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豆尖的田间科学管理技术

2011-08-15 00:51:29侯伦俊邓强林冯礼斌熊小凤王荣强
四川农业科技 2011年11期
关键词:豆苗分枝中耕

□侯伦俊邓强林 冯礼斌 熊小凤 王荣强

碗豆尖,又称龙须菜、碗豆头。碗豆尖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质营养元素等。碗豆尖是一种没有污染、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售价不凡的高档绿色食品蔬菜。它可以素炒荤做,又可凉拌配汤,深受人们喜爱,产品极为走俏。为使碗豆尖产量高、品质优,增大农民的收益,利用科学技术,加强其田间管理非常重要。

一、芽前除草

1.化学除草 碗豆尖一般在10月上、中旬播种。根据除草应除早、除小、除净的原则,在碗豆种播种后,应立即采用土壤封闭方法化学除草,具体方法是:

(1)每亩用72%异丙甲草胺600~800ml,对水 900~1000kg喷雾。

(2)每亩用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60~80g,对水 80~100kg喷雾。

2.芽前除草 可避免药物伤害碗豆苗,除草全面、彻底。但施药时,要严禁重复交替喷雾,以防药害。要采取退步式均匀喷雾。要保持土壤湿度,又不可积水,以利于药效发挥。

二、及时中耕

碗豆尖幼苗期容易发生草荒,表土容易遭雨淋而板结,需进行中耕。一般要浅中耕2~3次,使表土疏松、细小。中耕有利于碗豆尖地下根系生长和地上壮苗早发,有利于除去前段时间未除尽的杂草。第一次中耕应在碗豆尖株高5~8cm进行;第二次中耕在碗豆尖株高10~12cm进行。如果在生长中后期杂草较多,仍应拔除,以免杂草丛生,植株受荫蔽;避免杂草与碗豆苗争水、争肥、争光,影响产量。

三、肥水管理

碗豆苗有根瘤菌能固氮的特殊功能,所以不必多施氮肥,一般只施提苗肥和追肥2~3次。第一次在碗豆尖出苗后5~7天左右施提苗肥,以亩施清粪水2000~2500kg,加入尿素肥3~5kg、镁锌肥1~1.5kg浇灌,以保证幼苗健壮,叶色浓绿,提高光合效率。第2~3次分别在每次采收后,按每亩追施尿素12~15kg,并浇足水,可促进嫩梢肥大,提高嫩头产量。第2~3次施肥时不再加人畜粪,以便碗豆尖清洁卫生。在碗豆尖生长期间若遇干旱,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保证碗豆尖正常生长。若雨水过多,应及时疏沟排水,严防田间湿度过大而诱发病害。

四、病虫害防治

碗豆尖的病虫防治,应采用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新技术,选用无公害药物防治病虫。具体操作是:

1.病害及其防治 碗豆尖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和褐斑病,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5%粉锈宁15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2.虫害及其防治 碗豆尖的主要虫害有碗豆蚜和潜叶蝇,可选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亩用10~15g,对水40~60kg喷雾,或每亩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80~100g,对水60~80kg喷雾。

五、适时采收

碗豆苗以摘幼嫩未张开的托叶及顶部嫩梢供菜用。碗豆尖出苗18~22天后,当苗长出8~10片叶、18~20cm高时,即可开始分次采收碗豆嫩尖。一般采摘顶部带有1~2片尚未充分散开的嫩芽;两周后,可采收分枝嫩尖,每个分枝应留基部2~3个节位,以便继续产生分枝。以后每隔12~18天便可采摘1次,一般可采收5~7次。碗豆苗采收时,应用手摘嫩尖或用小刀分次割收嫩头。同时,采收后放入筐中,切勿堆积,及时运销上市,以防发热变质。另外,还可用食品包装膜将优质碗豆尖整形包装,密封后分层放置无菌箱内保鲜,并运往外地市场销售。

猜你喜欢
豆苗分枝中耕
豆苗儿美术作品展
不同耕作方式对东北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豆苗儿家的门辩论会
一株吊兰
豆苗儿家的辩论会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新农业(2019年11期)2019-11-23 07:21:18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新农业(2019年21期)2019-11-19 08:01:30
浅谈如何做好大姚核桃中耕管理工作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02
带移民和拯救的二次加权分枝过程的有关性质
受控两性分枝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