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意义与途径

2011-08-15 00:53刘会中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矛盾群众

刘会中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8)

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意义与途径

刘会中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8)

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是社会矛盾规律运动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形势发展变化的基本任务。做好新时期的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准确把握社会矛盾发展的规律,坚持抓源头、抓化解、抓处置,最大限度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矛盾;化解;途径

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中央审时度势确定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始终高度重视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我们解决好人民内部矛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内部各种具体利益矛盾难以避免地会经常大量的表现出来。虽然人民内部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但必须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做好化解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社会矛盾,以激发社会活力,增强人民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深刻认识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意义

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高度重视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强调要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2010年9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课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工作。要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2]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央领导同志高屋建瓴的论断,对我们做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

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历来是执政者治国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国古代社会有“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说法,就因为那几个时期是中国最强盛,也是“政通人和”、“亲仁善邻”、“内和外睦”的和谐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代,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这是前无古人的崭新实践。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在全面扩大对外开放、迎接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在体制机制实现重大转变、市场取向的改革不断深化的条件下,在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社会诉求日益增多、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的碰撞日益强烈的情况下进行的。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是好的,社会大局也一直保持着稳定。但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发展过程中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仍然存在,呈现出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特征,由此带来的各类群体性事件、信访问题、个人极端行为、违法犯罪现象屡屡发生,“仇官”、“仇腐”、“仇富”的社会心态比较突出,加之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插手利用以及互联网的传播放大效应,使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多元性、复杂性、群体性、串联性等特点,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大力加强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是推动经济发展、创造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工作措施。

(二)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是社会矛盾规律运动的内在要求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既互相分离、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又互相联接、互相依存、互相渗透的两个方面。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就是矛盾,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运动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始终。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发展中进步的。在社会有机体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成社会基本矛盾。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同,决定了社会基本矛盾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矛盾是对抗性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基本矛盾无法消除,雇佣劳动制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的剥削本质无法根除,其矛盾是对抗性的、是不可调和的,只有通过斗争的方式、用社会主义制度的更替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一些矛盾同其它社会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化解矛盾得到解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年均约10%的快速增长,我国用三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发展历程,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也需要一个过程,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社会矛盾不可避免地存在。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正如毛泽东所说:“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的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3]只有坚持用辩证法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来认识矛盾和分析矛盾,掌握矛盾运行规律,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因此,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是社会矛盾规律运动的内在要求,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只有社会矛盾得到根本解决,社会才能得到进步发展。

(三)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

我国在建国以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以后,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变。这就决定了,我国与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形态相比,有其独有的优越性,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发展生产力的目是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视察南方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然而,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的阶段,生产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和发展,但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还没有完全消灭贫富差别和两极分化,收入悬殊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虽然有显著提高,但远未达到共同富裕的程度。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就是要预防和协调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成份之间矛盾,消除制约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因素和环境因素,改革和发展生产力,改变我国由“两驾马车”(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方式为“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方式,消除收入分配(包括初次和再分配)领域存在的不公平和矛盾现象,完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积极扩大就业比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体系以形成覆盖所有社会成员的“社会安全网”,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让全体国民共享三十多年的改革成果。因而,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实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具体体现。

(四)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是形势发展变化的基本任务

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在从人均1000美元向人均3000美元跨越的历史过程中,既有可能进入“黄金发展期”,也有可能陷入“矛盾凸显期”。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显示,处于这一发展时期,存在两种前途:一是由于政策得当,引导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另一种是由于政策失误,致使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社会矛盾加剧,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我国所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是世界各国所没有走过的道路,没有现存的经验可以借鉴与学习。当前,我国虽然具备了实现第一种前途的可能性,但面临的困难还很多,存在的问题还不少:经济体制深刻变革,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带来了人民内部利益的深刻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流动加快和社会管理基础的变化,加大了处理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难度;人民群众构成情况深刻变化,原有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的分化以及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的产生,带来了人民内部利益主体的多样性和矛盾的多重性、复杂性;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引发深刻变化,加剧了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使发展进程中的诸多社会矛盾交织并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国际国内因素相互影响,使人民群众不同的价值冲突和利益矛盾交织在一起……只有化解现实中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矛盾,排除一切干扰,才能保持社会经济的持续调整增长。形势决定任务,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必须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形势的变化,努力与之相适应。我们必须尽可能地整合多方面的社会关系,凝聚现实的各种社会力量,努力使各个社会阶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切实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不断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最好检验。

二、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途径

我们既要清醒看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现实紧迫性,又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化解矛盾的历史必然性,把握社会矛盾发展规律,做好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时,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做好新时期的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准确把握社会矛盾发展的规律,坚持抓源头、抓化解、抓处置,最大限度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一)坚持源头治理,注重从根本上减少矛盾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源头治理是基础,是治本之举。对于社会矛盾,我们也要切实转变观念,从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坚持党政主导、多方参与、社会协同、共同治理,切实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

