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政党政治分析*——基于民主巩固和政党社会的角度

2011-08-15 00:52郑兴奎
菏泽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政党政治民主化政党

郑兴奎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泰国政党政治分析*
——基于民主巩固和政党社会的角度

郑兴奎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在亚洲,泰国政党政治起步较早,但它发展的道路充满了反复与曲折。期间由于军人统治,政党一度失去存在的合法性,其发展也被中断。20世纪70年代以来,泰国政党政治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泰国政党自身以及政党政治依然存在着种种不足。泰国仍处于民主巩固的初始阶段,在领导泰国现代化、民主化的过程中,泰政党应通过建立日益完善的政党社会,整合社会资源,引导泰国政治前进。

政党政治;民主巩固;政党社会;泰爱泰党

一、引言

二十世纪70年代末,所谓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在众多第三世界国家蔓延开来。众多的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纷纷初步摸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化道路。在东亚,菲、泰、印尼等国家效仿西方国家,引进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由于各自国情不足,最终走出了各具特色的民主化道路。泰国的民主化道路走得尤为坎坷。

二、泰国政治发展情况

泰国在东南亚众多国家中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它从未沦为西方大国的殖民地。由于在二战时,它站到了法西斯一方,所以也未被日本占领。只是由于其国力比较弱小,二战后并未被过多惩罚。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它的影响不大。泰国的第一个政党——民党成立于1928年。正是在民党的领导下,泰国于1932年6月“6·24”民主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史称“立宪革命”。但民党于1933年便在保皇派的压力下被解散。在随后的镇压保皇派的斗争中,军人势力迅速崛起,从而登上了泰国的政治舞台,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军人干政的历史。二战后,东亚民主化浪潮波及泰国。泰国在1946年颁行的第三部宪法中,首次确立了政党制度,并出现了以宪法阵线党、职联党和民主党为主的多个政党。[1](P259)宪法阵线党、职联党于当年组成联合政府,而民主党则成为最大反对党。各党在政治、经济政策上略有不同,但总体来看,执政党与王室关系较近,受王权的支配。

泰国政党政治的发展经常被军人统治打断。1946年后直到1973年,由于受到军人独裁政府的压制尤其是党禁政策的钳制,得不到法律保障的泰国政党的发展一直举步维艰。[2](P60-62)。这期间,泰国共有四次党禁,使政党在38年时间里处于非法状态,要么是完全没有活动,要么是政党组织被解散。只有民主党等少数政党保存了党的组织。因此,这一时期,泰国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发展缺少连贯性,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到70年代中后期时,民众反对军人独裁统治的民主化运动达到了高潮,与此同时,泰国政党开始在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下,逐步发展起来。在这一背景下,1974年10月颁行的第十部泰国宪法恢复了政党制度,并于1981年9月出台了新的《政党法》,不到一年时间便产生了56个政党,大选后进入议会的政党更是多达22个。此后政党的发展基本没有受到军人干政的影响。虽然1991年军人政变实行了短暂的党禁,但对各政党的发展影响不大。

在80年代时,泰国政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在自身发展方面还不成熟,政治影响力上也还起不到很大的作用。军人集团等权贵阶层依然是泰国政坛的主角。这一时期的泰国政治被称为“半民主时期”,虽然众议院议员是由民选产生的,但总理是由现役军人担任,并拥有对参议院议员的任免权,从而形成了军人集团对于各派政治势力尤其是弱小的政党的掌控能力。[3]

1992年爆发的“五月流血事件”,使得泰国的军人集团的统治被推翻,民主党上台执政。自此,政党开始在政治舞台上自主地发挥作用。这也标志着泰国政党体制和政治转型的完成。但是,政党发展的不成熟,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政党政治的稳定性——中小政党间的权力纷争,使得90年代的泰国政局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没有任何一届政府能够完成四年的任期,最短的执政还不到一年,最长的也不过三年。[4]中小政党的纷争以及联合政府的统一行为的困难导致了政府的低效率,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多党纷争格局的普遍不满。这也为强势大党的出现作了铺垫。

1997年,泰国国会颁布了第十六部宪法。该宪法从制度层面限制了小党在议会的活动,为大型政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与保障。这一趋势随着1998年由他信·西那瓦组建的泰爱泰党的迅速崛起而日益明显。在2001年大选中,泰爱泰党获得了众议院500个席位中的248席,成功组建了联合政府。他信上台以后,推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措施,在实践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同时提出“草根主义”的政党方针,具体的是通过国家财政投资地方建设的政策来改善贫困阶层生活水平,促使泰国经济走出危机。同时,泰爱泰党在大选后吞并了新希望党等较大的政党,成为泰国历史上在众议院拥有绝对多数席位的政党,改变了多党纷争的不良局面。通过继续兼并其他中小政党,泰爱泰党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优势地位。[5]泰爱泰党执政时期,泰国经济成功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获得了迅速发展。在2005年众议院选举中,泰爱泰党成功地获得了单独多数的席位,囊括了众议院全部500席中的377席,组建了泰国历史上的首届一党执政的民选政府,从而初步形成了泰国政坛的一党独大格局。

