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萌
(哈尔滨师范大学东语学院,哈尔滨 150025)
纵式社会下的日本人
王艺萌
(哈尔滨师范大学东语学院,哈尔滨 150025)
各国的社会结构不同,反映的社会现象也不同。每个国家都在寻求适应本国发展的社会结构。日本人具有很强的归属意识,形成了以集团主义为核心的社会结构。这种归属意识使日本人在各自的集团场合中建立起“纵式”的人际关系,形成纵式集团。通过对日本社会结构的分析,阐述了日本传统社会的优势及劣势,以期对揭示日本社会现象及未来发展有所启示。
集团主义;纵式社会;文化差异
在日本社会中,人们很重视自己所属的集团,把集团看做第一位,个人则是第二位。集团内部人与人进行单一交流,因此缺乏与大众交流的社交性。日本人习惯了受权威的制约,喜欢和大家一同走最稳妥、最安全的路,始终保持着大众思想,哪怕是理性和正义的,如果遭到孤立和反对也不会继续进行。对外集团成员具有很强的向心意识,一切以本集团利益为重,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集团意识。
人际关系从理论上分为“纵向”、“横向”两种。例如,集团内部上下级关系是纵向关系,同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任何社会都包含着这两种社会关系,每个国家都在寻求适合本国发展的社会结构。日本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适应了以集团主义为核心的纵式社会结构。
日本传统社会呈现的纵式结构有很多特点,分为优势和劣势两方面。在纵式集团成员的相互作用及交流中,产生了集团的内部差异,形成了以上下级关系为基础的严格等级序列。决定序列上下的基准是年龄、社会地位、从属集团等。集团中成员对序列的关心程度远远高于身份、职务、能力等。在日本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序列意识”直接阻碍了“能力之上”的管理制度。在序列制中强调能力平等论,日本人看重个人的努力程度,以勤劳和懒惰作为评价能力的标准,他们认为只要真心做,谁都能做好。无论个人能力多强,在严格的序列制度面前能力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纵式集团中领导是整个组织的核心,领导者仅限于一人并难以替换。领导不直接管理所有成员,而是通过手下直系干部管理传达,所以即使领导者权力再大也无法随心所欲地调动全部成员实施计划,在做出决定之前总要根据直系干部间的利益关系进行调和,因此领导在工作中耗费了很多无用的精力。
各个纵式集团中又形成了以直系干部所领导的小集团,也就是说纵式集团结构本身含有“党中党”因素。个人的集团归属是单一的,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单一的。其实集团成员直接的关系中本身也存在着不平等,直接联系的成员间关系密切,与横向小集团的其他成员并无往来。这种“党中党”结构中,如果成员间的平衡关系被破坏,小集团间的矛盾就会公开化,随时导致集团瓦解。
虽然日本纵式社会结构下有上述不利因素,但同时有利的因素也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日本能够迅速实现现代化,充分体现了纵式集团高效的结构特点。纵向联络畅通,传递迅速,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再加上等级序列制度的作用,很容易达成统一,因此能够快速而高效地处理问题。产生如此强大的凝聚力是由两方共同努力的结果。集团既有强大的领导权威,又有成员对领导的绝对忠诚。
在身份阶层的秩序中,把权威主义的支配以及从属关系作为生活信条的场合下,可以说:一个人,在没有得到上级命令时,不会单独行动;相反,在其权威所未能达到的地方,却是彻头彻尾地按主观意志行动的。日本人在典型的一团和气的环境中,倚靠的墨守成法醇风美俗,辨明自己的身份,顺从权威者的命令,就变成了处世之道[1]。因而只要纵式社会的秩序存在,就必然有权威。纵式结构呈三角形,其实质是稳定的权力框架。在长期工作的成员之间能够建立稳定的关系网,彼此建立稳定而良好的人际关系。
日本传统文化本身具有“大和”精神,加上儒家“和为贵”的思想就构成了日本和谐统一的社会。日本人认为妥协比对抗在处理事务中更有价值。人们也适应了在各守本分、一团和气的环境下生存。在日本纵式结构下,人际关系简单不复杂,成员只要和本集团内部长期接触的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就构成了和谐的链条,促使集团更完善地发展。
正如个体间存在着差异一样,不同社会结构下成员的人际交流和行为方式也必然不同。当这种差异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时就构成了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
