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杰出代表

2011-08-15 00:48李笑宇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哲学马克思主义

李笑宇

(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哈尔滨150025)

简述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杰出代表

李笑宇

(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哈尔滨150025)

在日本近代哲学发展道路上,产生了很多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如河上肇、广松涉、片山潜等。他们的研究一方面使日本逐渐正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另一方面,他们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与介绍,成为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来源。

日本;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国

任何一个学科产生都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而日本马克思主义者为它的创建与推广,历经了百余年的探索和研究。

一、“为萌芽时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送去唯物史观”——河上肇

之所以将河上肇放在本文的第一位,是因为他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及中国革命思想指导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本人在生前也对中国革命的动向发展抱有极大的热忱,坚信革命可以取得最终的胜利。

河上肇(1897—1946)是日本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经济学家、思想家。1902年,在东京帝国大学取得了政治学科学位,后留校担任讲师。1905年,河上凭借在报纸《读卖新闻》[1]上连载发表《社会主义评论》而声名鹊起,“千山万水楼主人”的笔名也开始被人们关注。

河上肇最早阐述唯物史观思想是在1912年发表的《唯物史观的立脚点》上,该文描述了其早期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他认为:一切事物是以“从外部的某个立脚点观察其外部形相得知的,所以唯物史观的世界,只能看见人类的外部形相,至于其内部情景这是完全不能看见的”。还有“运动原因是在物体外部去寻求……科学的世界是因果的世界”。我们可以看出早期的河上对唯物史观的理解还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也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他本人也是经历过数次重大的思想转折,才踏上了正确的哲学批判道路。1921年8月,河上的《唯物史观研究》发表,这是他《自我清算》之前的代表作品。此文尚未解决《唯物史观的立脚点》中出现的诸多错误:将唯物史观与哲学的经济史观相背离,错误地用因果关系概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但此时的河上,已经坚定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信念,这也为他后来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打下了基础。1927年开始连续发表的《关于唯物史观自我清算——改正过去发表的观点谬论,兼答福本和夫氏的批评》是河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当中的里程碑,他说:“因为那个时候已经渐渐明白了辩证唯物论。”《自我清算》的前三部以后,河上逐渐认清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原意,并在第四部肯定了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以及对唯物史观的定义,什么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等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河上肇一生著作颇丰。其中有30余本被翻译成中文。影响较大的有,《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劳动与资本》、《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著作和译文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有相当一部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都是受河上的影响,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原理运用到革命当中。《资本论入门》是河上肇的最后一本书,这本书代表着他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高峰,河上融汇了多年的实践体验,引导读者学习马克思主义,它的中文译本不仅对中国研究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学说起了重大作用,还武装了中国千千万万革命者的头脑。

1932年,53岁高龄的河上加入日本共产党,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挑起了日共进步刊物《赤旗报》[2]的编辑重担。两年后,不幸被捕,在狱中,军国主义的折磨与花言巧语并没有让他屈服。他在自传中写道:牢狱生活并不能动摇我花了30年时间才建立起来的毕生信念。虽然身在狱中,他仍然关心着中国的革命动向,敌人用中国共产党被剿灭的谎言来劝他投降,河上虽然震惊,但不肯相信。6年后,一代哲学大师在京都孤独地去世,享年68岁。

河上肇一生为劳苦大众的利益而奋斗,为社会主义革命摇旗呐喊。是日本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使者。

二、“东方马克思主义的第一缕光”——片山潜

片山潜(1859—1933)是日本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也是日本共产党的创始人与领导人。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但其为日本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民主运动作出的伟大贡献,仍牢牢地记在人们心里。

1859年12月3日,片山潜出生于冈山县久米郡弓削村。童年家庭贫苦,4岁的时候,父亲突然出家为僧,由母亲将其抚养成人。1884年,片山赴美国求学,一边靠打工的微薄收入艰难地生活,一边还要努力学习,最终获得了两个硕士和一个博士学位。1895年,片山回国,开始并参加领导社会主义运动,了解下层民众的生活。1914年,片山重回美国,加入共产国际。1919年起,参与参加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等国的共产党创建活动。1922年领导创建日本共产党。1927年与1929年两次参加世界反帝国主义大会,严厉指责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批评国民党的反动。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时期,片山积极领导日本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作斗争,1933年病逝于莫斯科。

