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

2011-08-15 00:44:59王金禾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文体课文

王金禾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

王金禾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缺失,以及不能抓住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和文体特征进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只有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在小学语文学教学中抓住儿童文学课文的美学特征和文体特征,才能真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关于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和热门的话题了,早在新《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及新小学语文教材推行使用之际,这一话题就曾经引起过教育界和儿童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而且,伴随着各种讨论之声,各地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也曾如火如荼地展开,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在新《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及新版小学语文教材推行使用了近10年的今天,当我们再一次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和盘点今天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时,我们发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或缺失。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师和语文课堂教学两方面对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作一透视,并就其解决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现状:缺乏应有的儿童文学素养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是否具备应有的儿童文学素养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70%以上的课文是儿童文学作品,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然而,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儿童文学素养的现象普遍存在。10年前,随着新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推行使用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资源地位的大幅度升级,这一问题曾严峻地凸显出来。为解决这一问题,语文教育界和儿童文学界曾共同努力,合力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如部分师范院校恢复或增设了儿童文学课程,一些教育机构组织了各种规模的儿童文学培训班等。这些举措,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确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发现,这些努力对于从整体上提升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仍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儿童文学素养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笔者通过对湖北黄冈地区部分县市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情况的调查发现,小学语文教师普遍缺乏儿童文学素养的现象在该地区仍然较为严重地存在。调查结果显示,职前比较系统接受过儿童文学学习的教师仍然寥寥无几,职后接受过儿童文学培训和通过自学掌握有一定儿童文学知识的人数比几年前略有增加,但仍然为数不多,所占比例不大,大部分教师职前既没有接受过儿童文学的学习,职后又没有接受过任何相关的培训,也没有自学过儿童文学的有关知识。这些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缺乏儿童文学理念以及现代的儿童文学观。缺乏儿童文学理念及正确、现代的儿童文学观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第二,缺乏儿童文学的理论素养。不少教师的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缺乏,对诸如儿童文学的内涵、美学特征、体裁形式及特征、功能价值等这些基本的儿童文学知识知之甚少。第三,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视野狭窄。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视野狭窄,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缺失以及阅读视野的狭窄,使得不少教师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比较低下。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不能抓住儿童文学的特征进行教学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有:

1.没有抓住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进行教学。因为特殊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作品拥有不同于成人文学的独特艺术个性和美学品格。但是由于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缺失,导致了对儿童文学独特美学个性的无知和漠视,使得教师在讲授儿童文学课文时不能抓住儿童文学课文的美学个性进行教学。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儿童文学课文教学的工具化。不少教师将儿童文学课文视作非儿童文学课文进行教学,采用传统的“字词句篇”的教学方法,将教学重心放在对字、词、句、意的认读讲解,及结构层次的分析、思想意义的归纳上,使儿童文学课文的教学完全工具化,去审美化。第二,儿童文学课文教学的成人化。把儿童文学作品完全视同成人文学作品,用分析成人文学作品的思路和方法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用成人的心理和思维去对待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人和事,用成人社会世俗、功利的观念去解读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内涵,使儿童文学课文的教学成人化和功利化。

以上诸种现象导致的结果至少有二:第一,使充满儿童情趣的儿童文学课文被分解得支离破碎,剥离掉了儿童文学课文的审美性,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作用难以实现。第二,把理应为情趣盎然的课堂教学变成了枯燥乏味的说教,使语文课堂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使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课的兴趣。

2.不能抓住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进行教学。儿童文学文体意识的淡薄、文体知识的缺乏,使得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性地将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视作同一种体裁,纳入同一种教学模式,用千篇一律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对儿歌和儿诗这两种文体的教学处理,很多教师就存在偏差和失误,把它们当做同一种文体并用同一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现象很普遍。再如对童话这一文体的教学,许多教师能把握它的“叙事性”、“故事性”、“虚构性”、“幻想性”、“夸张性”等文体特征,但对于更深入的文体知识内涵就比较欠缺。如对童话“夸张”的理解,很多老师就很不深入,甚至出现错误,很多教师将童话中的“夸张”当做其他文学形式中普遍通用的一种修辞技巧,而没有认识到童话中的“夸张”不是语言修辞层面上的所谓修辞技巧,而是写作范畴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是童话必用的一种表现技巧,童话的幻想依赖于夸张而得以实现和彰显。而且,童话中的夸张是一种强烈的、极度的、全方位的夸张,它渗透在作品的各个环节之中,包括故事情节的营构、人物形象的刻画、环境的设置、气氛的渲染、细节的描写等方面。对童话“夸张”理解的失误,直接影响到教师对童话课文“幻想性”文体特征的理解和把握,如在分析课文时过于注重微观的分析理解,而不善于从宏观上把握驾驭,对细节的分析过于具体化,对人物言行的评判追求真实可信,对童话内涵的理解过于世俗化,其结果是导致童话想象张力和想象空间的被挤压。而想象就是童话的翅膀,童话如果失去了想象,如同折断了翅膀,就不能在学生的心空中飞翔。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对策

