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萨同盟与中世纪西欧贸易区的形成

2011-08-15 00:42:33葛召明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2期
关键词:贸易区德意志波罗的海

刘 杰,葛召明

(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汉萨同盟与中世纪西欧贸易区的形成

刘 杰,葛召明

(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论述了汉萨同盟的意义,指出汉萨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汉萨同盟是日耳曼人向东扩张和殖民过程中形成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城市的兴起和商业的发展、神圣罗马帝国的衰落以及海盗的猖獗等因素是汉萨同盟形成的重要因素。汉萨同盟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西、北欧地区的经济联系,改善了该地区的商贸环境,对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的形成和发展乃至中世纪西欧贸易区的形成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汉萨同盟;德意志北部城市;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西欧贸易区

汉萨同盟作为中世纪后期在西、北欧雄霸一时的商业组织,是一个强大的商人集团,它的力量足以和欧洲的任何商人抗衡,甚至可以和当时的任何政治力量抗衡。它垄断了北海和波罗的海的贸易,同时将势力拓展到英国、葡萄牙、俄国等地。它不是一个国家,却显示着一个强大国家般的力量;它不是一个紧密的联盟,却能够发挥一个紧密联盟的职能。“汉萨同盟对波罗的海商业的控制要比意大利城市对地中海的控制牢固,而且,意大利的城市国家有时相互是死对头,而汉萨城镇却团结在一个强大的同盟之中”[1]。这就是汉萨同盟。

一、汉萨同盟的兴起源自欧洲,尤其是北欧的一系列社会变动

在汉萨同盟兴起之前,北欧的贸易是由另外一些人在控制着,他们包括挪威人、瑞典人、弗莱明人、弗里斯兰人、丹麦人,甚至是维京海盗。当这些人在北欧进行交易的时候,北部德意志的商人在商业方面的力量是很小的。他们很少能够涉足海上贸易,只是从事陆地交易。尤其是弗里斯兰人对德意志商人的发展阻碍较大,因为他们先于德意志人控制了北海和波罗的海南岸的贸易,德意志商人只能在其中占有很小的份额。如波茨坦所说:“在12世纪中叶前,北欧的商业仍然由来自许多不同地区的商人分享;虽然德意志人表现出某些掌握主动的迹象,但在商业方面只是发挥相对一般的作用。”[2]9但是,随着城市复兴和商业的发展,上述那些依靠通过俄国连接拜占庭进行转运等原始方法和简单组织而经营的商人纷纷衰落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商品经济日趋活跃。但相比德意志北部城市,无论在经验还是在资金方面都处于相对的劣势,这就为德意志北部城市的商业扩张提供了前提条件。加之,当时西、北欧诸国和地区陷于封建割据之中,王权衰微,财源枯竭,不得不以商业特权来换取德意志北部城市商人的巨额贷款和所谓的“津贴”,这样就使德意志北部城市的商人获得了可乘之机,大肆进行商业渗透,并最终垄断了北欧地区的贸易。这些因素都为汉萨同盟的兴起提供了机会。

汉萨同盟的形成和发展与德意志人口的增长和地域开拓也是密不可分的。从12世纪起,德意志同欧洲其他地区一样,出现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在人口的压力下,德意志出现了广泛的开拓和移民(也可以称殖民)浪潮。到13世纪30年代,他们经库尔姆(Kulm)和索恩(Thorn),越过日耳曼骑士在维斯杜拉河下游的新疆界。德意志人的东扩在1300—1350年间达到高峰。然而,过了这之后,其速度就降了下来,只有在最东部一些与世隔绝的地方,如红俄罗斯(Red Russia)、东普鲁士,殖民运动仍在继续[3],但也是散乱无章。结果是他们向东一直推进到大朱特博格附近的弗莱明,向南到梅森,直到“波西米亚的森林山地”。德意志人的东扩运动就此终告结束。