1903年,片山潜结合自己7年的政治斗争写下了《我的社会主义》[3]一书,阐述了他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与认识,后来此书被列为明治时期社会主义理论三大著作之一。在书中他指出,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革命斗争的焦点是政权问题,社会主义是全人类的理想。1906年,片山在为社民党起草党纲的时候指出:“本党主张社会主义。”1917年,片山的《日本工人在运动》一书在芝加哥出版,他开始清楚地认识到,单靠选举、投票等手段并不能改变工人的命运。1920年《我的社会主义》第二部出版,新书阐述了片山的思想变化,他强调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专政的必要性,并推崇列宁的思想。1922年,片山开始起草《日本共产党纲领草案》并认真分析日本革命的本质。

片山一生为国际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极为关注中国革命的动向。卢沟桥事变后,片山写信给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委员会,要求制裁侵略,支援中国。1925年,中共四大召开之际,片山从莫斯科赶来参加,在听完与会代表的发言之后,对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中国革命的未来作了科学的预见。如今,片山潜的预言都已实现,中国人民、世界人民都不会忘记这位革命先驱作出的卓越贡献。

三、“广松哲学”的创始人——广松涉

广松涉(1933—1994)出生于日本福冈县柳川市,毕业于东京大学哲学专业,是日本著名的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研究者。

广松的政治思想颇受身为共产党员的母亲影响。1946年,13岁的广松加入了日本青年共产主义同盟。1949年4月,刚刚步入高中的广松加入了日本共产党。1950年,日共分裂,广松加入了国际派,1951年国际派的“全国统一议会”解散后,开始参与全日本学生自治总联合会的活动。自福冈县立艺习馆高中退学后,辗转进入东京大学哲学专业学习[4]。虽然广松涉对费尔巴哈抱有极大的兴趣,但还是听从指导教官的劝导,专心研究康德。之后又考取了东京大学的博士,在修完博士课程后选择了退学。

1967年,广松涉凭借《初期马克思像的批判的再构成》一文,在理论界崭露头角。1969年9月20日,他的第一本论文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出版,与传统的研究不同,本书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1972年10月15日,标志着广松哲学体系建立的《世界的共同主观性存在结构》横空出世,以共同主观性论、四肢结构论等独特的阐述获得了读者的好评。1981年《存在与意义》第一卷出版,随后又是第二卷,1994年,长期受癌症折磨的广松溘然长逝,第三卷未能完成,为他的推崇者与广大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广松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一方面,他呼吁研究马克思要回到文献学,要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原貌;另一方面,他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与现实的关系。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称赞他是超越“京都学派”创始人西田的哲学家[5]。广松涉的一生是曲折的,作为一个学术界的“异类”,他的一生是在激烈的斗争中度过的。数十年以来,其饱受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教科书以及日本共产党的攻击,为此付出了退党、屡遭恐吓的代价。可最终,为20世纪日本马克思主义理论界赢得国际声望的,却正是广松涉,这不能不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日本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远不止这三位,如幸德秋水、望月清司、永田广正等都是日本马克思主义史上的杰出人物。基于篇幅有限,在这里就不能一一介绍了。日本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作为一个新的课题,正在逐渐被我们所接受,日本马克思主义者作出的卓越成绩也越来越为我们所了解。对日本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也将受到它应有的重视。

[1]杨春贵.中日学者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79:120.

[2]陈嘉映.语言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9.

[3]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222.

[4]卞崇道.现代日本哲学与文化[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20.

[5]朱谦之.日本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75-182.

A81(313)

A

1001-7836(2011)04-0003-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1.04.002

2010-08-12

李笑宇(1985-),男,黑龙江哈尔滨人,2008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哲学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
唯物史观与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