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昕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财务工作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原有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以及财务管理理念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现如今,许多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高等教育如此快速的发展趋势。因此,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也应当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变革,以适应新型的高等教育模式,促进高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会计环境是指会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客观条件及周边状况。这些客观条件及状况与会计发展密切相关,对会计理论研究、会计工作方法、会计工作内容、会计工作手段、会计法规、会计文化教育、会计价值观念等多方面产生影响。
(一)经济环境因素。经济环境是指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物价变动水平、金融、证券市场发育及完善程度等具体因素的总和。它是影响会计发展的主要因素。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主要由所有制、宏观调控程度、经济类型、企业组织形式等基本要素组成。一个国家处于何种经济体制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会计模式。故而,经济体制的变革势必导致会计的变革。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经济业务和会计实务就越简单,会计理论所要解释的问题就少;反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业务和会计实务就越复杂,会计理论所要解释的问题就多。一般地讲,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会计的认识就越科学,会计各方面的工作就越完善。
(二)政治法律环境因素。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约束着会计组织制度建设、会计理论研究、会计教育。任何有损于政治制度、国家利益、社会安定的会计组织制度建设、会计理论研究、会计教育等都必然会招致政府行政、法律等的强制干预和严厉惩处。一国的政策措施也对会计产生一定的影响。政治环境因素不一样,各国的会计研究指导思想就不一样,对会计认识也大相径庭。会计的发展也要受国家所采用的法律模式的影响。在大陆法系国家通常以法律形式对其会计准则、会计工作程序、会计核算方法等进行规范.会计实务受公司法、税法、会计法、商法等法律的约束,政府在会计立法上作用明显。海洋法系国家,会计规范由民间职业团体制定,政府很少干预。会计实务受民间职业团体制定的会计准则的约束,会计规范较为灵活。另外,一个国定法律制度是否完善、法律体系是否健全、执法力度的轻重、国民法律意识的强弱等法律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
(三)科技环境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会计方法、手段革新,以及拓宽、深化会计工作领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也为会计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基础。计算机在会计上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操作,而互联网技术在会计上的应用更是给会计带来了一场技术上的革命,对会计理论和实务操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文化教育环境因素。文化教育环境因素对会计发展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影响人们对会计的认识和理解,影响会计的社会地位;决定会计工作者的素质,影响会计社会作用的发挥;影响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及会计的基本思想;影响会计工作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决定高新技术及先进设备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及运用效果。
(五)经济主体内部环境因素。经济主体领导对会计的重视程度,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会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下等内部环境因素对规范会计管理,完善会计组织,提高会计管理水平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现行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是在我国现有的高等学校管理模式和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是一个区别于企业和行政行业的会计制度。因此,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收支平衡是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其次,遵循稳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也是编制年度预算报告的重要原则。其特点是年度内预算的计划性比较强。但对学校中长期规划考虑显得很单薄,这种预算编制原则和办法目前在我国高等学校具有普遍性,这一做法主要是由我国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所决定的。
(二)预算收入形式比较单一。虽然目前高等学校预算收入来源的渠道较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拓展,已经从过去的单一由财政部门全额拨款逐步演变为现在的由财政补助、事业收入(主要由学费、住宿费等收费项目构成)、附属单位交款等多种预算形式。
(三)高等学校预算支出的编制特点,通常做法是遵循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注重效益、勤俭节约的原则。高校预算支出的具体安排是按照“切块包干,归口管理。定额控制,超支不补”的原则来执行的。预算支出的投入有形,但是产出却无具体价值形态来评价,或者说效益无法得到具体价值的体现,单位的事业效果反映不全面。这种预算支出形式的成因主要是受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影响。
(四)目前的预算管理形式较前些年有了比较大的调整。政府改变了过去由高校在财政给予本单位年度经费全额补助的框架下,高校相对自主管理编制预算的管理模式,正在实行由财政部门统管的部门预算管理制度。这一制度较以前的管理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进,具有一定的优点。部门预算管理指标在省一级规定得非常细致、具体,但是指标下达到基层单位后,仍然存在着省级预算和单位预算之间的差异,直接影响到预算的上报审批和下达执行之间的严肃性,需要政府的管理部门对这一制度进一步深化、细化和完善,消除财政部门批准下达的预算计划和单位实际执行的预算计划在具体内容上的差异。
(五)高等学校目前执行全额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其中一项重要的会计核算原则是收付实现制基础。由于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收入和支出的依据,在这种记账基础下,高等学校财务收支只包括以现金实际收支的部分,并不能反映当期已经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部分,这样就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基础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高校业务收支活动和财务状况,将对高等学校持续健康运行和发展带来隐患,因此在管理制度方面要有所革新。这与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有根本的不同,这约束了高等学校预算支出的科学、合理性,同时也显现出高等学校会计核算存在的弊端。
(六)其他方面的管理形式。比如,应收及暂付款、现金、银行存款等管理和企业的管理核算办法无大的差异。
(一)制度建设是形势发展的要求。首先,全国大部分高校目前均已近进入到了发展规模和层次的快车道上,基于这种形势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涉及的面非常广,从合同的签订到最后的核算及结算,一系列工作都需要有制度来保证;其次,完善制度建设也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规模绝大多数均在万人以上,普遍表现为学校的校区多、人员多、经费总量大,涉及到经费使用的人员非常多,除了各个部门及院系外,还有很多教师也在参与着审批和使用经费。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并与之对应的制度,要用制度来保证经费审批和使用的规范性。
(二)制度建设是管理的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是以制度为基础的。例如,香港特首、美国总统、日本首相的更迭并没有影响到整个国家行政机器的运转,政府管理运行机制一般不会因为主要领导人的更换而出现混乱,这是因为有一整套完善的工作制度作为保障。具体到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化的管理应该是最重要的。
目前,高校除私立高校外,均是以事业单位的形式划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经费管理权在财政部门,但是在日常校内的很多经费项目审批是通过高校高层管理者直接管理的。由于作为单位中高层管理者,他所要处理的重大事件和临时事物性工作占了大部分精力,另外大部分高层领导并不是经济专业出身,对财务的新政策更是不能及时地了解,在大量的日常行政工作中要想做到百密而无一疏那是很难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建设就是非常必要的,制度可以起到把关的作用。有了完善的制度,就算学校高层领导行使过了审批权,但是财务人员仍然可以在落实领导已经审批的材料时进行严格的政策上的把关,这样做能够起到协助领导加强管理的作用。
(三)资金安全需要完善制度建设。目前,大部分高校均进入了高速建设时期,这样每年就有大量数额的周转资金进行流动。如何使这些运转资金处在安全的状况下,财务人员的责任就凸显重大。教育部张保庆就曾说:“据我看,有些学校在搞什么资金运作,想把钱变得更大,但实际上,我们并不具备这样的水平,即各个高校应该首先把拿到手的钱管好,然后再考虑其他方面。”还有个例子:某高校与深圳某公司签订了金额为1亿元的委托理财合同,结果那家公司倒闭,人员都找不到了,一个亿也不见了。所以,高校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来保证学校资金的安全,并要重视经费使用的合理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新技术发展的需求。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财务管理已经从手工记账进入到计算机处理的时代,各种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发展。新技术手段有其便利的方面,但也必然存在一些弊端,比如监管和信息安全等。所以,高校财务制度建设如何跟随技术手段的更新同步进行,是值得所有高校注意和研究的。
[1]张友棠.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制度设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杨周复,施建军.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李永宁.高校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的理论探索[J].改革与战略,2006.6.
[4]安宁.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