在德意志人东扩过程中,到处都伴随着商业城市的建立。这些商业城市是德意志人依据德意志内部殖民时留下的村庄、法律样板,并参照新兴的城市生活与城镇规划而建立的。这使得德意志人的商业势力渗透到北海、波罗的海的许多地区。向波罗的海方向,通过军事征服、宗教皈依、商业渗透以及农民拓居者的浪潮,结果使上溯到奥德河以及之外的地域都德意志化了。甚至在更远的地方,许多德意志人都为新城镇的建立和定居起了作用[4]。从公元900—1200年间,波罗的海地区的德意志城市数从40个增加到250个[5]。在这些拓展和殖民化的进程中,不论是恢复原有的还是新建的诸多城镇,都已经改变了过去城市的特征,它的商业意义占有了重要的地位,商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商业城镇的广泛建立,“标志着德意志商业崛起最后阶段的完成。它们对东欧集市、食物和原材料的占领,使它们在整个北欧受到欢迎甚至已变得不可或缺。它们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赢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对低地国家施加经济影响,还在英格兰赢得了特权。”[6]更重要的是,它们为汉萨同盟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为汉萨同盟在本质上是城市性的,即以城市为基础,为了共同的商业利益而建立的城市同盟。

二、汉萨同盟的形成与当时西欧巨大的商业传统不可分

汉萨同盟像历史上其他庞大的组织机构一样,虽然表面上看似乎是突然出现的,但其却有着巨大的商业传统。甚至在1066年诺曼人征服英国以前,科隆的商人们就与英国有着密切的贸易关系。诺曼征服加强了英国和欧洲大陆的联系,极大地刺激了双方的贸易活动,以致在1157年,英王亨利二世即批准了科隆商人在伦敦的一个侨居地的特许权。以后许多英王又重新加以确认。狮心理查授予科隆商人以自由特许状,使他们在伦敦行会大厦免缴年租,并免除应交给国王的各项捐税。此后继位的国王相继加强并扩大了吕贝克商人们的此类自由特权。1267年,居住在伦敦的汉堡、吕贝克和科隆的商人联合起来了,在英格兰形成了早期的商业联盟。

1158年萨克森公爵狮子亨利从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公爵手里夺占吕贝克城,从而为经济繁荣的萨克森城市打开了通往波罗的海的通道。下德意志地区的商人们很快以此为基地,将商业活动扩展至整个波罗的海地区,波罗的海变成了德意志的内湖。这些商人们在哥得兰上的威斯比建立了侨居区,并向外进行探险活动,远达芬兰和诺夫哥罗德。1163年,萨克森大公狮子亨利批准了同时保护威斯比和吕贝克两地商人的特许状,以图努力实现两地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当吕贝克占据了波罗的海商业优势时,威斯比和诺夫哥罗德事实上就成了吕贝克在这些地区的附属部分。威斯比(Wisby)是哥得兰岛的首府,也是12世纪初由德意志威斯特伐利亚商人建立起来的。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不仅是俄国—波罗的海贸易与北海各港口贸易联系链条中的主要环节,也是波罗的海地区主要商路的中间站。威斯比早已掌有对里加的商业优势,到1299年,吕贝克也控制了里加的商业。

随着波罗的海地区诸多城市的相继建立,吕贝克等城市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商业有了相当大的发展。由于吕贝克控制了日德兰海峡,因而在整个波罗的海地区的贸易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们越过波罗的海,在南斯堪的纳维亚建立了渔场,同时发展了卑尔根、瑞典内陆之间的贸易。在这个时期,这些城市联结了西欧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对于西欧地区来说,北欧和斯拉夫人居住的地区是一个重要而广阔的市场。这些商品通过吕贝克、汉堡等城市的商人转运到西欧地区。同时,他们也将佛兰德尔的布匹、盐、啤酒等运往波罗的海周围的斯拉夫各族。而北欧的所有地方又都需要德意志的农业产品。吕贝克和汉堡成为西波罗的海渔业、盐和木材贸易的中心。英国从波罗的海地区输入大量的木材。佛兰德尔的粮食以前由北法和南德提供,现在大部分来自波罗的海地区[7]190-191。这说明,吕贝克等城市的商人在西欧国家,尤其是低地国家和英国逐渐产生了经济上的影响,并决定了汉萨同盟商人在14和15世纪将成为西欧、北欧和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中间商和转运商人。不仅如此,该地区间这时已经形成了相互贸易依赖的关系。因为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已经不是像以前那样可有可无的,而是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生存、发展以及财富的积累。如果缺少了顺畅的商品输入,一个地方的人们的生活就会出现困难,甚至恐慌。面对德意志商人的开拓,许多国家不是抵制,而是非常欢迎,纷纷给这些德意志商人以居住和经营的特权。由于这种相互贸易依赖关系的形成,对控制了商业运输通道的德意志商人提供了占优势的机会。随着商业城市的广泛建立,再加上德意志居于欧洲东西南北的中心位置,使得德意志商人在当时北欧贸易关系网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这些德意志城市的联合就可以掌控北欧的主要贸易路线,这对于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的形成是十分有利的。

