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莎·卢森堡民主思想解析

2011-08-15 00:44孙志娟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社会民主党专政罗莎

孙志娟

(淮南师范学院 政法系,安徽 淮南 232038)

罗莎·卢森堡民主思想解析

孙志娟

(淮南师范学院 政法系,安徽 淮南 232038)

罗莎·卢森堡民主思想独特而深刻,主要观点包括: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建立健康的公共领域等。这些思想重新解读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罗莎·卢森堡;民主;人民群众

罗莎·卢森堡(1871-1919)是国际共运史上杰出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和理论家,她信仰坚定,思想深邃,才华横溢,在社会主义民主问题上重新解读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主思想。今天,我们重温罗莎·卢森堡的民主思想,既继承又超越,可以为建构和谐社会获取更多的理论借鉴。

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在研究卢森堡社会主义观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卢森堡并没有对社会主义作出十分详尽的描绘,但在其很多著述里,都蕴含着一个根深蒂固的观点: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民主与社会主义密不可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胜利时,卢森堡被关在德意志帝国布勒斯劳监狱里。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消息传来后,她欣喜若狂并热情讴歌。然而作为一名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卢森堡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想的追逐。在她看来,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的国家体制与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不尽相符。卢森堡认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无产阶级专政就是社会主义意义上的民主。卢森堡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在于,当它走向政权时,在资本主义民主的位置上,创造出社会主义民主以代替之,而不是取消一切民主。……社会主义民主肇始于社会主义政党夺取政权的时刻,社会主义民主不是别的,它就是无产阶级专政。”[1]同时,她深刻把握了资产阶级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阐明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目的就是在充分吸收资产阶级民主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具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她强调,对于资产阶级民主制,“我们始终揭露形式上的自由和平等甜蜜外壳所掩盖社会不平等不自由的酸涩内核——不是为了抛弃这个外壳,而是为了激励工人阶级,叫他们不要满足这个外壳,却去夺取政权,以便用新的社会内容去充实这一外壳”。[2]25由此,她对十月革命后解散立宪会议、取消一部分人的选举权、关闭几乎所有非布尔什维克党派报刊的做法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批评道:“列宁和托洛茨基的理论的根本错误恰恰在于,他们同考茨基完全一样,把专政与民主对立起来。‘是专政还是民主’既是布尔什维克,也是考茨基对问题的提法。考茨基当然决心维护民主,而且是资产阶级民主,因为他正是把资产阶级民主看成是社会主义变革的代替品。相反,列宁和托洛茨基决心维护专政而反对民主,从而维护一小撮人的专政,也就是资产阶级的专政。这是对立的两级,两者同样都距离真正的社会主义政治很远。”[2]32那真正的社会主义政治是什么?在《斯巴达克同盟想要什么?》一文中,她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本质在于大多数劳动群众不再是被统治的群众,而是自己的全部政治和经济生活的主人,并且在有意识的、自由的自决中领导着这全部生活。”[3]113显然,卢森堡坚信无产阶级专政的真正内涵就在于创制社会主义民主,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没有大多数劳动群众在有意识的、自由的自决中领导着全部政治和经济生活,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独特视角,是卢森堡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精湛把握。这一独特视角使她敏锐地观察到了苏联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建设的弊端,不仅为当年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今天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导向。

二、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

我们知道,在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问题上,罗莎·卢森堡曾与列宁发生过激烈的交锋。针对沙皇专制、派别林立、党内思想严重分歧的局面,在1898至1904年期间,列宁提出了集中制,并从理论上作出了系统的阐发。1904年5月,列宁所写的《进一步、退两步》一书在日内瓦印成单行本之后,受孟什维克的约请,卢森堡写下了著名的《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对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言论。

首先,卢森堡从原则上赞同集中制,认为应该按集中制原则建立纪律严明、紧密团结的党。卢森堡认为:“社会民主党是在倾向于集中主义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它的斗争必须在巨大的、资产阶级中央集权制国家的政治框框内进行,因此,社会民主党本质上是任何分散主义和民族联邦主义坚决反对者。”[3]41根据这一分析,卢森堡得出,“强烈的集中主义特点一般说来是社会民主党所固有的”,[3]41“必须在俄国建立一个统一的紧密团结的工人政党”。[3]42这一思想与孟什维克的组织观点有着本质区别。今天看来,后来孟什维克的组织立场的重大转变,有着卢森堡的一份功劳。