(一)提升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欲要真正发挥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作用,加强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是关键。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呢?

1.树立正确的儿童文学理念,建立现代的儿童文学观。小学语文教师要自觉树立正确的儿童文学理念,建立现代的儿童文学观。首先要比较全面而深入地领会儿童文学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的童文学理念,建立与现代先进的儿童观、儿童教育观相一致的儿童文学观。要确实把握儿童文学是“现代社会为满足儿童的独特精神需求和成长而专为儿童创作和提供的特殊文学品种”这一深刻内涵。对于这一概念,我们要明确以下三点:第一,儿童文学是文学大系统中之一种,与其它所有的文学形式一样,它是通过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作家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的语言艺术;第二,儿童文学是“儿童”的文学,其读者对象是未成年的儿童,而儿童是独立的精神个体,有着特殊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儿童文学就是成人为满足儿童的这些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而创作的文学,它对于儿童的精神及心灵的成长“具有审美、认识、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第三,由于儿童在年龄、生理、心理、思维、审美趣味等方面具有特殊性,所以儿童文学在艺术构成上“是以儿童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具有“适合儿童接受”并为儿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1](P3-4)

2.大量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提高对儿童文学的感悟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小学语文老师要提升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还要阅读大量的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在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进程中,产生过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我国儿童诗人张继楼、任溶溶的儿歌和儿诗,曹文轩的儿童小说、张天翼、郑渊洁的童话;意大利作家罗大里、瑞典作家林格伦、英作家刘易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童话等,这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渗透着作家对儿童的理解和认识,教师通过阅读这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能拓宽自身儿童文学视野,丰富对儿童文学的感性认识,提高对儿童文学的感悟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儿童文学课文的教学能力,还能帮助教师进一步认识儿童、走近儿童,不断调整、校正对儿童的认识。

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在树立了正确的儿童文学理念和儿童文学观、具备了系统的儿童文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感性阅读经验,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教材中的儿童文学课文,小学语文教学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抓住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和文体特征进行教学

1.抓住儿童文学课文的美学特质进行教学。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是指“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术品性”,与成人文学相比,儿童文学最为独特的美学特质是儿童情趣。

处于人生黎明时期的儿童,生命呈现出最本真最自然的状态,他们思维独特、想象丰富、思想单纯、感情纯真,儿童情趣就是儿童的“想象、思想、感情等心理状态及与之相应的行为、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反映。”[2](P287)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儿童情趣对儿童读者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对儿童的身心成长能产生积极作用。当儿童阅读到富有儿童情趣的文字时,就会产生快乐、激动、向往、渴求等积极的情感体验,而这一情感体验的过程,就是儿童文学对儿童悄然产生影响的过程。正如儿童文学前辈陈伯吹所说:“只有当孩子们因了作品的艺术兴趣,诱发了内心的快乐和共鸣,纵声地大笑,或是会心地微笑的时候,才能敞开心门让作品中的教育意义得到畅通无阻地登堂入室,发生深刻的作用。”[3](P23)这里的“艺术兴趣”,指的就是儿童情趣。因此,我们说,小学语文教学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抓住儿童情趣是一个关键。