三、王权的虚弱在客观上为汉萨同盟城市的兴起和成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3世纪后,神圣罗马帝国在北部的统治变得虚弱,北部德意志成为一个没有统一管理、多种势力并行的地区。王权的虚弱在客观上为汉萨同盟城市的兴起和成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一方面,在没有统一封建王权的统治下,以商业为主的汉萨城市获得了相对的自由,无论在经济政策还是在商业发展方面都少了许多的限制和干涉。而且,在没有行政约束的情况下,经济实力成了起决定作用的东西,依靠商业立足的城市以其活力和财富而成为领导者,这为汉萨城市地位的提高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王权的统一管理,使得当地比较混乱,商人经营和地位的安全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尤其是在外部开拓和与外部商人竞争方面。这使汉萨城镇之间相互协调和相互保护的必要性大大增强。

由于种族相同,并拥有共同利益,在国外的德意志商人集团开始趋向于联合,形成更为紧密的联盟,以减少相互间的竞争。另外,在这个时期,出于抵抗波罗的海和北海海盗和保护商人的共同需要,德意志北部的城市也逐步走向结盟。1210年吕贝克和汉堡同意在某些事务中使用共同的民法和刑法,并彼此在本城中保护对方的商人,可视为汉萨同盟的肇端。1241年,两城“为保护其商人抵抗从特拉夫河口到汉堡或易北河任何地区的抢劫者或其他掠夺者”而组成了正式的联盟。1259年,吕贝克、罗斯托克和维斯马为联合镇压海盗而结成了类似的联盟。然而,只有国外的德意志商人联合体和国内的城市联合体相互结合在一起,人们才可以说,汉萨同盟已经完全形成了。国外的商人同盟按出身的地方分为许多个不同的利益集团。由于利益的差异性,联合会内部经常发生冲突。1356年布鲁日商人联合会发生争执,于是呼吁各家乡城市出面调停。这些城市派出了它们城市市议会的使节,并将布鲁日的办事处置于它们的领导之下。1363年的汉萨同盟议会的法律规定“侨居于诺夫哥罗德的商人如果没有吕贝克、威斯比和跟他们联合在一起的城市的认可和同意不应该制定重要或明确的规则”[2]404。在国外的商人汉萨同盟逐步融合进德意志人的城市汉萨同盟。到1282年,伦敦和布鲁日的商人汉萨同吕贝克和汉堡等城市的汉萨合为单一的合作团体时,就北德意志的4个主要商业城市而言,汉萨同盟已经形成。可以说,“国内外这两种因素相结合,产生了称为汉萨同盟的新的联合体。”[8]13世纪德意志商人在这一贸易区建立了4大商站,它们是伦敦、布鲁日、诺夫哥罗德、卑尔根。商站是商品集散地,德国商人往来集居于此,在当地享有特权,有自己的司法组织,不受当地政府管辖。另外,德意志商人还在哥特兰岛上的威斯比建立商站,成为连接东、西欧贸易的中心。

