风景和传统的阿拉伯商品让人有走进《一千零一夜》故事中的错觉。
在那些迷宫般曲折的窄巷中,经常能看到大袋小袋的香料、熏香、玫瑰花瓣和传统的草药,堆放在摊位的内外。来到了黄金集市,眼前一片金光闪闪。金银首饰街里手链、项链、戒指、胸针、耳环……22K到24K的金币!让人眼睛发亮。初一看黄金商品的价格像是比国内的便宜,再一问原来是以黄金重量计价,并非设计或加工后的定价。
布尔迪拜区内的Cosmos Lane市集,展现的是另一番景象。富有东方色彩的织锦和丝绸,印染棉布及轻薄的毛纺品琳琅满目,看品相,主要来自于新丝绸之路另一端的中国江南。在感慨货畅其流,地球是个村庄的同时,也令人更加领略到江浙商贾的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辛万苦的经商精神。
迪拜作为一个进口税率较低的开放港口,商品的零售价格相比其他国家更有竞争力。据说,由于免税政策,顶级品牌的纺织产品的售价反而比在原产地还要便宜呢。
据导游介绍,每周五和斋月期间,商店下午4点才营业,关门时间也会相对延迟。除此时间段之外,多数购物商场从上午10点营业到晚上10点。中国人经营的小型商店下午1点至4点休息,4点之后才营业。
回国之前的晚上,10点,我正在一孔地下隧道的出口上方观看夜景,忽然从隧道里传出巨大的轰鸣声,似乎是大型客机才会有的动静。霎时,从隧道窜出几辆摩托,你追我赶地飙车。他们在车流中见缝插针、左冲右突,很快就从我的眼前消失了。如此的疯狂,不知道这场比赛结束后,摩托骑士们能否好胳膊好腿的各自回家?迪拜期间,我们乘坐的旅游中巴经常被其他车辆超车,如离弦之箭般的在我的眼前变小、消失。他们的车速是多少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们的车速:120公里/小时。
实用小贴士:迪拜的货币叫迪拉姆,我们在商场看标识为D H S或者 AED是也。面额有 1000、500、100、50、20、10、5 元以及 1 元、5 毛、2.5毛的硬币。目前跟美金的汇率是,1∶3.70。此行我选择的是5天标准团,团费7199元;总计消费了15000R M B。
1971年3月1日,英国宣布同波斯湾各酋长国于1865年签订的条约终止。同年12月2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宣告成立。由阿布扎比、迪拜、沙迦、拉斯海玛、弗杰拉、乌姆盖万和阿基曼七个酋长国组成联邦国家。1972年被推举为联合国会员。联邦最高酋长院由七个酋长国的酋长及当地世袭贵族和富商组成,为最高权力机构。国内外重大政策问题均由酋长院决定,并选举内阁议会管理国家、制订国策,审核联邦预算,批准法律与条约。阿联酋酋长院最高长官从酋长院成员中选举产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任期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