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娟
(西藏大学 文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研究初探
牛 娟
(西藏大学 文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西藏少数民族地区汉藏双语教育蕴含着促进藏民族文化传承、增强民族认同感、维护地方和谐稳定的重任。但西藏汉藏双语教育研究的现状较为薄弱,应为之积极开展相关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双语教育;研究;途径;综合
国内外双语教育的多年实践证明,实施双语教育是多民族多语种国家解决国家一体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化之间的矛盾冲突、实现多元文化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实施双语教育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民族政策之一。换句话说,双语教育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能否得以有效地开展是关系到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各民族能否紧密团结、众志成城的大事。
1.西藏少数民族地区汉藏双语教育历史回顾
西藏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生活着200多万藏族同胞,是藏民族的主要聚集地,他们同内地的文化交流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石器时代。新中国成立后,西藏地区的藏汉双语教育己成为我国民族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已经落实到了民族教育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地区双语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全球化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作为祖国西部边陲的西藏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在政治领域则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反分裂”的斗争始终贯穿于整个西藏的政治生活之中。在这种政治氛围之下,西藏地区汉藏形式下的双语教育问题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国内外视听的焦点。在西藏地区推行以普通话为主要形式的双语教育是为了使藏民族通过学习主流文化以便掌握现代知识、科学技术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大家庭,较好地保留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沿袭,分享现代化社会文明成果,还是像美国实质所追求的一元文化倾向那样,消除、破坏藏民族的文化传承,介于这一主题展开大量的、生动的、有针对性的实践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及紧迫性。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在双语教育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发表了数量宏大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对双语教育学科体系的建构和双语教育的实践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这些前期的重要成果大多数谈论的是英汉双语教育,涉及汉藏双语教育的研究比较少,涉及西藏特色双语教育的研究则更少。
第一,就研究工作者而言,科学理论水平高的专家学者几乎没有介入到西藏双语教育的研究和指导工作中,主要的研究人员是中学双语教师,他们有丰富的基层教育实践,但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理论支撑,文章缺乏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系统性。
第二,从研究内容来看,目前少数针对西藏双语教育的学术论文大部分局限于双语教学过程中的语言学习的技巧探讨和教学的策略问题,极少从特定地区、特殊人群的语言态度、文化背景以及学前双语教育、立法保障等方面入手研究。
第三,从研究手段来看,在有关西藏双语教育的研究中,从语言学、民族学角度进行研究的较多,而将语言学、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人类学等学科综合在一起予以系统研究的目前还没有。
1.研究范围和目的的界定
西藏少数民族地区汉藏双语教育研究因为仅仅涉及到西藏这一单一的藏民族主要聚集地区,所以它又是一项针对特定地域、特定民族所进行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个案研究。
对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藏汉双语教育所做的特定研究,在于找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一般规律,为我国其它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研究提供有益的实证研究,并可为其它藏族聚集地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直接的佐证。
2.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
有媒体称,2018年度中关村论坛上,雷军透露,小米的国际化越来越顺利,目前已经进入82个国家市场,国际化收入占比已经超过36%。他在第五届互联网大会上也明确提出了5G商用手机的发布时间——将于明年三四月份在欧洲发布。
第一,利用田野调查法对西藏6市1区的相关部门、教学单位以及个人进行实际访谈和问卷调查,调查者从中可以深入地了解该地区教育的整体现状和实施汉语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实际情况,获取第一手的真实材料。
第二,运用历史法探究西藏地区双语教育的历史演变有助于研究者阐述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第三,该研究涉及到政治学、民族学、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因而应该利用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综合上述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第四,比较法研究是研究者固有的一种视角或具体的方法,通过对西藏地区解放前后双语教育状况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可以更容易找出民族双语教育的内在规律,探索西藏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发展途径。
第五,文献法的使用将有利于研究者更加便捷、准确地掌握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发展特别是汉藏双语教育的历史、现状、语言生态环境等,而且还可以让研究者更加方便地对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归类和分析,并将这些资料作为研究的基础。
第六,双语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教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运用因素分析法可以有效地分析影响西藏双语教育的诸多根源。
3.突出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研究的特色
一是要使对策、建议要有针对性。在回顾西藏地区双语教育历史的前提下,详细分析双语教育在该地区开展的现状,找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并从改革西藏现有的双语教育模式,提高学校的双语教学质量,提升家庭双语教育和社会双语教育功能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其中对于学前儿童的汉藏双语教育研究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亮点。
二是要使政治立场鲜明。相关研究应有力地反击“汉藏双语教育毁灭藏民族文化”的观点。应通过实证详细地阐述双语教育在促进西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不可替代性作用,以及在促进藏民族文化传承,增强民族认同感,维护地方和谐稳定所起到的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政治意义。
三是要突出时效性。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温家宝就西藏双语教育问题作出重要指示:“积极推进双语教育,实施农牧区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积极支持双语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双语教师综合素质”。这次讲话给西藏地区的藏汉双语教育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为大力开展相关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政策支持。研究者应因势利导紧密围绕会议精神积极开展西藏地区双语教育研究,努力通过从双语教育的目的、意义、内容的阐述上、从西藏地区双语教育的历史演变上、从西藏双语教育的影响因素上以及改革现有双语教学形式等方面,探求西藏地区双语发展策略,深化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改革,并最终达到“以正视听”的重要目的。
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间的交流,是形成双语现象的最主要原因,这就决定了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由于历史的演变以及人口、经济等因素,形成了我国以汉语——普通话作为族际语言的现状。因此,西藏地区藏民族一方面通过学习藏语言与文化从而较好地保留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沿袭,同时,又要通过学习通用语——普通话,以便可以顺利进入主流文化的现代社会。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工作者必须秉承历史重任,掌握时代脉络,把握现实意义,从不同的角度为破解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育的瓶颈而努力展开相关研究。
[1]戴庆厦,滕星,等.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概论[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
[2]马学良,戴庆厦.我国民族地区双语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民族研究,1984(4).
[3]王洪玉.甘南藏汉双语教育厉史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4]吴正彪.双语教育在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作用 [J].民族教育研究,2010(2).
G75
A
1671-8275(2011)05-0053-02
2011-09-16
牛娟(1977-),女,河南南阳人,北京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西藏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责任编辑:张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