其次,卢森堡提出了“自我集中制”的思想。在赞同集中制的同时,卢森堡与列宁在“集中程度的大小和集中化更准确的性质”的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她严厉地批评了列宁的集中制是“极端的集中主义”和“无情的集中主义”。卢森堡认为,“社会民主党的运动是阶级社会历史上在其各个时期和全部过程中都要依靠群众的组织和群众的直接的对立行动的第一个运动”[3]42,“只有当组织核心和人民群众之间有血液循环,他们之间有共同的脉搏跳动,社会民主党才能承担伟大的历史行动”。[9]因此,“在已经由固定的党的干部组成的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核心和它周围由阶级斗争所支配的,处于阶级觉悟提高过程中的普通群众之间,绝对不能筑起一堵不可逾越的墙壁”。[3]44作为一个社会民主党的组织原则,不讲民主,只讲集中,或者只让民主流于形式,必定会产生寡头政治和中央集权主义,最终导致党的生命力的枯竭。于是,卢森堡对社会民主党的集中制给出了自己的解释:“社会民主党的集中制无非是工人阶级中有觉悟的和正在进行斗争的先锋队(与它的各个集团和各个成员相对而言)的意志的强制性综合,这也可以说是无产阶级领导阶层的‘自我集中制’,是无产阶级在自己的党组织内部的大多数人的统治。”[5]504可以看出,卢森堡的自我集中制其实就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大多数人的统治”,强调党的领导机关同党员群众的血肉联系,强调党集中代表大多数党员群众的意愿和利益,强调发扬党内民主,意味着每个党员服从于绝大多数党员的意志和思想。同时,她指出,广大党员群众阶级觉悟的提高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充满艰辛和曲折,但无论如何不应放弃民主,而由所谓的天才领袖的统治去代替,“如果认为觉悟的工人在党组织内部还没有实现大多数的统治就可以‘暂时’由党的中央机关‘受委托’行驶的单独统治来代替……那就是错误的”。[3]46

由于卢森堡远离俄国,对俄国严峻的革命形势缺乏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她对列宁的批评未免偏颇,但这种批评却是相当深刻的并引起了列宁的反思。列宁于1905年召开的党的“三大”上首次提出了党内民主化的口号,并在1906年党的“四大”上,把民主集中制正式载入党章。综观事实,卢森堡建立在民主基础之上的“自我集中制”对列宁组织思想的重大转变,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三、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在卢森堡的理论里,有一个独树一帜但又备受争议的思想,那就是著名的“自发性概念”。卢森堡认为,真正的大规模的群众革命运动的发生,“取决于许多政治的、经济的和精神的因素,取决于当时的阶级对立的紧张程度、群众觉悟的程度、群众的斗争情绪的成熟情况,这些都是难以预料的,是任何政党都不能人为地制造的”。[6]因此,“一般来说,社会民主党的斗争策略就其主要方面来说,不是‘发明’的,而是实验性的、常常是自发的阶级斗争中发生的一系列连续不断的巨大创造行动所产生的结果。这里的情况也是不觉悟的人先于觉悟的人,客观历史进程的逻辑先于历史进程的体现者的主观逻辑”。[5]507这一思想不仅遭到了列宁的批评、斯大林的诟骂,同时也引发了此后几十年众多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争论。

表面看来,卢森堡的“自发性概念”是在述说群众革命运动的“偶然性”,看似陷入了机械的、宿命的客观主义泥潭,但细细解读,可以发现这一概念实际上触及到了社会主义民主问题的实质与要害:即党、领袖、人民群众到底谁执行谁的意志?在《柏林秩序井然》一文中,她说:“群众是决定性的,群众是磐石,革命将依靠这块磐石取得最后胜利。”[7]在卢森堡看来,在资本主义社会,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发展过程的更加合法的孩子”[5]517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革命斗争的真正主体,而自发性就是人民群众阶级意识的自然爆发,这种爆发是历史主体和客观规律的统一。因此,“工人阶级在解放斗争中每前进一步必须同时意味着它的群众在精神上独立自主、独立活动、自决和首创精神的增长”,[6]309在这一过程中,党的历史任务是启发人民群众认识他们的历史使命,推广人民群众每一种强大的首创精神并把自己变成人民群众的意志的喉舌和工具,而不是相反。在批判波兰社会民主党时,卢森堡尖锐地说:“这些社会党人 ‘每逢需要时’,在每一关键时刻,便会‘号召’群众起来,就像在剧院里常常让无台词的配角登场一样,因为需要他们为演员表演当陪衬。”[8]在《再论群众和领袖》一文中,她又指出:“社会民主党生死攸关的问题在于,党员群众的政治思想和意愿要始终保持生动活泼的状态,它们能够日益使党员群众发挥主动性。”[3]152一直到她牺牲时,她依然在大声疾呼:“社会主义不会也不能够被任何政府创造出来,无论这个政府是多么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只能够被群众,被每一个无产阶级分子创造出来。只有那样才是社会主义,只有如此社会主义才能被创造出来。”[9]

