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2011-08-15 00:50孟卫华蒋红玲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年16期
关键词:战略区域经济

□文/孟卫华 蒋红玲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个省份,在中国的经济区位中,地处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联络南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重要战略性作用。中部六省地理位置相邻,气候条件相似,经济基础相当,具有整体发展的巨大潜力。我国政府十分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用科学发展观筹谋中国经济发展蓝图,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中部崛起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含义

中部崛起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科学发展观所确立的高瞻远瞩、统揽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决策,它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作为国家战略的中部崛起,其内涵不再是过去以省、市的地方性崛起为目标,而是内涵和目标更加丰富——中部六省和谐社会的如期实现和逐步成为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第四增长极。中部崛起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中部地区的发展速度要高于全国的平均发展速度;二是中部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要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三是缩小中部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四是中部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程度要高于全国的平均程度;五是中部六省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速度与程度要高于其他三个区域的平均速度与程度。

经济学中的区域是指一个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特殊地区,其由于自然特点、历史沉淀、文化积累、居民及其生产活动能力的结合而成为国民经济总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在全国专业化分工中分担一部分职能,是一个经济结构较为完整的社会经济综合体。区域协调发展就是指地区间形成的分工,相互竞争合作,形成统一的市场体系和可持续发展机制,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逐步缩小地区差距,达到国家总体目标的实现和共同富裕。区域协调包括四个机制: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区域经济是大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区域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较快发展的前提。作为自然条件复杂的多民族大国,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故此,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五个统筹”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步骤,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之一。中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中部各省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特殊功能,形成具有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分工合理、共同发展的特色区域经济;二是中部各省之间建立交流的信息平台,能够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等的畅通和便利化;三是中部六省形成市场机制和政府政策统一作用的市场;四是中部六省在公共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和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方面能够实行统筹规划、互动协调的发展模式;五是各省内部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县域经济壮大、城乡居民安乐的和谐社会。

二、中部崛起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一)中部崛起的紧迫性。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东、中部差距拉大。中部人均GDP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中部和全国水平以及东部、东北的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呈扇状展开。在国家做出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工业老基地等一系列举措之后,西部和东北的经济发展迅速,作为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战略位置的中部地区,陷入了“塌陷”的境地,这不仅影响到人口和经济总量占中国的28.2%和23.5%的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而且影响到中国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大问题。同时,近年来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伴随而来的是土地短缺、地价上涨,煤电油水都涨价,要素价格上涨,要素供求不平衡,要素的空间价格就产生差异。这迫切要求产业升级,把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中部处于承接东西两个区域的重要位置,在这种背景下,2004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2006年3月27日胡锦涛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崛起。中部崛起决不仅仅是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的必然延伸。事实上,从更深层次看中部崛起,应该是我国工业化发展到中期阶段,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紧迫性。

(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必要性。第一,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是发展粮食生产,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需要。中部地区是我国农业大省、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基地。中部六省中,五个是产粮大省。第二,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中部农业人口多、劳动力转移滞后、劳动效率低、经济发展缓慢、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悬殊;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水平滞后。第三,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是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东部、东北、西部经济发展迅速,中部发展相对缓慢,进而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四,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固定投资增长的拉动,中部地区人口多,消费水平较低,促进中部崛起能够刺激消费,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三、中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讲配合,讲全局,强调缩小地区差距,区域之间互相开放,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的关系或状态。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含义来看,中部地区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中部地区各省之间公共设施建设协调程度低。中部交通网悬而未结。中部地区缺乏统一的区域发展规划,各地区之间不能形成相互配套较好、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设施。近年来,虽然中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形成以京九、京广铁路,京珠、沪蓉两条国道干线,长江黄金水道为主体的交通骨架网络,空港的吞吐能力也有大幅的扩张与提升,但完整、高效的统一交通运输网还远远未形成。

(二)中部地区协调发展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目前,中部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着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部门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妨碍区域合作;盲目上马经济圈;区域经济政策工具不足;市场主导型区域经济合作有待成熟和完善。

(三)中部地区协调发展的合作机制淡化。虽然中部各省间以及各省内部之间的行政区划界限有所淡化,但各地区政府行政关系复杂,给地区之间的协调带来诸多掣肘因素。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搞政绩,表面上产业分工、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实际上仍是“诸侯经济”。

