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选》和《苏轼词选》中的标点符号使用

2011-08-15 00:52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顿号句号逗号

金 中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我国自上世纪初导入了新式的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具有表示停顿、语气、词语性质及修辞等功能,广泛运用在现代各种书面文字中。与之相比古代的“句读”不够体系化,使用范围有限。诗词由于可以通过格律自行断句,其对“句读”的依赖要小得多。我们今天见到的古典诗词中的标点符号,是现代的点校者添加上去的。标点符号是诗词行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所起的综合效果不容忽视。

标点符号运用在诗词当中,既要符合现代标点符号的一般使用规范,又有出于诗词节奏和抒情要求的独特之处。陈迩冬先生所注《苏轼诗选》和《苏轼词选》中出现的标点符号较为丰富。本文以其为例就古典诗词中标点符号的用法进行分析,同时也指出该书使用标点符号值得商榷之处。所引例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误见其后括弧内所示。“诗”表示《苏轼诗选》,“词”表示《苏轼词选》,数字表示该句所在页码。

一、逗号与句号

古典诗中上下二句构成一组诗联,诗联之间的停顿明显长于诗联内部上下句之间的停顿。基于这一节奏特点,一般诗联上句 (多为作品的奇数句)结尾为逗号,下句 (多为作品的偶数句)结尾为句号,这一点在学界已基本取得共识。以下二例位于偶数句末的逗号应使用句号。

到处相逢是偶然,梦中相对各华颠,(×)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诗 232

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中有五亩园,花竹秀而野。花香袭杖履,竹色侵杯斝,(×)樽酒乐馀春,棋局消长夏。

——《司马君实独乐园》,诗 129

二、问号

(一)用于特指问句。

城东坡陇何所似?(√)风吹海涛低复起。

——《铁沟行赠乔太傅》,诗110

江梅山杏为谁容?(√)独笑依依临江水。

——《和王晋卿送梅花次韵》,诗23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水调歌头》,词38

有时虽然出现了“何”“几”等疑问词,但全句并非疑问语气,这种情况不使用问号。以下前二例不使用问号正确,后二例的问号当分别使用逗号和句号。

不知诗中道何语,(√)但觉两颊生微涡。

——《百步洪二首》其二,诗163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倦夜》,诗276

应问使君何处去?(×)凭花说与春风知。

——《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倅》,诗122

道人绝粒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

——《寿星院寒碧轩》,诗238

(二)用于是非问句。

元嘉旧事无人记,故垒摧颓今在不?(√)

——《龟山》,诗168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南康望湖亭》,诗261

不到谢公台,明月清风好在哉?(√)

——《南乡子·席上劝李公择酒》,词40

(三)用于反问句。

月岂知我病?(√)但见歌楼空。

——《中秋月三首》其一,诗158

吾今那复梦周公?(√)尚喜秋来过故宫。

——《周公庙》,诗33

烈士家风安用此?(√)书生习气未能无。

——《次韵刘景文见寄》,诗247

有时反问句中并不出现“岂”“那”“安”等标志性反诘副词,其语气通过上下文判断。添加问号能够明示反问的语气,便于读者把握文意。

回峰乱嶂郁参差,云外高人世得知?(√)

——《虔州八境图》其八,诗138

以下前二例为特指问句,后二例为反问句,皆当使用问号。

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岩花雨落毵毵。

——《过岭》,诗283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词12

桑下岂无三宿恋,(×)尊前聊与一身归。

——《别黄州》,诗197

明年我欲东南去,画舫何妨宿太湖。(×)

——《黄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诗 46

另外,问号的位置亦值得探讨。由于诗联上下句之间有一停顿,有的疑问句虽然在内容上跨越上下二句,但诵读时疑问语气止于上句,下句成为陈述语气。这种情况如以下三例,其问号似应标于上句结尾逗号处,下句结尾改用句号。

何年白竹千钧弩,(存疑)射杀南山雪毛虎?(存疑)

——《起伏龙行》,诗44

君从何处看,(存疑)得此无人态?(存疑)

——《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其一,诗 208

何为二十年,(存疑)记忆作此讪 (存疑)?

——《石塔寺》,诗253

三、叹号

(一)用于感叹句。

嗟我二三子,狂饮亦荒哉!(√)

——《登常山绝顶广丽亭》,诗119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

——《满庭芳》,词76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荔支叹》,诗266

楚境横天下,怀王信弱王!(√)

——《荆州》其十,诗8

在没有出现感叹词“哉”“兮”或情态副词“何”“信”等标志性字样时,则根据诗句的具体内容、语气判断。感情强烈的诗句结尾用叹号。

谁使爱官轻去国?此身无计老渔樵!(√)

——《题宝鸡县斯飞阁》,诗17

今人不作古人事,今世有此古丈夫!(√)

