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治疗静脉穿刺致手背桡神经损伤临床观察

2011-08-18 06:34唐伟芳
中外医疗 2011年21期
关键词:手背治疗仪频谱

唐伟芳

(成都市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 成都 610200)

静脉穿刺是护理操作常规之一,临床上广泛应用。操作中因穿刺引起神经损伤,临床上并不罕见,但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静脉穿刺致桡神经损伤采取中药浸泡疗法愈合较慢。我们用中药浸泡疗法联合多源频谱治疗仪治疗静脉穿刺致手背桡神经损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16例发生于静脉输液中,4例发生于静脉采血时。随机分为2组。中药浸泡疗法联合多源频谱治疗仪治疗(治疗组)10例。其中男2例,女8例;年龄30~54岁,平均42岁;病程1~6个月,平均3.5个月。中药浸泡疗法(对照组)10例,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20~48岁,平均34岁;病程3~13个月,平均8个月。进针位置在手背近腕关节下一横指的桡侧,及拇指骨间关节背侧、食指掌指关节桡侧处。临床表现:20例均在穿刺时感穿刺点剧痛,皮肤感觉减弱,触及皮肤与正常区的皮肤相比似有隔一层膜的感觉、局部皮肤感觉麻木、迟钝,无运动功能障碍。经统计学处理,2组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组 采用中药浸泡疗法联合多源频谱治疗仪进行治疗,用二筋、黄柏、当归、川芎、麻黄、白芷、白芨、泽兰等煎熬后汤汁及药渣敷熨患部,2次/d,每次20~30min,温度以病人能耐受(感觉舒适)为宜。通过热敷与药物共同作用而达到舒筋活血之疗效。同时交替应用多源频谱治疗仪照射治疗,2~3次/d,每次20~30min。10d为1个疗程,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病人在受伤后1个月感觉上述症状减轻,但在此期间若无意中触及穿刺点,仍可引起上述皮肤区的疼痛,受伤6个月后此处皮肤感觉才能恢复正常,疼痛消失。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1.2.2 对照组 采取中药浸泡疗法治疗,中药剂量、煎熬、及敷熨方法与治疗组相同,与治疗组相比较病人在受伤后的第3个月才感觉上述症状有所减轻,但在此期间若无意中触及穿刺点,仍可引起上述皮肤区的疼痛,在受伤后的第11~13个月此处皮肤感觉才能恢复正常,疼痛消失。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统计处理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完成。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症状明显缓解较快,且大大缩短了疗程。结果见表1,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手背主要由桡神经和尺神经所支配,桡神经是臂丛神经的分支,其走向紧贴肱骨背面桡神经沟行向外下,达肱骨外上髁前上方分支,至前臂背侧和手背。桡神经粗大,支配整个上肢背侧的肌肉和皮肤,在手背的皮支分布于手背桡侧半及桡侧二个半指背面的皮肤。感觉障碍以第1、2掌骨间隙背面的“虎口区”皮肤最明显[1]。该神经损伤,轻者感觉丧失或减弱,重者运动障碍:不能伸肘、腕和指,拇指不能外展等。

临床工作中遇此情况应认真做好以下工作:(1)心理护理:认真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引起损伤的原因及其偶然性,减轻其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2)中药二筋、黄柏、当归、川芎、麻黄等具有舒筋活血,驱风散寒之功效。同时局部热疗加速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促进损伤组织愈合。(3)多源频谱治疗仪照射时释放的频谱激发人体内的基本粒子谐振,在病变处产生“内热效应”和生化反应,同时调节人体生物电场,来改善病变状况,消除微循环障碍,促进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2]。另外,热疗可使受损组织的循环、营养得到改善。从而改善局部组织供养、供血,有利于神经纤维的修复[3]。

综上所述,联合中药浸泡疗法和多源频谱治疗仪治疗静脉穿刺所致手背桡神经损伤,不仅能有效减轻桡神经损伤的症状,而且还大大地缩短了病程。采用此方法治疗桡神经损伤,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1]胡梦娟,周双俊.人体解剖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201~202.

[2]贺红桃.频谱仪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家庭护士,2007,1(5):28.

[3]余爱珍.基础护理学[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44.

猜你喜欢
手背治疗仪频谱
骨间背侧动脉筋膜瓣联合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手背创面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洗手歌……
一种基于稀疏度估计的自适应压缩频谱感知算法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一种基于MSP430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一种基于功率限制下的认知无线电的频谱感知模型
基于Labview的虚拟频谱分析仪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