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婷婷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 150080)
认知语言学兴起于 20世纪 80年代初,是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相结合而成的新兴边缘学科。从 20世纪 9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在中国蓬勃发展,其理论及相关概念对第二语言习得和教学等诸多重要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将以英语教学为突破口,探讨认知语言学理论为英语教学提供的新方法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非客观主义的经验主义哲学。认知语言学所提出的主要概念和研究对象有:语言范畴的形成、隐喻认知结构、象似性等。认知语言学学派认为,语义的形成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包括该词语在头脑中产生的情景。描写语义不仅需要语言知识,而且需要非语言的百科知识,因为语言能力是人认知能力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认知语言学派的三大基本假设[1]:
(1)语言能力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的一部分,所以语言并不是一个自足的认知系统,对语言的描写也必须参照人的一般认知规律。
(2)句法并不是自足的形式系统,在本质上是一个象征系统,所以句法分析不能脱离语义。
(3)语义描写必须参照开放的、无限度的知识系统,不能只用基于真值条件的形式逻辑来描写语义。
(一)基本范畴词汇教学
认知语言学通过研究人的经验和认识事物的规律,发现了语言中词汇产生、发展与习得的内在机制,反映了人类认识事物的有序性以及词汇在大脑中的作用。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范畴化理论提出人们在认知事物时,以范畴对不同的物种属类进行划分,并对其冠以各自的名称。语言的意义就在于用范畴化和概念化来认识世界。通常一个范畴是围绕某个具有典型特征的语义原型 (prototype)辐射而形成的,而各范畴之间的界限有时并不是十分明确的[2]。Rosh(1976)指出,基本范畴词汇是最先被幼儿习得的指称事物的命名性词语。因其具有简单和紧凑的特点,人们在指称事物时更偏向于使用基本范畴的词汇。基本范畴词汇不仅在日常语言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也具有重要意义。现在,许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出现认识误区,以为单词量的多少决定了英语水平的高低,盲目花大量宝贵时间死记硬背一些生僻词,结果生僻词用不上,基本词汇掌握得不扎实,影响了英语学习的效果。Ogden和 Richards提出的“基本英语”(Basic English)词汇表中涵盖了 850个常用词,其中包括 600个名词、150个形容词、82个语法词和 18个作用词 (operator)。这 850个单词的词义至少有18 416个,是通向通用英语 (general English)的基础。这些基本词汇与我们所说的基本范畴词汇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应的。词汇教学方案设计应注意把基本范畴词汇讲授作为词汇教学的首位,然后在讲其他范畴层次的词汇。在学生掌握经常作为词典定义词语的基本范畴词汇后,再学习掌握其他范畴的词汇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不断提高英语水平。
(二)词汇隐喻义的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词汇教学中,词语在本中的意义或其常用意义是教学的重点,而该词语的隐喻意义却很少被提及。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对词汇的理解掌握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而无法掌握词汇的完整意义,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的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知世界,特别是认识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识能力。”[3]
隐喻是用已知来表达未知,用有形表达无形,用具体表达抽象,是人们用来认识、思维和表达思想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词语的隐喻意义有两种,一种是在生活中应需要而灵活运用生成的,另一种是在语言中已被人们所接受的约定俗成的隐喻意义。应用了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通常注重基本范畴词汇的讲授,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基本范畴词汇常常被赋予各种隐喻意义。例如人体的身体部位、日月星辰、颜色、常见的动物、植物等就有丰富的隐喻意义。例如“head”的基本词义是“人、动物的头部”,隐喻意义为“首脑、首领”。此时,引导学生思考词汇的基本意义和隐喻意义之间有何种联系就应该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如果学生能够从词的基本含义出发,用认知模式进行推导,发现该词基本含义和隐喻意义之间的关系,无须死记硬背,就可以深刻理解掌握该单词的各种意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可以为学生从认知的角度讲授词汇语义的演变过程,改变以往枯燥、机械、孤立的传统词汇记忆模式,在极大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词汇背诵负担,真正做到理解掌握词汇的各种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脑将已有的知识构成一个认知结构,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多个范畴系统、区分不同范畴的规则和使各个范畴间相互关联的网络系统。而这些由不同范畴的知识构成的系统则称为“图式”[4]。图式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对过去经验的积极组织。在阅读过程中,当大脑接收到外界信息后,贮存在它记忆库中的图式便会被激活。如果被激活的图式与感知的信息相符合,图式知识就会对被感知的信息进行解释,读者就理解了这些信息。认知语言学的经验主义语义观认为,解释文本意义需要两类图式:语言知识图式和文化背景图式。语音、语法和语义知识构成语言知识图式化系统,解码表层意义;文化背景知识图式化系统则由读者的社会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个人经验等构成,以此为读者解码文本语言表面未提供的信息。能否正确理解一篇文章,取决于由贮存在大脑长期记忆中的这两类图式知识的相互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具有重要作用。Ru Mellhart认为:读者对输入材料中信息的理解建立在他是否具有相关的背景知识并能及时激活这些知识。否则,输入信息就激活不了应激活的图式,理解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对外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以此丰富学生头脑中的图式化系统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此外,在知识爆炸的现今社会,教授学生快速有效阅读的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将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应用到阅读教学中,实践的关键就是迅速激活考生大脑中的图式。认知语言学提倡在阅读中使用预读法,大脑从接收文字开始,不断地预测并根据新的信息来证实之前的预测。而预读可以让学生使学生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变为主动的信息推断者,猜想文章内容可能涉及的范围,进行头脑风暴,激发阅读兴趣,最终达到提升阅读速度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可以从认知的角度为英语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方法。该理论加深了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并为语言材料安排的先后顺序和教学程序的设置提出了可行性建议。认知语言学以经验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从意义出发,通过研究经验和认知的作用,揭示出隐藏的语言认知规律,为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实践开拓出一片新天地。相信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和应用,未来的教学也必将出现质的飞跃。
[1]刘洁.认知语言学 [J].自贡专科高等师范学校学报,2003,(2).
[2]陈倩.认知语言学背景下的英语词汇教学 [J].池州学院学报,2008,(1).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 [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201.
[4]孟宏.认知语言学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科技资讯,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