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佘山北大型居住社区概念规划——方案征集

2011-08-17 12:32
上海城市规划 2011年3期
关键词:公共设施度假区规划

规划背景:

松江佘山大型居住社区是上海市第二批大型居住社区近期启动的社区之一。社区地处松江、青浦两区交界地带。位于泗陈公路北侧,嘉松公路西侧,淀浦河南侧,通波塘东侧。总面积约7.03平方公里。

考虑到佘山北社区的重要性,方案征集共召集了包括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德国SBA、美国斯道沃STOA建筑规划(中国)有限公司四家规划设计单位参与。最后,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获得优胜。

方案1设计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方案简介:

方案紧扣社区临近佘山风景旅游度假区的特色,通过“借山-理水-引绿-融城”的方式营造上海独一无二具有山水特色的大型居住社区。

社区规划优先满足保障性住房,合理布局普通商品房。规划住宅建筑总量约370万平方米,规划人口15.5万人。居住功能与社区生态环境结合,突出亲山近水的人文风貌特色和现代居住区风貌特色。

统筹配置区域公共设施,形成服务于社区本身及周边区域的地区中心,合理配置地区级、居住区级公共设施和基础教育设施,构建服务便捷、设施完善的服务体系。

社区建设紧密依托城市交通廊道,重点解决社区与轨道交通9号线的接驳,并构建直达公交、快速公交、常规公交、社区巴士多层次多模式的公共交通系统和便捷舒适的慢性交通系统。

通过规划合理布局各项系统、完善功能配套,使社区形成“以佘山地区特有的山水生态环境为特色,以满足市民居住为主导功能,辅以配套佘山国家级风景旅游度假区,集服务、就业、交通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社区”。

方案2设计单位: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方案简介:

方案从理顺基地与佘山风景旅游度假区的关系、提高土地集约经济性、实现公共设施均好性以及提升社区识别性等方面入手,提出“需求为本、空间为体;人地和谐、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建构功能完善、交通便捷、体现江南水乡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综合性居住社区,使其成为佘山脚下的和谐家园。

方案形成“双网双棋盘、四心四片区、两带两核心”的规划结构,布置四大居住片区,复合配置教育、文化、公共设施等功能,为片区提供服务支撑。规划新增住宅总量460万平方米,人口14.8万。

方案强调社区环境 “与水共生、与山共存、与绿共融”,对水网和路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专题研究;方案提出五种住宅混合开发的模式,强调土地混合利用,并对典型住宅街区进行论证;交通规划强调公交、自行车和步行优先的低碳生活系统;此外,方案还对就业岗位和社区文化的发展提出设想,从而加强了社区的识别性。

方案3设计单位:德国SBA

方案简介:

方案充分发挥基地区位和交通优势,依托周边的旅游、工业和人文资源,提升区域的功能和档次,使其发展成为松江北区的公共中心,建造开放型、人性化和集约型的社区。

方案注重理念设计和需求研究,从小户型、老龄化、社区服务体系等方面考虑了公共设施及空间结构的设置,以及不同居住类型的有机组合,形成4个定位不同的中心区和4个居住片区,住宅面积约697万平方米,规划人口12.5万人。

方案对现有的自然地形的网络进行分析,在对原有空间景观改变较小的前提下,合理布局水网、绿网和交通网络,完善“Water City, Green City, Community City”的规划理念。

方案4设计单位:美国斯道沃STOA建筑规划(中国)有限公司上海陆家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方案简介:

方案确定佘山大型居住社区的定位是:以保障性住房和面向中低收入阶层的普通商品房的居住功能为主,兼顾度假休闲、服务办公职能,环境优美、设施齐备、活力低碳的山水生态小城。

方案布局遵循“七心五片、水扣绿连” 空间的结构,重点打造4个居住区和一个度假区及多个地区级、社区级中心,依托现状水系形成的水脉绿支,将各等级服务中心与各居住组团编织成有机整体,新增住宅面积约625万平方米,规划人口19万,合理布局各类公共服务设施。

方案以线型的中央滨水开放空间连接旅游度假村,小城中心和码头休闲中心三个辐射点,将佘山与淀浦河之美引入基地,形成山水相望的格局,同时利用步行绿化网使之扩散至整个基地,构成“蝶舞佘山、魅力水城”的社区形象。

猜你喜欢
公共设施度假区规划
北京环球度假区正式开业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韩国城市公共设施中的现代“兴文化”体现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从公共设施到商务领域再到家居,智能照明之路步步为营
迎接“十三五”规划
首批17家国家级旅游旅游度假区名录
2013年中国公共设施清洁市场研究报告(续四)
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下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赔偿——从“吃人的下水道”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