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句式翻译题看语法衔接

2011-08-15 00:44黄静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省略语篇原文

黄静

(淮南师范学院 外语系,安徽 淮南 232001)

从半句式翻译题看语法衔接

黄静

(淮南师范学院 外语系,安徽 淮南 232001)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后,新增的半句式汉译英题对考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Halliday和Hasan的语法衔接分类为基础,并参照Hoey的定义,通过大量半句式翻译题的分析,指出翻译时,要注意分析原文的衔接手段,然后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以保持译文的连贯。

半句式翻译;语法衔接;连贯;翻译策略

衔接(cohesion)理论是语篇分析理论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术语。“语篇”的英语术语是discourse,Cook认为语篇是“一连串有意义的,完整的,为一定目的服务的语言。”[1]Nunan认为语篇是“对交际时间在语境中的阐释。”[2]“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研究的是交际中的语言,它涉及的是语言与它的使用情景之间的关系。而衔接既可以存在于句子之间也可以存在于句子之中[3],只是由于句子内部的语法结构的衔接关系密切,较少引起注意。翻译活动所处理的不是一个个孤立的词句,而是由互相关联和制约的词语的句子,为了一定的交际目的,按一定的格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语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承担着对原文进行改造与再现的任务和义务。不同语言的衔接手段各有千秋,对原文衔接手段的认识,并不意味着一定获得衔接手段得体、逻辑性强、连贯的译文,因此,译者对译出语和译入语的衔接手段都要有深入的了解。

一、衔接理论的定义

1976年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Hasan)夫妇出版了 《英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书中关于衔接的定义,他们认为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它指形成语篇的各种意义关系。(It refers to relations of meaning that exsit within the text,and that define it as a text.)指出:“当在语篇中对某个成分的解释需要依赖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便出现了衔接”(where the interpretation of some element in the discourse is dependent on that of another.)[3]。Hoey认为衔接是语篇内句子里的某些词或语法特征,是能将该句与它前后的句子连接起来的手段和方式,一个语篇就是靠各句中这些成分的出现组织或创造出来的,读者对这些成分的理解需要借助周围的句子。[4]韩礼德和哈桑将衔接手段分为语法衔接 (grammatical cohes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其中,语法衔接分为四种:指称(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和连接(conjunction)。本文将依据韩-哈的分类并借助Hoey的定义来讨论衔接在日常短句翻译中的应用,这里所述短句是指如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半句式翻译题中所涉及的句子,或者日常短对话。

二、半句式翻译题中的语法衔接

(一)语法衔接

语法衔接也称为句法衔接,其本义是借助构造句子的语法手段,即标志词语之间结构关系的因素来实现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这种因素可以是一些具有语法功能的词语,或词语的特定语法形式,也可以是并无特定词语的结构形式。[5]

1.指称

Halliday和Hasan认为指称衔接有三种类型:人 称 指 称 (personal reference), 指 示 指 称(demonstrative reference) 和比较指称(comparative reference)。

人称指称是指运用话语情景中的功能,通过人称的类别表现的指称。人称指称包括第三人称代词如(he,she,him,them 等)及其相应的限定词(如his, her, their等) 和所有格代词 (如 his, hers,theirs等)。只有第三人称才具有固定的语篇衔接功能,因为第三人称代词主要用于回指,而第一和第二人称形式分别是发话者和受话者,所以一般不具备语篇衔接功能。

例(1)The manager never laughed;neither______.(她也从来没有发过脾气)

本题为2010年6月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第88题。人民网参考译文:had she lost her temper.其中 “she”和 “her”都为人称指称, “she”为第三人称代词回指前面的 “the manager”而 “her”为相应的限定词,他们都具有衔接功能,用以保持译文的连贯。

例(2)The 16-year-oldgirldecidedtotravel abroad on her own despite____________.(她父母的强烈反对)

本题为2010年6月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第91题。参考译文:her parents’strong opposition (沪江网校版)或者 the strong opposing from her parents.(帮考网版) 无论是用 her parents’(所有格)还是用her parents(第三人称代词),只要译文合理并指明是16岁小女孩的父母则译文都能称作衔接手段合理的译文。若例(1)(2)翻译时去掉相应的人称指称则必然会表达不清并使全句产生歧义。

指示指称是运用在远近程度上的不同位置表现的指称包括(here, there, this, that, the 等)。

例(3)George called his boss from the airport but it____________.(接电话的确是他的助手)

本题为2011年6月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第90题。参考译文:was his assistant who answered the phone或者 turned out that his assistant picked up the phone.(考试吧版)上例中斜体词都是指称词,它们有一定的所指对象,这些对象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也可以存在于说话者和听话者的共有知识中,所以我们不难看出第三人称单数是英汉语篇衔接的重要方式。参考译文中前者将指称词it看作强调句的结构词之一“It is…who…”而后者将it看作后半句的形式主语,两种翻译都将it这一指称词的衔接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故这两种翻译有异曲同工之妙。

比较指称是运用相同或相似性表现的间接指称。其中分为一般比较 (如 same,equal,such,similar, other, different)和特殊比较(如 more fewer,less,better)等比较级形容词和副词。

例(4)No wonder____________.(你现在形体这么好)。(《大学英语教程》第二册北京大学出版社第33页)

