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外滩,何时重现经典雕塑(下)

2011-08-17 12:32洪崇恩
上海城市规划 2011年3期
关键词:赫德外滩雕塑

洪崇恩

赫德铜像

3 “海纳百川”——可否多“纳”些经典“万国雕塑”?

现在的问题是,当我们谋划黄浦江滨水区的未来、思考如何恢复“经典外滩”的城市意象时,应该如何妥善处置上述令人难受的矛盾现象?可否复建一批与万国建筑相称相配的老“万国雕塑”?

一个阴影,一个纠缠已久、挥之不去的阴影,总是占据着主事者们的心头,令人欲说不休、欲步又止:外滩老雕塑的思想性如何?

实际上,邓小平在三十年前就已经对此类问题作出了高瞻远瞩的解释:凡是外国先进的东西,我们都要认真学习、努力照办。那么,外国先进的城市雕塑艺术,是否也能够照此办理?不清楚除了个别涉世未深、胸臆尚浅的“愤青”外,又有多少人能否认,外滩雕塑在艺术上多么具有相对的先进性!何况,过去那些在外滩从事雕塑创作、制作的人中,有许多是倾慕中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奉献自己才华的艺术家。

先退一步思考,即使思想性不强甚至不先进的东西,是否就一定没有保留的价值?

举两个例子:法西斯的集中营、原子弹的爆炸地,有没有思想性、有什么先进性?

让我们参考一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订、也得到我国承认的世界文化遗产评定标准,它规定凡具有以下一种以上特质,并同时符合真实性标准的即可成为参选世界遗产的理由:

(1)代表一种创造性天才的杰作;

(2)在一定时期内或在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技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3)能为一种现存的或已经消失的文明的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类型的建筑物、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并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的杰出范例,尤其是处在不可逆转的变化下,容易损毁的地点;

(6)与某些事件或现行传统、思想、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明显关联,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此款理由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并将该项标准与其他标准共同考虑时才能作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标准)。

以这些代表人类最广泛价值取向的标准来衡量,连二战时法西斯德国犯下暴行的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和酿成巨大灾难的日本长崎原子弹爆炸地,都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何况外滩雕塑中,多的是“创造性的杰作”、多的是“对建筑艺术、技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品。它们或多或少可以“作为一种类型的建筑物、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即便它们记录的是英法侵略中国、参与清廷与太平军的战争那段历史。再退一万步,就说这些是“殖民地的残余”,那么,它们不也正符合“能为一种现存的或已经消失的文明的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所以,无论是什么理由,以为外滩雕塑记录、记载了我们城市的某段“不光彩”的历史,就想把它们一笔从历史上抹去,或者干脆以种种虚假的后造的历史去取代它,那才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历来倡导的历史唯物主义,违背了历史的真实!无论那些雕塑在政治倾向与思想性上可以打上什么样的烙印,只要它们是历史的真实,又具有艺术上的先进性,那就应该让它在外滩有一席之地。

回过来看,绝大多数外滩雕塑,不仅艺术性很高,思想性也很强。试举两例: 赫德铜像和“和平女神”像。

赫德此公,一度被涂抹许多污泥浊水,现在已经被有良心讲公道的历史学家还以清白。他以一个英国侨民的身份,就雇于中国政府四十八年,认真负责、勤勉奉公、分文不贪,为中国海关、铁路、邮政及包括中国参与多次世博会等其他许多事务的健康发展,当然也为外滩为上海的繁荣进步作出了无可替代的卓越贡献。对于这样的人、这样的精神,在上海、在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外滩海关大楼前,替他树个碑立个传,晓喻后人,包括勉励今天仍然在中国在上海努力奋斗的外籍人士,难道不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吗?