1.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当前,我国社会矛盾主要是利益诉求引起的人民内部矛盾,绝大多数是可以通过教育、协商等办法,采取经济、法律等手段解决的。但要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矛盾,还是要靠发展、靠改善民生来解决。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一五”期间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9%。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彻底取消农业税,结束了几千年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社会保障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在24%的县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面实行省级统筹;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果。[5]但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存在,人均GDP水平仍然较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公平和差距扩大,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调整,引发社会矛盾的因素仍然较多。社会矛盾的产生,很多是由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引起的,因而,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化解矛盾的重要源头性工作予以加强,要下大力气解决教育、就业、住房、收入分配、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突出的民生问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特别加强农村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基础建设,努力实现社会资源分布基本均衡、公平,做到基础设施城乡统一规划、公共服务城乡均等提供、公共财政城乡统筹安排、公共管理城乡全面覆盖,努力减小发展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人群间的贫富差距,实现包容性增长,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决策正确与否,关系着经济和社会实践的效益和成败。一旦决策失误,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危及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影响是极为深远的。科学民主决策就是要保证决策的准确、正确而不失误,决策不科学、不民主,往往导致决策失误,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也会引发社会矛盾甚至是严重的社会矛盾。如2009年2月8日,贵州省铜仁地区德江县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起因是当地政府事先没有征求群众意见,没有考虑民族传统风俗,对民族沿袭了几百年的传统舞龙线路作了调整,这一教训让铜仁各级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要,从2009年开始,铜仁把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统筹发展与稳定关系重要结合点,引入重大决策事项领域,通过成功实践,较好的防范化解了工程建设领域的不稳定风险,保障了群众的切身利益,破解了征地拆迁难题,实现了重点工程建设与社会稳定工作统筹推进。①参见2010年12月18日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材料:《风险评估先行,防范化解联动--贵州省铜仁地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因此,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政绩观念,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科学民主决策。要建立作决策、上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重大决策、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决策前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社会各界、基层单位的意见,使各项决策符合客观实际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3.要坚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廉洁执(司)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十五大确立的基本方略。依法行政,不仅是一种治国理念,一种法治精神,也是一种办事原则,其基本要求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和权责统一。同时,执(司)法要公正廉洁,要在执(司)法过程和结果中充分体现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古人云“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2011年3月2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答记者问时也尖锐地指出:“我以为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6]不依法行政,执法、司法不公不廉,往往是引发社会矛盾、增加社会对抗情绪的重要原因。如2008年贵州发生的“瓮安事件”,也主要是由执法问题引起的,一少女溺水身亡,公安机关不作为、慢作为,没有及时处置,没有及时向群众解释清楚,引起群众不满,酿成打砸抢烧事件,[7]这同时也折射出党群关系、警民关系的恶化,是矛盾长期积压后突然爆发的结果。因此,要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规范行政程序,规范权力运行,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强化执法监督,深化执法公开,规范司法自由裁量权,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并从源头上极大地减少社会矛盾,融洽社会关系,真正取信于民,提升党委政府的公信力。

(二)坚持多元化解,防止矛盾激化扩散

加强源头治理可以尽可能地减少问题,但不可能消除所有的社会矛盾,仍然会有大量的社会矛盾存在,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矛盾。因此,必须加大矛盾化解力度,坚持矛盾化解主体向多元化转变,社会矛盾化解工作重心向基层转移,防止矛盾积淀、激化、升级。

1.加强社会矛盾的排查。排查矛盾、发现矛盾是化解矛盾的前提。应以情报信息为主导,及时发现行动性、串联性、预警性社会矛盾的情报信息,为及时预防、消除、化解矛盾奠定基础。要加强重点领域的矛盾纠纷排查,对经济领域、民生领域不安定因素和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民转刑案件的苗头和隐患要加大排查力度。在重大政治活动、重要节庆日和敏感时期组织开展专项排查。乡镇、街道、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单位和团体,把排查矛盾作为责任来承担,作为“份内”之事来做,构筑起矛盾纠纷排查的前沿阵地,及时掌握前沿信息,就能牢牢掌握化解矛盾的主动权。群众信访是社会矛盾的晴雨表,将其作为矛盾排查的重要途径,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的调查处理,对于化解社会矛盾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建立大调解工作格局。调解是化解矛盾纠纷的主渠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举措。要建立健全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将调解优先、柔性调处的理念贯穿执法办案全过程,推行诉讼前告知人民调解、诉讼中委托人民调解、诉讼后执行和解调解,对于化解社会矛盾非常行之有效。建立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小组(楼门院)四级矛盾调处纵向调处机制,实现社会矛盾层层有人管,级级有人抓;建立医患纠纷、涉校安全事故、劳资纠纷、交通事故、征地拆迁、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矛盾纠纷横向调处机制,方方面面形成化解矛盾的整体合力,同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和人民群众在调解中的作用。如四川省广安市为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建立健全了“大调解”工作体系,形成纵横“层级管理”、“衔接联动”的网络状框架,不仅在重大疑难纠纷发生时能够有效迅速启动,而且在矛盾多发领域已经成为一种模式和工作常态:在常见的交通事故处理方面,形成了集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以及保险理赔调处于一体的有效机制;卫生行政部门与人民调解委员会各自发挥优势,紧密衔接,化解了多起医患纠纷……[8]这些经验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3.注重基层调解。社会矛盾化解的重心在基层。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把基层乡镇街道、政法、综治、维稳、信访、社区等力量整合起来,共同化解矛盾纠纷,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这就需要搭建好矛盾纠纷调解的平台,如县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乡镇(街道)综治维稳中心、村(社区)综治工作站等,将基层调解真正落到实处,推动基层群众工作开展。特别是要加强社区调工作。由于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位制”被打破,大量的“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原来由政府和企业承担的大量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到社区,社区居民委员会除承担大量的治安、卫生、计生、就业、低保、文体等等政府公共服务事项外,还要承担社区禁毒、社区矫正、流动人口管理、社区消防、商业维权、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家政服务等新任务。这就需要加快组建社区专业社工队伍、志愿者队伍,大力发展信息员、保安员、协管员、巡防队等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力量,真正把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在广泛的基层和群众基础之上。