参考译文:why you are in such a better shape now.译文中such为一般比较指称词,而better为特殊比较指称词,这两词的使用,精确地描绘出“你”形体由不好变好的过程。 另外,由于汉语中没有关系词,而英语区别于汉语的重要特征就在于英语中有关系词。 根据增词法 “在翻译时按意义上(或修饰上)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词来更忠实通顺的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6],对于上例所述情况,汉译英时应增补相应的关系词“why”以保持合理衔接、译文顺畅。

2.替代和省略

Halliday和Hasan曾把省略和替代作为两种衔接手段处理,即替代是一个项目代替另一个项目的过程,而省略是省略一个项目的过程。[3]但同时指出,省略实际上是零位替代的形式。后来Halliday把两者合并为一类。省略指篇章中句子或小句中一些基本结构成分的缺省,替代和省略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前者有替代词,后者没有,因而省略被称为零位替代。[7]在英语中,替代项可以用作名词,动词或小句。与之相对应有三种形式,即名词性替代(如 one, ones, same)、动词性替代(如 do )和小句性替代(如 so, not)。

例(5)A:I really wonder why you camp so often why go and live in the woods in a tent when you have a perfectly good apartment?(为什么放着相当不错的公寓不住偏偏去树林中搭帐篷住?)

B:Not only me.____________.(这个国家的大部分人都如此)(《大学英语教程》第四册北京大学出版社第63页)

参考译文: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in this country do.(动词性替代)。本句中 “do”的使用是动词性替代的良好体现,并与前面的说话者形成衔接。若译文改为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in this country are like this”,虽然意思也表达完整,但不如 “do”简洁,表现力不佳。

例(6)The university authorities did not approve the regulation,____________.(也没有解释为什么)

参考译文:1.nor did they make any explanation或者 2.nor did they give the reason for doing so.(小句性替代)(考试吧版)3.and didn’t explain the reasons either(新东方版)4.without any explanation 5.giving no explanation(文都版)

本题为2011年6月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第87题。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的三字标准中的“信”是指翻译要忠实于原文,从这个角度来看,笔者认为译文1、2、3比4、5好,因为它们更能准确地传达出题者的意思,更忠实于原文。而译文2则是所有译文中最忠实于原文的一个,这里“so”(小句性替代)的使用,既获得准确的译文又将句子前后妥当衔接。

3.连接

连接指用连词、副词或词组(短语)把两个命题联系起来的手段。[8]Halliday和Hasan把连接划分为4种范畴:增补关系 (additive),转折关系(adversative),原因关系(causal)和时间关系(temporal)。 代表词如 and,but, yet, so和 then 等,其中有些词如and,所标示的关系并非单一的,可以依语境信息而改变。

例(7)Jane is tired of dealing with customer complaints and wishes that she____________.(能被分配做另一项工作)

本题为2011年6月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第88题,参考译文:could be assigned to do another job(新东方版)

例(8)Well,what I do is____________.(徒步数日,然后在某个僻静的地方露营,钓鱼为餐)(《大学英语教程》第四册北京大学出版社第63页)

参考译文:to hike for days and then set up camp in some secluded area,fishing for my own dinner

连接在衔接手段中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它标志着一种只能通过参照篇章其他部分才能完全理解篇章的关系,因而是一种衔接。以上两例中都出现and,若根据具体的语境仔细理解其含义,则会发现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种类的连接。例(7)中and表示因果关系,整句可译为:简因厌倦了应付顾客的抱怨,所以希望她能被分配做另一项工作。例(8)中and表时间关系,说明了做事的先后顺序,表示说话者徒步数日之后,在某个僻静的地方露营,钓鱼为餐。而例(6)中的第3种答案,用and来译“也”则表示了一种增补关系。前面例 (3)中若句中的“but”改为“and”则与原句一样,都是一种转折关系的连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篇无论长短,其衔接都是为了达到使语篇连贯的目的。在处理语篇翻译时,要仔细分析原文的衔接方式,然后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适当地增补、替代、省略、转化相应的衔接词语以保持译文的连贯、通顺,尽可能地符合译语的习惯。半句式翻译题亦如此。不过,在正式的四六级考试中,由于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考试,半句式翻译题的评分标准并不苛刻,只要全句看上去整体内容和语言均正确,就能得满分。故考生在处理这种非长篇的短句翻译时,须尽量忠实于原句,合理运用常用英语表达,并适当注意原语和译语的衔接即可。

[1]Cook,G.Discours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2]Nunan,D.Discourse Analysis[M].London:Penguin Group,1993

[3]Halliday,M.A.K.and 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4]Hoey,M.Patterns of Lexis in Texis in Text[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5]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6]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7]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8]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A study of grammatical cohesion from the persepective of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art of the whole sentence

HUANG Jing

After the reform of CET-4,the newly adde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art of the whole sentence propounds new requirements for examinees.This paper analyzed a lot of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art of the whole sentence on the basis of Halliday and Hasan’s classification of grammatical cohesion,referring to Hoey’s opinion on cohesion.The author states that when dealing with this new question type of translation,a translator should focus on analyzing the cohesion of the original text,and apply appropriate translation strategy in reestablishing textual coherence in target languag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art of the whole sentence;grammatical cohesion;coherence;translation strategy

H315.6

A

1009-9530(2011)06-0085-03

2010-09-04

淮南师范学院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010WK21)

黄静(1980-),女,湖北天门人,淮南师范学院外语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省略语篇原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中间的省略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省略
语篇填空训练题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