那么,教师如何把握儿童文学课文中的儿童情趣呢?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课文中的儿童情趣。儿童情趣总是渗透在课文的内容之中,有的是通过儿童的心理活动、语言、神态、行为动作、处事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来,有的是通过戏剧化的儿童故事情节和儿童生活细节表现出来,有的则是蕴含在对儿童纯真美好情感的抒发之中,有的是从以上诸多方面同时表现出来。如人教版第四册中的《妈妈的爱》一文,其浓郁的儿童情趣就是通过“夏夜打扇、雨中送伞”等几个充满生活情趣小事的描写及对儿童纯真美好感情的抒发而表现出来。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有不少洋溢着浓郁儿童情趣,如人教版第二册中的《小狐狸卖空气》、《六个孩子七个坑》、《小猴子下山》、第三册中的《捞月亮》,第五册的《小摄影师》等,它们的教学,都需要教师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用儿童特有的思维去思考,用儿童特有心理去体会,用睿智的眼光去发现挖掘。其次,教师还要善于以儿童情趣作为突破口,设计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体味作品中的儿童情趣,激发学生的童心,体验学习的快乐。

2.抓住儿童文学课文的文体特征进行教学。抓住儿童文学课文的文体特征进行教学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抓住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进行教学呢?

首先,要了解儿童文学文体系统的构成及分类情况。由于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儿童文学文体系统的构成与成人文学不同,儿童文学文体形式更为独特,其划分也更加细致,有儿歌、儿诗、童话、儿童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戏剧、儿童科学文艺等多种体裁形式。教师应该了解这些文体形成的内外部因素、分类形成的特点、分类的依据、原则和方法等。第二,要了解和掌握各种文体的特点、相互之间的区别及其与相应的成人文学文体的区别。与成人文学相比,儿童文学的各种体裁在形式、语言、风格特征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独特性。如儿童文学的儿歌、儿童诗与成人文学的诗歌同为韵文类文体,都讲究语言的音乐美,但儿歌和儿童诗对语言的音乐美的要求更高,而且在用韵和节奏等方面都表现出与成人诗歌不相同的风格倾向。同时,在儿童文学文体系统内部,二者也有明显区别:从侧重点上看,儿歌侧重于“歌”,儿童诗侧重于“诗”;从写作目的上看,儿歌侧重叙事,强调的是游戏娱乐、对日常事物的认知、语言能力的培养等外在的作用,儿童诗则注重写意和抒情,强调的是从内在对儿童心灵、情感进行陶冶;从语言运用风格上看,儿歌讲究语句的顺口自然,追求“俗”味,儿童诗遣词造句更为凝练,讲究“雅”趣;从对音乐美追求的程度和表现方式上看,儿歌更为追求音乐性,且其音乐性鲜明地表现在外在形式上,如和谐的音韵,整齐的句式,自然天成的节奏等,儿童诗的音韵、句式、节奏则都较为自由,其音乐性主要体现在内在情感的流动之中。第三,教师要善于根据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既然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有着不同的特点,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就应该针对不同的体裁的课文设计出不同的教学重难点和合理的教学方法。例如儿歌和儿童诗的教学,因为同为韵文体,就应该抓住韵文的特性进行教学,教学方法可选择颂读法,以引领学生感受作品的音乐美。但因为二者文体特征不同,教学的侧重点和方法就应该有所不同。一般地说,儿歌的教学重点可放在语言训练上,教学方法可选择“念唱”与游戏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的快乐中充分感受到诵唱儿歌的趣味。儿童诗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对意象的理解领会和诗歌想象空间的拓展上,教学方法可采用反复诵读与播放音乐、图片等辅助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诵读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教师范读、教读、配乐朗诵、学生分角色朗诵或分组比赛朗诵等,播放音乐、图片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诗情画意的氛围,而且音乐和图片能对学生的视听器官进行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

抓住儿童文学课文的美学特质和文体特征就等于找到了课文教学的核心所在,就能把握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课文的内在底蕴和精神实质,找到语文教学的突破口,儿童文学课文的审美教育功能才能充分发挥。

[1]方卫平,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五院校合编.儿童文学概论[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

[3]陈伯吹.儿童文学简论[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

G623.2

A

1003-8078(2011)05-0147-03

2010-12-15

10.3969/j.issn.1003-8078.2011.05.52

王金禾(1966-),女,湖北罗田人,黄冈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

湖北省教育厅项目,项目编号:07BY026。

责任编辑 张吉兵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文体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海峡姐妹(2019年11期)2019-12-23 08:42:20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学生天地(2019年36期)2019-08-25 08:59:44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32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创作(2017年3期)2017-06-19 16:41:20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5期)2014-02-28 21: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