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才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关于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张正才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新情况、新要求、新挑战的需要,是高校事业科学发展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必须认清形势,分析矛盾,科学设置党的基层组织,创新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确保发展党员的工作质量,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高校;基层党建;科学发展
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中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如有的党支部组织设置不合理,无法在中心工作中发挥作用;有的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发挥作用不明显;有的党支部疏于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能有效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的党支部不能坚持正常的组织生活,或者组织生活内容单调、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广大党员的需求;有的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素质不高、能力不强或者对党的工作不投入,党的委员会形不成核心。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党组织有效发挥领导核心、政治核心与战斗堡垒作用,影响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十分紧迫。
(一)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应对急剧变化的国际环境的新要求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的影响越来越直接,社会各种变化在高校的反映越来越迅速,高校师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不会改变,对我国进行渗透和破坏的活动不会停止。高校是知识分子汇聚之地,是各种思想文化集散之地,是新思想新观念发源之地,也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深知掌控高校的重要性,因此把高校作为其渗透、颠覆的首选领域。有的打着文化交流、教育合作和宗教往来的幌子,有目的、有计划地向我国高校派遣人员,利用各种手段收集情报、散布谣言,甚或利用矛盾制造事端。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的加剧,是影响高校稳定的长期因素。在这种国际环境条件下,高校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
(二)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确保高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完成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根本保证 高校党组织的根本任务是统一领导学校工作,为保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完成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各项任务提供坚强保证。这种保证作用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治保障作用;二是组织保证作用;三是思想引领作用;四是凝聚人心作用。高校党组织的办学治校水平如何,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如何,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如何,不仅对高校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且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在高校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领导使命的实现。
(三)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高校事业科学发展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作为拥有较多科学文化知识、富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群体,肩负着党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党的事业才能真正做到后继有人,才能真正经受起执政的考验。而要赢得青年,在高校就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青年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培养、教育青年大学生,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青年大学生凝聚到党的队伍中来,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远大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愿意为党的事业奉献聪明才智的大批可靠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吸收、培养优秀青年大学生入党,有利于改善党员队伍的构成和分布,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提高党在新的社会阶层和新的经济社会组织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扩大党的覆盖面,从而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应按照围绕中心、推动发展、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进一步凝聚党员、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努力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在高校的贯彻落实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推进事业科学发展的原则 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的思想,以党建工作创新,推进高等学校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二)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状况直接影响着党的威信和党的形象。要坚持把党支部作为基层党建创新的重点,抓基层,打基础,通过党支部工作的创新,促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要根据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产业等不同类型党组织和不同党员群体的特点,把握需求,引导发展,分类指导,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三)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要认真总结高校党建工作特别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基本经验,根据形势、环境、任务、队伍等方面的变化,着力研究规律、特点和变化,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内容、方式和手段等,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四)坚持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的原则 不断加强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积极探索推进和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创新,建立和完善符合党内规定、适合高校特点、有效可行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形成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
面对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高校党务工作者应认清形势、分析矛盾,加强调研,紧密联系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探寻改进工作的新思路,以提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实效。
