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丽
玉米是浅丘陵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粮食生产。近年来,频繁出现季节性干旱以及广大农户长期的粗放种植,造成了许多不利于玉米生长的因素。对生长需求要大肥大水的玉米而言,如果人为地改变玉米生长环境,变逆境为顺境,就能保证玉米生产能做到稳产增产,因此,应大力推广玉米抗逆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进行地膜覆盖,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好的旱地(干田)或缓坡地,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播种前要精细耕地,使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后再开沟起垄播种。
2.种子准备 根据土壤肥力、地域、气候等因素选择高抗、耐旱、耐寒、耐瘠等抗逆性强的高产玉米杂交良种;选择籽粒保满、无病虫的包衣(或用药剂自己拌)良种,可防止鸟、兽、虫、病危害;播种前晒种2~3天,可提高种皮透水性,增加种子内部酶的活性,使发芽快、出苗齐。
3.培育壮苗 根据大量示范证明,育苗可采用321(软盘育苗或肥团育苗)操作法,其中3指育每亩大田苗需3担清粪水;每担清粪水加尿素150g(3两);所需营养土中,有机肥占30%。2指每窝栽(播种)2苗(粒),2叶时开始移栽;1指在移栽时,栽的深度不少于1cm深。
4.改全垄覆盖为膜际栽培 用80cm宽的微膜,对三五二五、二五二五(1尺=33.3cm,下同)等规格每厢栽2行,栽(播种)前1个星期沟施底肥,栽(播种)时用水浇灌后进行盖膜,把玉米苗栽(种)在盖膜的边际,其好处是在玉米生长期,由于季节性的降雨与季节性的干旱交替发生,这样使玉米根区处于干湿交替状态,能促进根系的生长。
5.适时揭膜 玉米地膜覆盖有抗旱、增温、保墒、保肥等优点,但也要把握好揭膜时间,不然会给玉米造成烧脚,影响玉米生产。我们用3个标准来确定揭膜时间:一是气温达35℃时;二是玉米在喇叭口(10叶左右)时;三是到芒种季节,对玉米地进行起垄(准备栽苕)时。其中达到任意一个标准,我们就要立即揭膜,才有利于玉米生长。
目前,年轻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大多是年老体弱的劳动者,在玉米生产上,因劳动力缺乏,种植简单粗放,长期免耕和使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壤越来越瘦薄和粘重,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微生物越来越少,不利于玉米高产,为此提倡以下方法:
1.采用平衡施肥法 即有机肥和化学肥料混合施用。提倡农村有劳动力的农户,在玉米移栽(播种)和管理过程中,多使用人畜粪水;对于劳动力缺乏的农户,可采用商品有机肥来代替农家肥,这样既不增加劳动力,又能使玉米获得高产;另外,施肥还要注意速效肥与长效肥混合施用,速效肥占施肥量的30%,长效肥占施肥量的70%,使玉米生长过程中有肥源保证。
2.采用秸秆还田 小春作物收获后,提倡采用小麦秸秆还田,这样既减少了用工,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使新鲜腐殖质在土内形成,促进了土壤中养分的有效转化,增加了土壤养分,利于玉米高产。
3.加强深耕 要求2~3年深耕1次,深度达到35cm左右。此举能改善土壤下层物理结构,使土壤的含水部位下移,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即增加土壤的底墒;并能加强土壤的透气性,促进玉米根系发育,增加玉米产量。
1.改多行种植为少行种植 在“麦-玉-苕(豆)”中,改小麦多行种植为少行种植,如象对“三五二五”、“二五二五”行,有的农户种小麦窝数达6窝,就可改为种4窝,即增大了玉米行宽度,这样就不会在小麦成熟期遮阴玉米,影响玉米苗期生长,从而保证玉米有充足光照,能正常生长。
2.选择优良品种 在品种选择上,选半直立或直立型品种。半直立或直立型品种在喇叭口后期,叶片属半直立或直立,玉米行间就大,玉米植株间空气的通透性良好,植株就不易感病,病害的减少,就能提高玉米产量。
在玉米生育过程中,有“干旱会引起玉米的虫多,雨水多会引起玉米的病多、田间杂草多”的规律,针对季节性的干旱,我们应加强对玉米地老虎、螟虫、蚜虫等的防治;玉米中后期雨水多,玉米植株的纹枯病、大小斑病等严重,就应加强病害的预防;同时玉米田间的杂草多,就应加强田间化学除草(或人工除草)。根据气候变化来加强玉米的田间管理,把病虫(草)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以实现玉米的增产。
总之,注重在品种上挖掘良种潜力、在土壤上挖掘良壤潜力、在耕作制度上挖掘良作潜力,采用新的栽培技术来适应生长中出现的不利环境,达到玉米稳产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