——《喜刘景文至》,诗250

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满江红》,词36

(二)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送子由使契丹》,诗23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词61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结尾则无须叹号。

宦游莫作无家客,(√)举族长悬似细腰。

——《自昌化双溪馆下步寻溪源,至治平寺二首》其二,诗 88

(三)用于反问句。这一用法与问号类似,但反问的语气要强烈得多。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 180

吾州下邑生刘季,谁数区区张与李!(√)

——《答范淳甫》,诗155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念奴娇·中秋》,词67

(四)用于称呼语、象声词之后。

塔上一铃独自语:“明日颠风当断渡。(×)”

——《大风留金山两日》,诗169

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如梦令》,词90

第一例的“明日颠风当断渡”是模拟铃声的象声词,与第二例的两处“居士”之称谓以及祈使句“莫忘小桥流水”之后都应使用叹号。

吉祥寺中锦千堆,前年赏花真盛哉。(×)

——《惜花》,诗112

愿公作诗慰不遇,无使二子含愤泣幽宫。(×)

——《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诗45

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

——《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二首》其一,诗 175

以上三例中的下句分别为感叹句、祈使句和反问句,语气强烈,以使用叹号为宜。另外第三例的上句为反问,逗号当用问号。

四、分号

用于隔开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在诗词中复句多为排比句或对仗句。

舒子在汶上,闭门相对清;(√)郑子向河朔,孤舟连夜行;(√)顿子虽咫尺,兀如在牢扃;(√)

赵子寄书来,《水调》有馀声。

——《中秋月三首》其三,诗158

前年家水东,回首夕阳丽;(√)去年家水西,湿面春雨细。 ——《迁居》,诗269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团团。

——《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词 27

以下诸例的标点符号有疑问: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词 10

平生好诗仍好画,书墙涴壁长遭骂;(×)不嗔不骂喜有馀,世间谁复如君者!

——《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二古铜剑》,诗 203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78

第一例前后对比,中间的句号改用分号为宜;第二例并非并列分句,分号当用句号;第三例是诗联内部的对仗,分号当用逗号。分号是在分句内部已经出现逗号的前提下,为了明示句子的结构层次而标的。如果分句本身是一个单句,则分句之间使用逗号隔开即可,无须使用分号。

五、顿号

用于隔开句子内部的并列词语。

骓、(√)駓、(√)骃、(√)骆、(√)骊、(√)骝、(√)騵,白鱼、(√)赤兔、(√)骍、(√)皇、(√),(×)

——《书韩幹 <牧马图 >》,诗 124

上、下句分别列举了马的种种毛色和名目,一一使用顿号。下句结尾处的逗号当为句号。

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存疑)免泥行。

——《南歌子》,词53

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存疑)应已争先。

——《一丛花·初春病起》,词71

以上第一例的“自爱湖边沙路”和“免泥行”之间以及第二例的“小桃杏”与“应已争先”之间在内容上接续紧密,只是出于词律而略作停顿,注者使用了顿号。顿号在外形上与古代的读点相近,广泛运用在当前的词之标点中,例如《全宋词》在“凡例”中说明:“是编正文使用标点以简明为主,叶韵处用句号,句用句号,读用顿号”。不过这并不符合顿号在现代标点体系中的使用规范。是否能够认可顿号这种替代词谱中读点的用法,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六、冒号

(一)用于提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多为所言、所思、所听、所见的内容。

天明小儿更传呼:(√)髯刘已到城南隅。

——《喜刘景文至》,诗250

细思物理坐叹息:(√)人生安得如汝寿!

——《石鼓歌》,诗26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望江南·超然台作》,词34

(二)表示解释说明。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和子由 <渑池怀旧 >》,诗 11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旁修竹水潺潺。

——《石鼻城》,诗15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词61

以下诸例的标点符号有疑问: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诗11

南山之下,汧渭之间,相见开元天宝年,(存疑)八坊分屯隘秦川,四十万匹如云烟,(×)

——《书韩幹 <牧马图 >》,诗 124

长记平山堂上,(存疑)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词 74

第一例中虽然下句表示说明解释,但上句为疑问句,冒号应优先使用问号;后两例中的逗号似可改用冒号,以强调解释说明的关系。另外“四十万匹如云烟”之后的逗号当用句号。

(三)用于对前面分述的内容进行总括。

君不见潞州别驾眼如电,左手挂弓横捻箭;又不见雪中骑驴孟浩然,皱眉吟诗肩耸山:(√)饥寒富

贵两安在?空有遗像留人间。

——《赠写真何充秀才》,诗108

结尾二句是总括前述唐玄宗和孟浩然形象所作的感叹。

(四)用于对前面总述的内容进行分项陈述。

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江上看山》,诗 2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汲江煎茶》,诗280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词89

七、引号

(一)用于对话语的直接引用。

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瞋:“宜蚕使汝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

——《和子由踏青》,诗 21

佳人相问苦相猜:“这回来不来?”(“”√)