(三)坚持科学处置,妥善应对突出矛盾

通过抓源头、抓化解,虽然能够减少大量的矛盾和问题,但是仍然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社会矛盾,仍然会有一些矛盾集中体现出来,最突出的就是信访问题、违法犯罪现象和群体性事件。

1.大力解决信访问题。信访问题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是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的一种渠道,属于社会正常现象。信访是公众表达诉求的权利,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就有“击鼓鸣冤”、“进京告状”的情结。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最直接、最现实的群众工作。必须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当前,一些地方由于征地拆迁、农村土地征用、涉法涉诉等原因引发的信访问题较多,大多数群众是有理的。要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按照对群众来访作有理设定、对相关责任单位和工作人员作有过设定、对群众反映的执法问题作有解设定的原则,认真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对缠访闹访、自伤自残、无理取闹的个别信访人员,要坚持教育说服为先,帮助其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合理诉求,必要时依法进行处置。

2.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社会冲突论的观点认为,违法犯罪现象是社会矛盾的突出反映。当前,违法犯罪易发多发,必须按照“引导—防范—打击—改造”的工作思路,最大限度减少违法犯罪。重引导,就是要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对无书可读的青少年加强技能培训和法制教育,提供就业指导,并引导群众以理性平和的方式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减少违法犯罪动机;重防范,就是要加强社会治安基础工作,加强群防群治力量建设,增强信息化防控能力,压减违法犯罪发生的条件;重打击,就是要严厉打击命案、黑恶势力犯罪、“两抢一盗”、黄赌毒、电信诈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加大治安重点地区整治力度,建立快速反应、扁平指挥、区域协作机制,提高打击违法犯罪能力;重改造,就是对刑释解教人员,推行出监前有培训、出监时有接送、接回有人管、就业有人扶、困难有人助的工作模式,促进刑事解教人员尽快回归社会,最大限度降低重新犯罪率。

3.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矛盾集中表现的一种形式,绝大多数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一般是非对抗性的,但是一旦处置不当,演变成对抗性事件,就会对社会稳定带来严重的影响。当前,由城市征地拆迁、农村土地征用、企业改制、环境污染、交通运营、涉军群体“闹政策”等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居高不下,一些地方甚至还发生了严重的打砸抢烧事件。因此,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时,一定要坚持中央提出的“三个高举”、“三个慎用”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核心关切和根本利益出发,既要稳定秩序,更要注重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做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到最前线,听取群众诉求,研究解决问题。同时,要注重网上舆情应对,统一新闻口径,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删除负面信息,防止群体性事件形成负面舆情、引发不良连锁反应。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1-03-17.

[2]扎实做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N].人民日报,2010-09-30.

[3]毛泽东选集(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79.

[4]邓小平文选(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5]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1-03-16.

[6]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N].人民日报,2011-03-15.

[7]崔亚东.从瓮安事件看公安机关规范执法[J].公安教育,2009,(7):4-7.

[8]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经验交流实录[N].法制日报,2010-12-21.

Key works:social contradictions;resolve;approach

On the Significance and Approaches to Prevent and Resolve Social Contradictions

Liu Hui-zhong
(Hunan Police Academy,Changsha,Hunan,410138)

To prevent and resolve social contradictions is the reality need to maintain a harmonious and stable society,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the movement ofsocial contradictions,the incarnation ofsocialism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s well as the basic task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situation.In order to prevent and resolve social contradictions well,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people should understand the lawofthe movement of social contradictions,insist on controlling the root causes,the dissolution and the disposition ofthe problems.Thus,social contradictions can be minimized,social stabilitycan be maintained and social harmonycan be promoted.

D6311

A

2095-1140(2011)03-0008-05

2011-04-20

刘会中(1956- ),男,湖南慈利人,湖南警察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主要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学研究。

左小绚)

猜你喜欢
矛盾群众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多让群众咧嘴笑
矛盾心情的描写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爱的矛盾 外一首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