就这座雕塑本身的形象艺术来看,也极见功力。一位高鼻梁、深眼窝,长着卷曲而茂密胡须的洋老人,站在一个四级台阶的小平台上,微勾背、稍低首,姿态谦恭地侧向着海关大门,目光却炯炯然盯视着在关门进进出出的往昔部下,似在叮咛大家务必恪守公职,切莫玩忽,更禁贪腐。铜像基座的一侧,浮雕着一位健步行走的男子,象征着像主赫德为中国海关事务、经济发展长年奔忙、努力工作;另一侧则镌刻着一位双手举灯、站在岩石上远眺大海的女子,既寓意海关为每一艘从事海洋贸易的船只领航照明的功能,也可解读为由于赫德长期客居东方,其亲人时刻翘首盼望着他能够早日返回祖国。

铜像东西两面的石碑上,刻着赫德生卒年代及生平事迹。其中写道:“前清太子太保尚书衔总税务司英男爵赫君德,字鹭宾,生于道光己未,卒于宣统辛亥,享遐龄者七十七年;综关榷者四十八载,创办全国邮政,建设沿海灯楼,资矜式于邦人,备咨询于政府,诚悫谦忍,智果明通,立中华不朽之功,膺世界非常之誉,爰铸铜像,以资不忘”。

这一段碑文,这一段精粹的墓志铭,对赫德这位可贵的“洋打工”的毕生事迹作了高度概括,又对他的精神品质作了凝炼的评述。翻遍中国史籍上所有给过外国人的荣耀,崇隆无出其右;而阅遍中国近代城市雕塑,历史性、思想性、艺术性、展示性结合得如此完美,弘扬精神、净化风气、熏染教化、启迪后人的作用与影响,均罕见其匹!

“和平女神”像,严格地说,它是《欧战纪念碑》的一部分。碑像一体,原“站”在今延安东路中山东一路交界口的江边,与外滩天文信号台并肩而立。与赫德铜像的单体写实的风格迥然不同,那是一座群体性纪念碑和典型的浪漫主义雕塑。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在母国遭受战争威胁之际,部分在沪创业的法英人士,毅然抛弃新的家园,回投西方、勇赴国难、捐躯欧洲;一战结束后,在沪各西人团体,为纪念这些从上海出发的阵亡侨胞,发起建立了这座纪念碑和雕塑。

外滩和平女神像

纪念碑以大块花岗石为基座,碑座四周刻有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向同盟国宣战的各国国徽或国旗,碑基上则镌刻了所有从上海出发而在欧战中阵亡者的名字。碑座上面,站着高展双翅的“和平女神”(也有称之为“胜利女神”)铜像。“女神”背对黄浦江,面向逝者生前热爱的“第二故乡”上海的土地。她左手卫护一个在战争中失去母亲的儿童,使幼小的心灵不再受到伤害;右手则正准备放到一位失去儿子的母亲头上,以抚慰她内心的创伤。悲悯的造型、慈爱的形象,准确地描述出民众厌恶战争、祈求长远和平的美好愿望,让每一个见者无不动容,以至在1924年2月碑像落成开放之时,不少原同盟国家的人士也参加了庆典,发自内心地向“女神”也向“和平”,献上一束鲜花。

在这之后的18年中,这座形象鲜明、艺术精湛、思想高尚的,义、神、形、技俱佳的外滩雕塑,一直受到远近人们的尊崇,甚至被当作上海的形象代表,载入许多出版物。直到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攻占上海租界,不久后,占领军当局便派人将“和平女神”像拆毁,熔铸成炮弹。法西斯战争贩子反对和平的野蛮作风,于此暴露无遗!

抗战胜利后,就有人起意恢复这尊像碑,却因多种原因未能成功。前几年网民们自发发起一个《上海准备复建外滩和平女神像》的讨论,参与者十分踊跃,倾向性的意见是:“这个纪念碑代表胜利后的和平,曾经是上海的一种精神象征,重建也是理所应当!支持!”“外滩早该放些好的雕塑了。超级强烈支持!”“强烈支持,需要的话我捐钱——因为我是上海人!”