通过对丹麦的战争,汉萨同盟完全控制了波罗的海的贸易,取得了完全的海路贸易自由。因此,1370年标志着汉萨同盟成为斯堪的纳维亚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力量,并在北方建立了商业霸权。德意志北部的这些城市,地处北欧斯堪的纳维亚与南部地中海沿岸及西欧佛兰德尔和东方斯拉夫之间的中心位置,地理条件十分优越,有利于发展对各地区的贸易。此时,汉萨同盟的范围十分广大,东起诺夫哥罗德,西至伦敦、布鲁日,其南北轴线则从科隆延伸到卑尔根。这片广大的地域包括了德意志北部、条顿骑士团国家、俄国北部、芬兰、斯堪的纳维亚各国、丹麦、佛兰德尔和尼德兰以及英国。由此可见,同盟的海上势力几乎是至高无上地居于主宰地位,完全可以说汉萨同盟是一个国际性组织。汉萨同盟联合了北欧的100多个城市,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贸易集团,其目的是要使这些城市获得在北海和波罗的海贸易中的优势地位。

总之,汉萨同盟的形成是中世纪西欧北海、波罗的海地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汉萨同盟各城市积极的对外商业贸易活动在促进汉萨同盟形成的同时,也对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汉萨同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中世纪西欧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汉萨同盟本身并非尽善尽美,有着这样那样的局限和不足并最终解体,但不管怎样,汉萨同盟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西、北欧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发展,改善了该地区的商贸环境,对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的形成和发展乃至中世纪西欧贸易区的形成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1] Postan M M.Economic Organization and Policies in the Middle Ag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3:105.

[2] Dollinger P.The German Hansa[M].London and New York:Routedge/Thoemmes Press,1999.

[3] 波斯坦.剑桥欧洲经济史:第1卷:中世纪的农业生活[M].王春法,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391.

[4] 赵立行.商人阶层的形成与西欧社会转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28.

[5] Heer F.The Medieval World[M].London:Phoenix(an Imprint of the Orion Publishing Group Ltd),1998:91.

[6] 波斯坦,科尔曼,彼得·马赛厄斯.剑桥欧洲经济史:第2卷:中世纪的贸易和工业[M].钟和,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200.

[7] Postan M M,Miller E,Postan C.Trade and Industry in the Middle Ages[M]∥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Europe.Vol 2.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2:190-191.

[8] 詹姆斯·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M].徐家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205.

On Relation between H ansa Alliance and Formation of the Western Europe Trade Area in Middle Ages

L IU Jie,GE Zhaoming
(College of History and Society,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Hansa Alliance was a commercial and political alliance formed between the cities of the northern part of Germany.It laid an important role in medieval European history.It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Germanic east expansion and colonialism.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the formation of Hansa Alliance were the renewal of the cities and the commercial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of North Sea and Baltic Sea,the decline of the Holy Roma Empire and the rampant pirates,etc.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ansa Alliance continuously promoted the commercial economic ties in eastern and northern area.It improved the circumstance of commercial and trade.It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formation of North Sea and Baltic Sea Trade Area and even Western Europe Trade Area.

Hansa Alliance;the cities of the northern part of Germany;North Sea and Baltic Sea Trade Area;Western Europe Trade Area

F 759

A

1008-9225(2011)02-0054-04

2010-11-13

刘 杰(1972-),男,安徽霍邱人,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张耀华】

猜你喜欢
贸易区德意志波罗的海
2020波罗的海之路数学竞赛
中等数学(2022年8期)2022-10-24 02:06:38
2019波罗的海之路数学竞赛
中等数学(2022年7期)2022-10-24 01:47:46
TÜV 南德意志集团
TÜV 南德意志集团
冰水浴
畅谈(2018年6期)2018-08-28 02:23:38
珠海横琴贸易区的发展前景探讨
速读·下旬(2015年6期)2015-10-21 19:28:25
海底探险
在德意志的阳台上
小说月刊(2014年12期)2014-04-19 02:40:10
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看云南经济的发展
商情(2009年28期)2009-12-11 09:33:18
开始敲门
环球时报(2009-04-21)2009-04-21 12: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