可以看出,“自发性概念”里蕴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强调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这里,卢森堡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厘清了人民群众与党的关系、人民群众与领袖的关系,抓住了社会主义民主问题的实质,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活动的基础,强调要想真正推动历史进步,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在建构和谐社会主义的今天,重温卢森堡的这一思想,对我党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日益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巩固和扩大群众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建立健康的公共领域

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和右派的斗争,使卢森堡深刻认识到无产阶级权力机关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腐败和官僚主义。卢森堡认为,社会主义民主决不是一个党章一个文件就能实现的,它是从人民群众日益发达的政治教育中产生出来,必须处处来自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接受全体民众的监督。实行普选,给予全体民众不受限制的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充分开展党和民众的思想交流,保持国家公共生活生动活泼的局面,建立健康的公共领域,是防止无产阶级权力机关向官僚制蜕变的重要保证。卢森堡反复强调,自由始终是持不同思想者的自由,如果只给党员以自由,如果只给政府的拥护者以自由,那不是真正的自由,全体人民群众都必须参加国家的公共生活,开展自由的思想交锋,在此基础上集中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否则社会主义就将是十几个知识分子从办公桌下令的,实行的”。[10]基于这种观点,卢森堡对布尔什维克解散立宪会议、取消普选、关闭几乎所有非布尔什维克党派报刊的政策提出了严正警告:“如果这一切都取消了,现实中还剩下什么呢?列宁和托洛茨基用苏维埃代替了普选产生的代议机构,认为苏维埃是劳动群众唯一真正的代表,但是随着政治生活在全国受到压制,苏维埃的生活也一定会日益陷于瘫痪。没有普选,没有不受限制的出版和集会自由,没有自由的意见交锋,任何公共机构的生命就要逐渐灭绝,就成为没有灵魂的生活,只有官僚仍是其中唯一的活动要素,公共生活逐渐沉寂,几十个具有无边无际的精力和无边无际的理想主义的党的领导人指挥着和统治着,在他们中间实际上是十几个杰出人物在领导,还有一批工人中的精华被召集来开会,聆听领袖的演说,并为之鼓掌,——一致同意提出来的决议,由此可见,这根本是一种小集团统治——这固然是一种专政,但不是无产阶级专政,而是一小撮政治家的专政,就是说,纯粹资产阶级意义上的专政,雅各宾派统治意义上的专政。不仅如此,这种情况一定会引起公共生活的野蛮化:暗杀、枪决人质等等。这是一条极其强大的客观的规律,任何党派都摆脱不了它。”[3]144历史已经证明,卢森堡的预言惊人的准确。到了列宁晚年时期,苏维埃政权内部的腐败、官僚化、特权现象已经相当严重,列宁与之进行了不竭的斗争,但却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列宁之后十年,就发生了斯大林肃反扩大化的“公共生活野蛮化”。今天,我们也要牢记卢森堡的警告,日益发展和完善公共领域,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通过公共生活和公共舆论强化人民群众对国家权力的监督。

综上所述,从民主的角度思考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党的组织原则、党的执政方式,是卢森堡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读和发展,也构成了卢森堡的理论特色。虽然一直有很多学者把卢森堡批判为乌托邦空想主义者,认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条件下,这种“大众直接民主”的思想,是一种美好但难以落实到制度层面的空想。但毫无疑问的是,卢森堡民主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闪烁着许多耀眼的光芒。特别是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汲取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建立健康的公共领域、强化人民群众对国家权力的监督等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第4辑)[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45

[2]卢森堡.论俄国革命(书信集)[C].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3]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卢森堡专辑)[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4]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第8辑)[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5]卢森堡文选(上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504

[6]卢森堡文选(下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452

[7]程人乾.罗莎·卢森堡——生平和思想[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6

[8][苏]罗·叶夫泽罗夫.罗莎·卢森堡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14

[9]罗莎·卢森堡选集[C].纽约:每月评论出版社,2004:368

[10]列宁选集(第 1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18

An analytical explanation of Rosa Luxemburg’democratic thoughts

SUN Zhi-juan

Rosa Luxemburg’ democratic ideology is unique and profound, whose main viewpoints include:democracy is the essence of socialism; to centralize on the basis of democracy; to respect people’s initiative spirit;to establish healthy public domains.All these thoughts renewedly interpreted and developed Marxism and they can be referenc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alism.

Rosa Luxemburg; democracy; people

D04

A

1009-9530(2011)06-0023-04

2011-06-20

淮南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10QNW01)

孙志娟(1975-),女,安徽淮南人,淮南师范学院政法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社会民主党专政罗莎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在拒绝让出座位前,罗莎·帕克斯就已是一名长期争取选举权的活动人士 精读
略论马克思的国家治理思想研究
浅谈如何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论列宁《国家与革命》体现的新型民主思想
温柔策略
两英亩农场
列宁:沙皇专政的囚徒
求同存异与国家利益:中国共产党与世界社会民主党的关系
德国左翼党的历史、现状及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