——《阮郎归》,词22

(二)用于对诗文、语句的直接引用。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词 74

皆云“皇帝巡四国,烹灭强暴救黔首”。(“”√)

——《石鼓歌》,诗26

前例引用欧阳修的诗句,后例引用石鼓上所刻之语。

(三)强调词语具有特殊含义。

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郿坞》16,诗16

“英雄”是嘲骂董卓的反语。

(四)用于引用专有名称。

近者作堂名“醉墨”(“”√),如引美酒消百忧。

——《石苍舒醉墨堂》,诗37)

玉粉轻黄“千岁药”(“”√),雪花浮动“万家春”(“”√)。

——《浣溪沙》,词 104

“醉墨”是堂名,“千岁药”和“万家春”均为酒名。

八、书名号

(一)表示书籍著作名。

遥知读《易》(《》√)东窗下,车马敲门都不譍。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其二,诗 18

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严》(《》√)已不看。

——《赠惠山僧惠表》,诗170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词55

末例的“追黄鹤”意指追胜崔颢的《黄鹤楼》诗,“黄鹤”二字宜当加上书名号。

(二)表示诗文篇章名。

忆昔周宣歌《鸿雁》(《》√),当时籀史变蝌蚪。

——《石鼓歌》,诗26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寄黎眉州》,诗118

(三)表示歌曲名。

不辞瘦马冲残雪,来听佳人唱《踏莎》(《》√)。

——《次韵杨褒早春》,诗46

且尽一樽,收泪听《阳关》(《》√)。

——《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词17

(四)表示图画名。

何年顾陆丹青手,(×)画作《朱陈嫁娶图》(《》√)。

——《陈季常所蓄 <朱陈嫁娶图 >二首》其一,诗 178

上下句之间的逗号当为问号。

九、破折号

(一)表示解释说明。

知君为我新作—— (存疑)窗户湿青红。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词 74

(二)用以引出下文。

缥缈红妆照浅溪。薄云疏雨不成泥。送君何处—— (√)古台西。

——《浣溪沙》,词 49

道人之居在何许?—— (存疑)宝云山前路盘纡。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诗 49

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鸳鸯,四桥尽是—— (存疑)老子经行处。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词 99

破折号的使用似无绝对的标准,主要取决于点校者判断是否需要强调解释说明的关系或所引出的下文。以上的破折号除第二例“送君何处——古台西”是句子内部的一问一答,需要标出之外,第一、四例改为逗号或冒号,第三例将破折号省略也未尝不可。

十、题目与序文

以下就诗词的题目与序文中的标点符号略作论述。诗题一般力求简洁,多由短语或词组构成,无需标点。当题目文字较长时,其内部亦需要按照散文规范添加标点符号。以下诗题中分别使用了书名号、顿号和破折号。

和子由《渑池怀旧》(《》√)(诗 11)

次韵答邦直、(√)子由 (诗 127)

将之湖州—— (存疑)戏赠莘老 (诗 69)

一般而言诗词的题目用以点明时间、地点、事件,其结尾无需标点;而诗词的序文是交待写作的背景、缘由等的独立文字,结尾需要标点,这一点二者明显有别。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诗180

李仲谋家有周昉画背面欠身内人,极精,戏作此诗。(√)

——《续丽人行》,诗142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永遇乐》,词50

润州作,代人寄远。(×)

——《少年游》,词10

以上第一例是诗题,结尾不用句号;第二、三例分别是诗序和词序,结尾需要句号;第四例是词题,结尾句号多余。

当并列表示词作的词牌名与词题时,二者之间加间隔号“·”,对于含有正副标题的诗作亦可如此。例如《庐山二胜》(诗 200)之诗作由《开先漱玉亭》和《栖贤三峡桥》二首构成,前者诗题的全称即可表示为《庐山二胜·开先漱玉亭》。

结语

本文以苏轼的作品为例,对古典诗词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作了初步归纳。总的来看,《苏轼诗选》和《苏轼词选》的注者陈迩冬先生怀有明确的标点符号意识,其所标注的标点符号较为细致,不过也存在一定的失误。

总之,标点符号在诗词中具有明示停顿、语气以及辅助抒情的作用,便于读者清晰准确地把握文意。对于古人留下的诗词作品,添加标点符号是点校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待学界建立统一明确的使用标准,对诗词中的标点符号进行全面规范。

[1]陈迩冬.苏轼诗选 [M]第 2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陈迩冬.苏轼词选 [M]第 2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3]钱进.标点符号规范使用手册 [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

[4]唐圭璋.全宋词 [Z].北京:中华书局,1980.

猜你喜欢
顿号句号逗号
句号
逗号
句号失踪记
句号
逗号
让句号成为“活结”(三)
不能省略顿号
自傲的逗号
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不要使用顿号
糊涂的顿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