(四)中部地区协调发展的互助机制淡漠。区域协调发展本是取长补短、互惠互利、缩小差距、实现双赢,但各地雷同产业结构比比皆是,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仍是大干快上。各地都想从外地捞取稀缺资源,却对外地产品藩篱高筑。

(五)中部地区协调发展的政策机制缺乏。虽然中部崛起战略提出几年,但现在仍未有一个强有力的协调部门和可供参考的政策依据,中部各地缺乏约束力,一些方面各自为是,难以达成共识。

(六)中部地区协调发展的增长中心不突出。在中部地区出现了许多经济圈,但这些经济圈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缺乏像上海之于长三角,广州、深圳之于珠三角那样令其他城市信服的城市,缺乏撬动中部区域发展全局的领军战略支点。

中部地区协调发展事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中部各省的领导现在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已经建立了协商机制、对话机制、中部论坛等多种渠道为中部崛起出谋划策。同时,中央政府将给予中部地区政策上的扶持。这些有利条件将会给中部地区的协调发展注入强有力的催化剂,中部地区也将会为我国的经济腾飞奏出时代的最强音。

四、中部崛起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条件、机遇、对策

中部地区在崛起过程中,要面临一定的问题,包括体制改革、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水平低、开放程度不够、改革的力度不深、国际化水平较低、三农问题突出,等等。但是,也应当看到,中部崛起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加快发展的优势以及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第一,中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既具有农业的资源优势,又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同时也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第二,中部地区地处我国腹地,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优势;第三,中部地区是我国的文明发祥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科技、教育基础好,技术力量雄厚,人力资源丰富;第四,中部地区经济基础、工业基础厚实,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潜力和后发优势;第五,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强劲,在本地区具有较强的带动力和辐射能力,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心;第六,近几年发展态势迅猛,城镇一体化加快;第七,中部各省已经在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工商企业等成立了多种形式研究中部崛起的中心、协会、协商机制等,并已经取得了丰收的硕果。

对于中部崛起战略如何实施和制定什么样的政策,各级政府官员、经济学家、企业家等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出谋献策。在这里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来促进中部崛起和区域的协调发展:第一,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含,在中部各省以及各省的内部制定不同的经济政策,培育省会经济圈、市级商贸城、县域商业区的面、线、点发展模式。第二,根据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速度,加大城乡二元制结构改革的力度,提高城镇化水平。充分挖掘农村市场的潜力,发展农村特色经济。第三,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市场机制,打破市场垄断、取消行政藩篱,建立市场调节为主,政府政策宏观调控为辅的中部大市场。第四,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合作机制,统一规划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减少雷同产业,形成产业链,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集群。第五,改善中部区域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引进投资的力度。第六,打好引进人才战略,营造用人环境;加大教育、科技投资的力度,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区位竞争力。第七,中部崛起是中国的中部崛起,要避免概念上的地理化、政策上的孤立化、发展道路的简单化、区域战略的割裂化。第八,紧抓体制改革、机制转换,探索出真正符合中部地区特点的新的发展机制和增长方式。

五、结束语

中部崛起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役;中部地区的崛起是对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思想的重大检验,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结果,更是对邓小平同志的要顾全“两个大局”的具体体现。中部地区的崛起必须依靠区域的协调发展,才能驶入健康、持续、和谐、又快又好的发展道路。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思路、对策和方方面面的协调、统一与支持,才能保障发展的顺畅。同时,一个区域的发展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得了的,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不要把中部崛起问题复杂化、理想化、情绪化、政治化。这就需要中部各省各级政府不要急功近利,树形象,搞政绩,只顾短期经济效益,不顾长期发展利益的短视行为。要秉着高效率的、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观,做好短期计划和长年规划,以达到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目的。也需要城乡居民齐心协力、团结互助、奋力拼搏,共谋实现全面小康之计,同商中华民族和平崛起之策。

[1]覃成林.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政策研究[J].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6.11.

[2]刘勇.大中部地区崛起的基本构想——中部崛起战略研究需要深化的几个问题[J].中国发展观察,2006.3.

[3]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2.5.

[4]刘伟,李绍荣著.转轨中的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战略区域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战略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战略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