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红艳 刘有奇
(永城职业学院,河南 永城 476600)
高职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探讨
薛红艳 刘有奇
(永城职业学院,河南 永城 476600)
利用教学方法的多变,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兴奋,新的刺激。兴趣一经激发,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出现与之相应的积极心态:聚精会神地听课,愉快而紧张地思考,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化学教学;素质教育;探讨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的中心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法国教育家第期多德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笔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高职院校学生作为高考录取中被排在最后一个批次录取的学生,他们高考分数较低,且学生成绩跨度较大,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厌学情绪,不少学生缺乏上进心,没有远大的理想,对于学好化学更是认识不足,兴趣不高。为了迅速改变这一状况,笔者利用担任班主任这一有利条件,将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与他们探讨人类历史进程中高新技术的发展,探讨祖国建设所需要的新世纪高素质人才,探讨化学对生命、生物学、材料学等科学发展的巨大作用,探讨学习化学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主动探索新知。
学习上的成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件事只要获得成功,都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继而关心这类事物的发展,进一步产生学习的欲望。笔者在教学中很注意诱发学生这种情感体验,巧设与他们水平相当的问题,让他们动动脑筋就能回答,从而产生满足感,把学习变成一种愉快的享受,然后进一步深化问题,让学生去深入研究和讨论。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开始时提出“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学生根据中学知识都能正确回答,进而又提出:“怎样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呢?”这个问题留在了课外,要求学生根据化学教材内容“备课、准备、上台讲解”,结果051班的两位学生主动上讲台,学着老师的模样讲解起来,并且对有的概念进行了深化。另几个班在引导下学生也走上讲台,较正确地讲解了此问题,每个班都有几名同学评了课,且补充了一些知识,课堂气氛活跃。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句话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
新课预习中,为了让学生养成主动预习新课的习惯,笔者常采取的方法是:先让学生讲新课内容,再由老师指导进一步学习;或先让学生做新课习题练习,再讲新课;或先检查预习笔记,再由师生共同学习等方法,促使学生主动看书、学会看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讲授中,要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不断刺激学生兴奋。有人曾经这样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虽然有些偏颇,但却道出教师教学艺术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性。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无视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个体的差异,必然导致课堂沉闷,学生厌学。笔者的做法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新课教学,一般采用“质疑——阅读(或实验)——点拨——练习——精讲——归纳”的方法。而突破知识难点,常采用“悬念”教学。例如,在讲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时,提出溶度积和溶解度都用于衡量物质的溶解能力,已知AgCl的溶度积为1.8×10-10,Ag2CrO4的溶度积为1.1×10-12,是否可以根据Ksp(AgCl)>Ksp(Ag2CrO4),直接得出S(AgCl)>S(Ag2CrO4)这样的结论?在学生认真看书后就可得出:对于同类型的难溶化合物,可直接由溶度积Ksp的大小比较溶解度S(mol/L)的大小,而对于不同类型的难溶化合物,不能直接由Ksp的大小比较溶解度S的大小,而是要通过进一步的计算才能得出结论。这样就使学生对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再如,在讲原电池的时候,通过做演示实验,让学生们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讨论指出电子的流向,并判断哪个电级发生了氧化反应,哪个电极发生了还原反应?学生的讨论十分激烈,在请几位学生发表了见解之后,笔者对该问题作了分析讲解,归纳总结得到结论:电子流出的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流入电子的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这样学生对原电池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而且还使他们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的复习中,采取了每章要求学生写小结的方法,从最初教他们如何写小结,逐步过渡到笔者写提纲学生自己完成小结。一个学生书写一份较好的小结要用一个晚自习,通过查阅教材、笔记、课外资料,将厚书变薄,其实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浓缩”学习;而在以后的复习中查看自己的小结,又是一种将薄纸变厚,回忆知识的过程。学会学习,学会归纳总结,又是培养学生归纳能力的过程。让学生主动起来,投入到学习、思维和创造中去,这就是笔者的教学宗旨。
在上复习课、上学生实验课、在课外活动、晚自习辅导中,甚至在批改作业中,笔者都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方法的多变,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兴奋,新的刺激。兴趣一经激发,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出现与之相应的积极心态:聚精会神地听课,紧张而愉快地思考,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教师授课就会受到学生的喜爱。
[1] 王锦秀.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策略[J].化学教育,2001,(7).
[2] 吴峰.关于“化学教学反思”的几点思考[J].教师论坛,2007,(3).
[3] 王兴.浅谈化学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J].陕西教育,2002,(9).
2010-12-08
薛红艳(1982-),女,永城职业学院食品化工系教师,主要从事无机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