(一)科学设置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要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科研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高校基层党组织,形成功能健全的组织体系。目前,各高校党组织基本上是按照院、系、年级、班级垂直设置的,基本上覆盖了所有党员。但要看到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年级学生党员人数急增,离退休党员流动性增大,校园农民工和物业公司等流动党员增多,党组织面临的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组织设置的惯性思维。通过“垂直设置”与“交叉设置”、“灵活设置”相结合等办法,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扩大党组织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要坚持支部建在班上。毛主席在三湾改编时,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从而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极大增强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现在强调高校“支部建在班上”,这也是社会主义大学本质特征的体现。这种设置形式,有助于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助于用党员的表率作用带动全班人,用支部的组织力量凝聚全班人。同时,要按照有利于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原则,积极尝试在学生公寓(社区)、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社会实践队、实习基地等组织和临时性团队中组建党小组或临时党支部,开展党的工作。教工党支部要设到教学、科研、管理一线,凡是具备建立党支部条件的行政、教学、科研单位,都要单独设置党支部。要把党的工作向学科团队、重大项目组、重点实验室等最活跃、最具创新能力的组织单元和后勤聘用人员集中的单位延伸,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二)创新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 党的基层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就必须在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创新党组织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要立足学校改革发展实际,围绕教学科研中心任务,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新途径。教工党支部要把提高教学、科研、管理水平作为重要任务,积极参与专业、学科建设和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中的作用。学生党支部要在联系、团结、教育、引导学生方面发挥政治优势,积极探索学生党支部密切联系大学生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多形式组织开展适合大学生特点、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统一思想的引领作用、团结学生的凝聚作用、塑造校风的促进作用、维护稳定的堡垒作用。要适应高校党员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特点,继续开展支部建设创新活动,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
(三)确保发展党员的工作质量 高校培养、发展党员工作是既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严谨的系统工程。在发展党员中高校党组织要严格遵循我们党所制定的“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指导方针和党章的相关规定,始终高度重视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培养和教育工作,要通过健全制度、完善细节、加强考核等措施促进高校党员发展工作走上规范化的轨道。首先,要根据党章要求和高校党建工作的实际建立健全“八种制度”,即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培养的制度;对预备党员考察培养的制度;高校党组织党课培训制度;按党章要求及时进行思想汇报制度;共青团组织向党组织定期推荐优秀共青团员制度;适时适度入党审批制度;新党员宣誓制度;对党员发展对象跟踪调查反馈评比制度等八项基本制度,用这些党规制度确保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人选、教育培训、确定发展目标、整理发展材料、党组织派人谈话、发展党员公示等环节上做到认真审查、全面考察、严格审批,在培养发展党员的具体细节上在做到“六不发展”,即达不到党员标准的不发展;未经过党组织系统培养教育的不发展;不熟悉党的基本知识的不发展;没有经过党章规定程序考核的不发展;考察培养手续不完备的不发展;对公示后群众有不良反映的不发展。再次,通过强化新发展党员公示、组织谈话、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及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征求学生发展对象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意见和教师发展对象所在部门的领导的意见、突击检查等方式来加大对党员发展工作的监督检查的力度,以有效纠正党员发展的不正之风,保证党员发展的质量。
(四)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要按照“政治好、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通常由两支队伍组成:一支是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这支队伍以专职党务工作者和党总支书记为主,通常是由那些政治素质好、有基层党建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强、党员模范作用突出的同志担任;一支是兼职党务工作者队伍。这支队伍通常是“双型双带”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即一方面从事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又从事科研工作;一方面是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另一方面又是学科或专业带头人。我们要像对待学科带头人一样,重视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一整套选拔、培养、任用考核机制,对那些政治素质好、学术造诣高、有奉献精神和一定组织工作能力的党员,要压担子、给任务,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中考察、磨砺、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和工作能力;发挥各级党校培训作用,定期开展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党务工作培训,提高其开展基层党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通过采取工作上的“互兼制”以及财务上的“互鉴制”,充分发挥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在各项工作中的政治核心、监督保障和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实行党支部书记职务与待遇“挂钩制”,特别是通过对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下拨一定比例的党务工作专项费用,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工作的开展与创新。通过坚持党总支、党支部定期“换届制”,建立起党员干部能上能下制度。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内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广大党员参与决定学校和党内事务创造条件。进一步规范党内选举、日常管理、考核等制度,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推动高校事业科学健康有序发展。
G41
A
1003-8078(2011)04-0118-03
2011-05-10
10.3969/j.issn.1003-8078.2011.04.36
张正才(1953-),男,湖北红安人,黄冈师范学院教授。
湖北省高等学校党建研究会2010年度重点课题。
责任编辑 袁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