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理论对英美文学课堂外语学习焦虑的启示

2011-08-15 00:44:59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作品外语

杨 博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接受美学理论对英美文学课堂外语学习焦虑的启示

杨 博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文章以接受美学理论为依据,针对外语学习焦虑对英美文学课堂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接受美学理论;英美文学;外语学习焦虑

作为对结构主义文本中心论的反拨,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联邦德国出现的一种文学美学思潮。接受美学既不是美学中美的本质或美感一般形式的研究,也不是文艺理论的鉴赏批评研究,而是以读者的文学接受为旨归,研究读者对作品接受过程中的一系列因素和规律的理论体系。

外语学习焦虑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xiety)是一种在非母语的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紧张和畏惧感。有别于特质焦虑 (trait anxiety)和状态焦虑 (state anxiety),外语学习焦虑是一种情境特异性焦虑 (situation specific anxiety),是外语学习者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出现的主观上不适的体验[1]。Horwitz对外语学习焦虑的定义是:一个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的、在这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显著的自我知觉、信念和情感情节[2]。Horwitz指出,对课堂环境下的学生而言,外语学习焦虑主要和三方面有关,一是交流恐惧(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主要表现为个人与他人在焦虑前所产生的恐惧或焦虑程度;二是考试焦虑(test anxiety),表现为带着恐惧心理来看待考试成效不佳的倾向;三是负评价恐惧(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即为担心他人会对自己做出负评价的畏惧心理。适度的焦虑对外语学习起促进作用,过度焦虑则会阻碍外语学习。

一、英美文学课堂中的外语学习焦虑

外语学习焦虑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国内外对外语学习焦虑的影响可谓众说纷纭。近来有不少研究者认为外语学习焦虑也会对外语学习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他们认为,积极焦虑可以有效促进学习者尽全力地完成学习任务。而对于外语学习焦虑的负面影响,许多专家学者都达成了共识,存在外语学习焦虑的学生除了具有焦虑的一般性心理和生理特征反应如掌心出汗、胃部不适、心跳加快、注意力难以集中、失眠等反应外,外语学习上的典型特征具体可表现为发音变调,把握不住语言的声调,对课堂语言活动采取逃避的态度,甚至逃课等。

外语学习焦虑对英美文学课堂的影响经笔者调查研究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教学内容重史轻文,倾向于教师的“一言堂”,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时代背景,作者介绍,作品梗概,作品主题等,而考试也多以这些内容为重。实际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很难形成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观点与见解。2.课堂教学手段单一,忽视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中,教师把罗列的一大堆文学知识以“填鸭式”强加给学生,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基本忙于埋头记笔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根本无存谈起。3.学期考核方式单一,学生在临考前,都存在“临时抱佛脚”现象,直接导致英美文学课程成了学生的“背诵课”。这种现象严重背离了英美文学课程设置的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极为不利。

二、接受美学理论对英美文学课堂外语学习焦虑的启示

(一)营造良好的文学课堂学习气氛 姚斯在《挑战》中提出了自己的接受美学基本思想和理论格局,他认为应该把文学史看成文学效果的历史。文学史是作家、作品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史,是文学被读者接受的历史。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并不是客观的,而是与读者的价值体验密切关联。这一思想理论的成果推广到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文学史的讲授应与文学作品的讲授并重,文学史能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文学发展的脉络,了解各个时期文学发展的规律、文学流派、文学特征;文学作品的讲解与分析则让学生从实际亲历语言环境,了解作品思想,体验不同时期不同的文学特征。文学作品渴求读者阅读,希求与接受者的对话。这就要求教师应注重传授文学批评理论,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文学分析能力的提高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主动性,使他们去思考、体验,学习用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去解读作品。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姚斯认为,文学作品并非与读者无涉的客观存在。创作作品既非文学活动的终点,也非文学活动的目的。作品总是为读者而创作,文学的唯一对象是读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针对某一作家或某一作品的某一方面鼓励学生在大量查阅资料,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课堂讨论和研读报告。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还可以使他们在活跃的气氛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文学课堂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文学课程涉及内容繁多,各个时期文学发展的规律、文学流派、文学特征、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身世、经历等情况,教师即使将黑板写得满满也难以全部写清,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英美文学原著,语言难度大,篇幅长,我们通过播放英美文学名著光碟,就能克服作品阅读时间紧迫的困难。在播放英美文学名著光碟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设置多个层面的思考题,展开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结合课本、影片加深对原著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避免了在课堂上以单纯观看电影代替文本阅读的现象,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主动性,使他们增加了对作品的理解力。

(三)改革单一的考核方式 在姚斯看来,每个读者天资、经历和修养不同,作品就会对每个人呈现出不同的意义。不同的读者总是从他所受教育的水平,他所处的地位和情况,他的生活体验和经历,他的性格、气质和审美趣味,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出发去阅读作品。因此,文学的历史就不仅是作家和作品史,而是作品的效果史。在实际教学中,改革单一的考核方式可以避免学生在临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学生的最终成绩可由平时作业、课堂参与讨论情况、期末学期小论文和闭卷考试结合起来。平时作业可包括撰写阅读心得、翻译英美诗歌、续写故事、分析文学作品等。同时,为了更好交流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经验,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学课外活动,如建立文学社团,开展英语诗歌创作、朗诵比赛,改编英美文学原著,进行戏剧比赛等。

接受美学以研究读者对作品接受过程中的一系列因素和规律,以读者的文学接受为旨归,确立了以读者为中心的美学理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效地应用这一理论对于解决英美文学课堂外语学习焦虑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

[1]MACINTYPE P D.GARDNER R C.The Subtle Effects of Language Anxiety on Cognitive Processing in the Second Language[J].Language Learning,1994,44(2).

[2]王美玲,崔久军.外语学校焦虑的影响及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发[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3]刘俊玲.论大学生的外语焦虑与外语教学[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1997,(2).

H319.39

A

1003-8078(2011)05-0067-02

2011-09-03

10.3969/j.issn.1003-8078.2011.05.22

杨 博(1983-),女,宁夏银川人,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助教,硕士。

宁夏大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NDSK-64。

责任编辑 张吉兵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作品外语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3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大山教你学外语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09
大山教你学外语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语文知识(2014年12期)2014-02-28 22:01:18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海峡姐妹(2014年5期)2014-02-27 15: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