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梦阳
“低碳”是近年来极受关注的概念,特别是对于中国的城市,低碳是城市能否永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城市能否永续发展的精神支撑。所谓低碳城市,就是通过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这个定义虽然简单,但是明确了低碳城市发展的基本特点。首先,低碳城市发展决不是牺牲发展换取环境的模式,而是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来综合考虑发展的方式和可能性的一种发展模式;其次,低碳城市的建设最终要依赖于城市治理者和居民消费理念及生活方式的转变才能发生。特别是从低碳城市治理的角度而言,当前理论和地方实践都在不断尝试,试图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提出新的,适应经济和环境需要的治理模式。
随着人口的膨胀,全球经济体的不断扩张和生活方式的粗放、无节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越来越大,其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地球所能承载的程度,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任务迫在眉睫。能源生产和保障系统面临巨大压力,城镇化与机动化将极易形成美国式的过渡郊区化,将导致城市消耗80%以上的能源,产生80%的有害气体,并使得耕地急剧减少,由此而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将严重威胁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在这种情形下,粗放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而当我们反思传统的城市建设理念和发展模式,并尝试探索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城市科学发展道路的时候,一种低碳的,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城市发展模式正在兴起。
城市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中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在中国尤为突出,也是考虑所有发展问题的时候不能避免的重要因素。中国城市在发展中面临着三项严峻的挑战:首先,城市中的能源消耗急剧增加。工业、建筑和交通是城市用能增长的主要领域。在城市的生产活动中,传统的重工业依然占据主要的地位。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每年近千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将导致城市能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其次,在城市中,能源利用导致的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交通噪声、城市固体垃圾处理等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指标虽然逐年得到改善,但是依然还存在严重问题。例如,受城市规划、公共交通配套建设、机动车保有量和尾气排放标准等因素的影响,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中国大城市空气的第一大污染源。第三,能源和环境问题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种活动密切相关,具有长期性和惯性,非常复杂。当前的城市治理制度没有将低碳的目标纳入进来,因此,城市建设缺乏合理的设计与规划。
在当前的背景下,中国建设低碳城市,势在必行。下面我们从能源、交通、建筑及环保四个方面来探索城市新的发展模式。
面对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全世界都认识到必须采取开源节流的战略,即一方面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开发新能源。面对能源危机,许多国家都在下大力气研究和开发利用绿色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源、风电、水电的新技术新工艺。绿色能源可概述为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狭义地讲,绿色能源指氢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海洋能、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而广义的绿色能源包括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采用低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目前绿色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已占到15%~20%,今后由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能源唱主角的局面将得到改善。目前世界上对绿色能源开发比较重视,拥有先进技术并已取得良好效益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美。仅1989年~1992年,美国800多家再生能源公司年收入每年递增就达16%,由此可见绿色能源的发展正方兴未艾。人类必须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以适应低碳城市的要求。
3.2.1 建立公交主导的城市交通系统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我们要始终确立以公共交通引导的开发模式。一方面是通过城市高效快捷的大运量公共交通系统建设降低交通出行量。另一方面是通过实现公共交通引导下的城市紧凑集约发展模式来降低公众的出行距离。通过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布局来引导绿色健康的交通出行方式,从而实现交通低碳化。
3.2.2 以步行、自行车系统为主导,促进居民绿色出行
在低碳城市目标下,城市空间规划和交通规划中考虑问题的优先顺序应该是以良好的步行环境为导向的开发建设,再优先考虑方便自行车使用为导向的开发建设,在此基础上,倡导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建设,再次考虑城市的形象改善工程和小汽车交通的发展。例如,在荷兰,超过30%的出行和大约1/4去轨道交通车站的出行都是骑自行车的。但同时我们需要提高公共交通的可达性水平。因此,规划首先要考虑以人为本,打造舒适、宜人的步行系统和机非分离,构建便捷、安全的自行车廊道系统,并与公共交通系统相结合,以促成居民绿色出行习惯,同时达到控制小汽车膨胀的目标。
所谓绿色建筑,就是需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又能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空间,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绿色建筑的建设包括:建筑节能政策与法规的建立;建筑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与产品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等;推广建筑节能,促进政府部门、设计单位、房地产企业、生产企业等就生态社会进行有效沟通。在减少碳排放的进程中,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4.1 完善城市污水、固废处理系统
在城市污水和环卫工程规划中,应首先确立“无害化处理”目标,按照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的容量和选址要求,合理布局,实现保证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3.4.2 建立城市废弃物循环利用系统
在城市碳排放环节,为了形成碳循环,更高效的利用资源,应以“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化”为原则,统筹考虑节水等措施,引入中水回用、雨洪利用、海水淡化等先进技术,建立水资源梯级利用、分质供水和循环利用相结合的调配体系,改善居民生活用水质量,并满足经济发展用水需求,率先建立雨污分流排水体制,鼓励实行污水深度处理,充分利用污水资源,努力减少污染物排放量,采用集中与分散适度结合的模式建设污水处理厂,污水经处理后汇入中水管网,实现污水资源再利用;采用不同形式的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充分集蓄和回用雨水资源,实现雨水资源再利用。
低碳城市既不同于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也不同于政府高度掌控的环境治理模式,而是一种政府同市场,同公众三方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发展模式。首先,政府在低碳城市的建设中起到领导、指导、引导的作用。其次,低碳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形成和良好运行。低碳产业和与其相关的环保产业形成了低碳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低碳城市的核心和可持续的动力是拥有低碳理念的城市居民。三方之间的互动也是低碳城市建设发展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政府,有责任与义务规划低碳相关的产业结构,不仅为提倡发展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还要为企业创造相关的低碳融资环境;对于公民而言,政府的教育和宣传是他们了解低碳概念的主要渠道,宣传力度和内容直接影响到当代和后一代的公民在低碳城市建设上的兴趣与动力。而在企业和公民之间,建立良好的低碳市场需求与产品导向,是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依托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场所。
低碳城市是我国城市化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是决定中长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成效的重要因素。中国的低碳城市建设不是后工业化的低碳发展,不能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相反,低碳城市的发展必须要同经济发展相结合,做到平衡发展。因此,我国发展低碳城市需要重视和发挥地方政府,特别是城市政府的作用,在综合考虑城市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融合低碳理念的规划,建立多方合作的治理机制,重视和发挥市场和企业的作用,并重视低碳理念的普及和教育,通过居民消费理念的改变推动城市的社会低碳化。建立合理的低碳城市制度是顺应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必然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宗旨的具体体现;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
[1] 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鲍健强.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153.
[3] 潘海啸,汤 裼,吴锦瑜,等.中国“低碳城市”的空间规划策略[J].城市规划学刊,2008(6):57-64.
[4] 辛章平,张银太,李 丁.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2):98-102.
[5] 付 允,汪云林,李 丁.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2):5-9.
[6] 庄贵阳.中国:以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挑战[J].环境经济,2007(1):70.
[7] 夏型堡.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