这是民众的愿望,这是现实的呼声。众所周知,“海纳百川”已被确定为上海的风格、上海的精神,那么重建赫德像、“和平女神”像……恢复外滩“万国雕塑”,使之与“万国建筑”同辉共彩、相得益彰,也应是“海纳百川”的题中之义,应当早日提上上海市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

4 为使外滩雕塑更出色,还须来点加减法

历史在前进。作为历史见证的雕塑也应当“与时俱进”。为了使外滩雕塑更加符合经典的法则,在采取合理步骤,逐步恢复经典老雕塑的同时,似还应做好两个“加法”。

一曰“加传统”。从抗日战争后相当长的时期里,由于战乱或思想上不重视、不解放的原因,外滩的雕塑出现了断层。诸如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驱、抗日英雄、还有建国后为外滩的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上海人民,外滩应该有所表现,而雕塑就是表现这些传统故事与精神的最好手段之一。仅一尊《陈毅》像、几座《浦江潮》一类手法雷同、难以给人深刻记忆的抽象雕塑,是远远不够的。

二是“加现代”,现在到外滩来观赏风景的游人,每年数以上千万计,他们需要得到现代的精神享受,也是上海向他们宣传现代的大好机会。现在外滩已经有了一些雕塑,如“浦江之光”组雕,还有在世博开幕时安装的“金融牛”,但还缺少手段更新颖、形象更突出,能够产生震憾力的现代雕塑。不久前举行的静安国际雕塑展里出现了好些国际大师创作的手法前卫、艺术精湛、思想性也强的精彩雕塑,外滩似也可通过类似的展览或比赛,从中选取若干适合的雕塑,添加在这里的广场、堤岸、公园、绿地中。通过几年努力做好加法,相信外滩一定会招来更多更经典的现代雕塑,与老雕塑一起,组成阵势可观的“万国雕塑”,炫亮于世界艺坛,为外滩增添绚丽。

征询一些朋友,他们还有一个想法:能不能在外滩再做点减法?

由于认识的局限,城市建设中往往会有一些在当时看来很有必要,但长远看却属于思考不够全面、计划不够完善的做法。像前些年建造延安路高架匝道和吴淞路闸桥时,就是只考虑到缓解交通压力,而未能足够细致、认真深思这样做会给外滩风貌带来什么样的负面效果,便匆匆上马。结果,两者都只存在了十来年,就不得不在这次改造中“被减法”,来了个撤“刀”清障。

话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外滩苏州河黄浦江口,建起了一座特大型的城市雕塑——人民英雄纪念碑。当时的用意,显然是为了把这个上海最显目的地方,献给先烈,作为对他们的纪念、瞻仰,和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但是,随着岁月的推移,已经发现这座城市雕塑至少在三个方面存在缺陷:

首先,外滩的功能已定为上海重要的旅游景观区域,每天有大量的外地甚至外国的游人在此熙熙攘攘、繁华喧闹。我们的先烈在这样的地段,如何能得到真正的安息?

其次,外滩万国建筑群的体量总体不大、高度总体有限,显得十分协调,再加上沿岸的开阔景观线,才能给外来者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但这座雕塑的体量特高特大,又正好耸立在河口,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与河口历史保护建筑物甚至整个外滩万国建筑群的视觉观感。

其三,注重细部的艺术性,是所有外滩优秀建筑的共同特色。人们既可以从总体布局中感觉到它们的协调,又可以从每幢建筑的任何细部中,找到它们不同的特色和风格归属。但是,这座纪念碑的设计风格,在经过多次修改之后,最后的造型显得粗犷有余而细致不足,不说与外滩的其他雕塑,就是与它四周的《浦江潮》和《百年风云》也难以匹配,更不用说与环境融合。

这些看法,其实在若干年前就有不少专家想到了并提出过。据时任上海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的雕塑大师章永浩先生介绍,已故分管副市长倪天增先生生前就已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由于不难理解的原因,这个意见并未在较大范围里进行讨论与抉择,以至妨碍高层作出正确的决定。今天,在考虑对黄浦江岸滨水区进行更科学、更合理的改造的时候,有关部门应该及时组织几次讨论会,请有关专家和市民大众就此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后得出全面、完整的意见,再进行具体操作。譬如,可否将人民英雄纪念碑转移到较为清静肃穆的场所,如同样是黄浦江边却不喧闹的场所或烈士陵园,使先烈们得以真正安息;在它的原址上,则可否考虑规划、建设一座体量较为低矮、形象更为清新、内涵更加丰富、艺术更为精巧的雕塑。

猜你喜欢
赫德外滩雕塑
巨型雕塑
新荣记上海BFC外滩店
我的破烂雕塑
压迫与抗争: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继任者问题新探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写实雕塑
上海外滩夜色
赫德与中日甲午战争
摆渡的人
罗伯特.赫德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