纵式社会中,处于基础位置的是一对一的人际关系,随着这种人际关系连续性的扩大就构成了纵式社会的人际关系。而义理和人情则是与日本社会结构密切相关的一种社会规范。“义理”表示情理正义,是日本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如果不了解日式的“义理”就难以理解日本人的行为方式。义理的准则是有恩惠必须报答,并且是等价回报。如果不这样做,众人都会认为是不懂义理,则会在众人面前蒙羞受辱。由于重视舆论,日本人常常必须遵守一些准则。
与纵向社会相对应的横向社会则特别重视个人身份,印度为代表。印度社会是由无数群组构成的,以种姓作为代表,血缘作为核心,每一个群组都是一个边界清晰的实体。以横式关系来达到相互依赖、相互协调,求得集团内部的和谐稳定,不同集团中的同一姓氏的人经常沟通交流并相互帮助。
任何社会都包含着“纵式”、“横式”两种社会因素,或一方主导地位,或两方并驾齐驱。中国社会既是纵式结构同时又保持着紧密的横向关系。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纵横并重的社会结构。中国人重视亲缘,强调种族,同时也很注重人际关系网的建立,经常说“认识熟人好办事”、“多个朋友多条路”,可见中国式人脉的重要性。
在国外,等级观念十分淡薄,而十分重视个人自身的魅力和实力。有些人在日本国内的头衔颇为显赫,受惯了别人的阿谀奉迎,这样的人到了国外不免会产生遭人冷落之感。在不属于纵式社会结构的外国,你不去巧妙而生动地接近别人,是不会有人来和你搭讪的。在日本人中间,抛开头衔地位,能够凭着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别人的人实属少数,加上日本人没有主动与人交往的习惯,所以在海外的日本人往往很难和当地人融为一体[2]。
另一方面,纵式社会下日本人排斥与集团外的人交流,更不愿意与外国人进行交往。各集团一般情况下只是上下两级间发生关系,加之语言不通,外国人便不能在精神需求上得到满足,因而对于日本社会也并无好感。日本纵向社会与其他国家产生的必然文化冲突,反映出以上两种社会现象。
纵观日本历史,德川幕府时期也制定过纵横结合的社会体制。首先把全体民众分为士、农、工、商四个身份等级,彼此横向分开,然后再纵向地设置“藩”一级行政机构,以此实现全国统一。从整体结构来看,是由纵向和横向两方面交织而成的一套体制,确实是很完备的体制。
在日本纵式向上运动十分剧烈的社会中,必然会造成同类集团的对立。在纵式集团的作用下,教师之间、工人之间及各行各业中同类意识必然会削弱,同类集团间构成了很强的竞争力,但同时又深化了集团内部的孤立性和闭锁性。因此,只有不断完善体制,形成多向社会结构,社会才会不断发展进步,日本才会不断走向现代化。
[1]福武直.日本社会结构 [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39.
[2]中根千枝.适应的条件 [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57-58.
The Japanese under Ver tical Society
WANG Yi2meng
(School of Driental Studies,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150025,China)
Various countriesπsocial structures reflect different social phenomena.Every country is searching for the social structure that adapts to their own development.The Japanese have strong sense of belonging and has formed the the social structure with group principle as the core.The sense of belongingmakes the Japanese establish vertical inter personal relationshipson their respective group occasion and form vertical groups.Through the analysisof social structure in Japan,thispaper describ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2 tagesof Japanese traditional society in order to help reveal Japanese social phenomena and future development.
collectivism;vertical society;cultural differences
K3.3
A
1001-7836(201.)09-0012-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09.006
201.-03-26
王艺萌 (1987-),女,山东平度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日本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