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2011-08-15 00:42张传泉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

张传泉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张传泉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突出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的价值取向性,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社会的错误思潮传入中国,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一中心展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全党,教育广大人民,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灌输意识形态的载体和途径,以服务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目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担负着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神圣使命。

一、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具体化,这不仅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举足轻重,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

长期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传入中国,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杭州青少年研究课题组的问卷调查显示,全国16个大中城市青年人中“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平均所占比例为21.3%,其中深圳最低,仅为13.8%。沈阳最高,为37.8%。”[1]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缺乏准确和深刻的理解;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尤其对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缺乏深入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结构和科学体系缺乏整体性的认识和把握;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理论形态及其相互联系认识不够;对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发展规律了解不多;对马克思主义的作用和功能存在着片面性的看法”[2]。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淡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很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缺乏科学性的认识,存在严重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他们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是假话、大话和空话,作用是麻痹人的心理,目的是培养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因此,他们对学习马克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不高,学习上存在“平时记笔记,考试抄笔记,考后扔笔记”等简单化和庸俗化的倾向和做法。另一方面,部分任课教师羞于承认自己是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害怕学生厌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不敢涉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即使涉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也只是浅尝辄止,不敢越雷池一步。总之,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和方法忽视了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学习兴趣和学习上的“结合点”,呈现出了滞后性、经验性、分散性和过时性等缺点,直接影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正确理解,最终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在某种程度上被消解于无形。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

自法国哲学家和政治家德斯图·德·托拉西提出意识形态理论以来,“意识形态”这个概念就一直是理论界的热点。一般而言,意识形态可以定义为“在阶级社会中,适合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树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而形成起来的,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总和。”[3]很多学者根据马克思的某些论述,把意识形态理解为“虚假的意识”。尽管从本质上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对这种“虚假的意识”所作的批判,但意识形态并不是简单的遮蔽现实。马克思在否定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同时,肯定意识形态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利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规范和道德准则,对社会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原则转化为对象的思想与行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的特殊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所在。”[4]

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性就是意识形态性,即它是为一定的阶级、政党和社会群体服务的。“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是指它的政治性、阶级性,也就是说它明确地属于一个阶级,并为这个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其作用在于维护一个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的统治。”[5]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的物质关系。”[6]在统治阶级看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一方面灌输和传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即思想观念、政治规范和道德准则,使之成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既要被本阶级成员所遵从,还要被全体社会成员所认同;另一方面对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研究和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必要时还要斗争和消灭,达到政局稳定、人民团结、社会和谐的目的。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突出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的价值取向性,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换言之,没有完全脱离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脱离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盲目的和不可想象的。在中华文化、欧美文化和穆斯林文化等不同民族文化领域内的名称各异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意识形态是最普遍的属性。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

思想政治教育执行着宣传意识形态的任务,是传播和巩固意识形态的主要手段,意识形态导向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伴随着我国意识形态的变迁,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文化一元到文化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从服务于阶级斗争转向服务于经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从冷冰冰的政治运动向更加尊重人、关心人、注重人的发展、关心人的现实问题的人性化方向转变和发展。”[7]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一中心展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全党,教育广大人民。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保持“价值中立”。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维护无产阶级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必须将传播和灌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以此来规范社会、凝聚人心;与此同时,“我们应注意意识形态功能的多层次性,其功能的发挥需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的需要和利益,反映出社会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这种差异性和不平衡并不是要动摇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而是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下,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社会成员的接受需要。”[8]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的发挥既要以统治阶级的主流意识形态为根本方向,又要能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取向,在双维视角下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并不在于培养人们的心智,它的首要价值也不是教育人们获得真理之类的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社会中的具体功能是实现人的意识形态化。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但离开意识形态,主体将无法生成。“一个人只有通过教化与一种意识形态认同,才可能与以这种意识形态为主导思想的社会认同。”[9]我们说,意识形态教化的特有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必须因地制宜,创新教育模式,灵活运用理论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一方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性离不开灌输,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进行的显性的或隐性的教育。另一方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性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形成良性互动,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广泛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中,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从而对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宣传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人民,对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分析和批判。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任何统治阶级都力图用自己的思想观念、政治规范和道德准则来影响全社会成员,使本阶级的主张上升为全社会的共同意志,从而实现统治阶级的利益。放眼全球,“那种以‘新国际’之名对所谓的新世界秩序的话语诉求其实只是一种新弥赛亚主义的末世学论调,是资产阶级借以压抑其他各种异质或对抗声音的一种意识形态‘伎俩’。”[10]马克思提醒我们,“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11]所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意识形态建设是国家政治建设及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意识形态导向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具有十分特殊的作用。如果放弃了强调马克思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就抹杀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必将陷入“去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淡化”的误区。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性的发挥在于弘扬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能力,反击各种错误思潮对我们的渗透和攻击,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1] 朱红侠.关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意识形态性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8(8):35.

[2] 周向军.论加强大学生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6):13.

[3] 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129.

[4]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与现状[J].思想教育研究,2003(6):10.

[5] 石书臣.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统一[J].探索,2003(3):82.

[6]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

[7] 葛维春,李群山.利益关系变迁中的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J].湖北社会科学,2009(8):179.

[8] 刘海静,张静.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与社会思潮引领[J].理论导刊,2008(7):70.

[9] 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3.

[10] 雅克·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

[11]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5.

Challeng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ZHAN G Chuanquan
(School of Marxism,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100,Chin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discussed.It points out tha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notable ideological,political and moral value.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erroneous ideas of the West came to China,which has given us a great challenge.Faced with economic globalization,political democracy and cultural diversity,ou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focus on the education of Marxist Theory.With the socialistic core value system,we should build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inculcate people and protect the security of ide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deology;Marxism ideology

G 41

A

1008-9225(2011)02-0047-03

2010-07-28

张传泉(1987-),男,山东东平人,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张耀华】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