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步亮 边立功 邹智荣 陆 地 李跃敏
(昆明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昆明650050)
模块设想起源于幼儿的积木玩具,每一小块积木好似一块模块,按不同方式选择不同模块搭配组合以构成形态各异的几何图形。模块式教学就是借用“积木”的灵活和可以组合性的特点应用在教学设置、内容和组织上来适应教学需要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师根据课程设置需求确定的“教学单元”即是教学模块[1]。模块贯穿教学的始终,它反映了不同的学习内容之间相关联的知识内涵。模块教学就是围绕一个能力和素质的教育专题,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集中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同步式一体化的教与学,以实现具体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模块教学是对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所产生的教学模式,而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模块编写教材,制订新的教学大纲。在组织编写大纲与教材时,注意各学科间的有机联系,同时避免内容重复。
2.2.1 系统解剖学是介绍人体各系统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学科;因而我们以每个器官为天然的小模块,联系基础与临床进行灵活而深刻的教与学。局部解剖学是研究每个局部内各器官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对于局部解剖学我们则以每一个小局部为模块,重点联系临床课程与学生一起探讨学习。
2.2.2 模块应用要因专业而异。许多专业都要学习人体解剖学,把我校的专业分为三类:医学类、医学相关类和非医学类,因此模块的设计和应用突出了专业特点从而优化教学内容。
成立综合的解剖学系。解剖学系涵盖组织学、胚胎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生理学。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减少了教学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并能使学生获得更为系统的知识结构。以系统解剖学为主线结合其他学科知识点进行学习,把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结合起来,为以后临床实践打基础。
传统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将大量知识填鸭式或半填鸭式教学灌输给学生,然后以一张试卷为尺度,考验学生的短时记忆力[2]。
在模块式教学过程中,应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种教学手段:例如“互动式”教学[3],是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课题组开展了讨论课和演讲课,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思维并且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交流能力。这样不仅能考查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考查其沟通能力,避免了仅对死记硬背型知识的考查。此外,还加强实验课程的考查,了解学生对现代医学研究使用的实验技术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我们在模块教学中引用PBL教学方法[4],即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围绕临床问题进行相应解剖结构学习。应用构建主义教学法帮助学生主动构建全面的知识框架。
总之,教师在讲授现有知识的同时,要讲道理(不但讲是什么还讲为什么)和讲方法,授人以渔,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人体解剖学教学充分利用标本、模型和活体验证是必不可少的;再结合应用三维动画及操作录像刺激感官,提高教学和记忆效果。在实习课中还举行尊重遗体捐献志愿者的仪式,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将来成为德艺双馨的白衣天使。
这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只有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才能拥有更好的学习和处理问题能力,为此我们专门编制以下各种类型的思考题来训练学生的思维[5,6]。
(1)把常见的题型:如“简述各部椎骨的特征”变为“为何各部椎骨的特征有所不同?”同样的内容不同的问法就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以股骨为例,试述你是如何学习骨学的?”此类思考题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学习的方法,达到授人以渔的目标。
(3)“鼻窦炎时,为什么上颌窦炎不易痊愈?”此类思考题让同学联系临床进行解剖学知识的学习。
(4)“从解剖学角度,你怎么认识与肋相关的问题?”此类思考题给同学以宽广和深远的思维空间。
(5)“请将所有内脏器官从形态结构的相似程度上进行比较分析。”与“试比较哪个局部与颈部的结构配布最相似?”此类思考题让同学以全新的眼光对所学知识进行横向的联系与比较。
(6)“分析导丝分别从颈外动、静脉内沿脉管进行探查到达情况及相关意义。”此类思考题锻炼学生的顺向和逆向的思维。
(7)“听自己的录音和自己的说话声感觉相同么?请用解剖学知识解释。”与“人体哪个断面经过的穴位最多?该断面涉及哪些解剖结构?”此类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的敏捷性。
学时缩减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改革以来每门课程约缩减1/3的学时,但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以往同学们对人体解剖学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而“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得不到加强。经过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分模块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调查中许多学生认为人体解剖学模块式教学法:“启发了思维”、“培养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显示85.4%的学生对该门课程很满意,10.5%的学生比较满意。
为配合教学改革,由教研室教师共同编写了教学大纲和学习指导教材,教材密切联系“三基”进行融合和重构教学内容,实践证明是实践性和理论性相互兼容的好教材。教研室近年来承担省、市、校各项课题5项,2008年被确定为“云南省精品课程”建设单位。二年来共接待10余所兄弟院校的领导、专家参观学习,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1] 贾俊海,陈永昌.生理学模块教学改革初探[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7(4):81-84.
[2] 董祥泰.素质教育-新世纪的教育革命[M].第一版.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308-312.
[2] 齐敏友,宋英,宋必卫.“互动式”教学法在药学类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111-112.
[4]吴升华.论PBL医学教育模式[J].医学与哲学,2000,21(12):48-49.
[5] 李跃敏,孟步亮,陆地.系统解剖学学习指导[M].第三版.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1:4-135.
[6] 邹智荣,李跃敏,陆地.局部解剖学学习指导[M].第一版.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1: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