然而,泰爱泰党过度倾向草根阶层的政策损害了中产阶层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不满。在泰爱泰党成功赢得第二次众议院选举后,2006年泰爱泰党因宪法法院判定其在大选中贿选而被取缔。目前,泰国政党似乎回归到中小型政党纷争的局面。

三、从民主巩固和政党社会的角度分析泰国政党政治现状

(一)对民主巩固的理论分析

当代民主化浪潮的影响下,第三世界国家大都在进行着民主的转型。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亚、拉美以及东欧的许多国家与地区更是先后出现国家政体大转型的政治变迁。为了应对来自于现实的挑战,比较政治学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转型政治学”(politics of transition)在20世纪80年代应运而生。政治的转型,通常是指政治的现代化也即民主化。这就需要对民主的定义进行界定。按照熊彼特对民主的界定,民主是“一种为了做出政治决定而实行的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中,个人通过争取选票而获得了参与决策的权力。”民主的实现要依赖于民主体制的建设和民主观念切实在一个社会中得到认可与执行。

财政部门可考虑延长“一上”上报时间,预算单位在充分的时间内,开展调研,尽可能将预算编报的科学合理。事业单位的人员经费不应按照实际的人数作为分配标准,应根据绩效管理原则,按照实际承担具体职能的标准人员测算基本支出,尽量减少冗员的开支,有效改善“吃大锅饭”的状况,体现价值绩效考评的导向,并将论证充分、目标明确、绩效达成度较高的项目列入预算。

研究政治转型的学者在看待民主体制或民主的巩固时,一般采取较为简洁的定义,认为只要民主的宪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贯彻,只要是通过和平的全国性的选举来选择领导人和议员,并进行了两次以上的领导人的和平更替,这样的民主体制就可以说是巩固的。[6](P75)这个定义从制度层面上对民主的巩固进行定义。但却忽视了在意识层面上民主的巩固。Gunther,Diamandourost和Punhle综合了制度主义和行为主义的观点,提出:当所有的政治组织都把核心的政治制度作为唯一合法的公平的竞争政治权力的规则时,民主的巩固就完成了。[6](P79)这个定义具有较强的现实适用性,能用来对政治现实的民主化水平进行衡量和评价、指导。然而,分析民主的巩固在一个政治社会中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还需将这民主巩固的这一定义细化。

林兹和斯蒂潘提出从三个层面对民主的巩固进行评价:宪政结构、精英的行为和公众的态度。在宪政结构方面,在民主的巩固开始时,需要有一部新的民主宪法在旧有规范已失去合法性时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提供一种新的民主规范,从而大量减少无序和破坏性的政治行为。在这一点上,东亚各国或地区都有所体现。在更广义的宪政含义上,只有权威政治遗产不再对民主制度构成威胁时,即像军队、教会、大地主这样的传统权势阶层和集团以及政治决策者等认可宪政的规则并在宪政民主所限定的范围切实贯彻执行时,民主制度才能说是巩固的。

在精英行为上,当能够动员反民主的资源、造成严峻形势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精英消失或不再具有这种能力时,民主的巩固才是现实的。政治体制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和政治精英是否遵循宪法规则和接受新的民主制度的合法性。在泰国民主化的过程中,军人干政的经常出现、97年金融危机时大量国际和国内资本从亚洲市场的撤离严重影响了国内政治和经济局势的稳定,给泰国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在公众态度上,民主的巩固在于认可民主的公民文化的形成和价值观的培养。当多数人认为民主的制度和程序是“一个在社会中管理集体生活的最好方式”并切实按照民主规则去行动时,民主的巩固就实现了。这种改变公众价值观的民主化远比民主制度的普及更为困难。但也只有当民主价值观得到公众的认可时,民主的巩固才算是最稳定的。反观泰国,2006年开始的泰国国内政党争斗至今仍在继续。公众的这种对民主游戏规则的不认可说明泰国的民主巩固道路依然漫长。

(二)对政党社会的理论分析

何谓政党社会?高奇崎根据政党完全脱离社会进入国家的“政党政府”概念而延伸出来,反映了以政党组织为主要行为体来进行利益表达和集体行动的那部分社会。它与公民社会区别,公民社会则反映了以公民社团为主要利益表达和行为的行为体的社会。政党社会的核心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政党性,即社会被政党所组织和动员的程度;二是政党的社会性,即政党深入社会并从社会汲取合法性的程度。[7]本文认为,在东亚,政党随着民主化浪潮的侵袭,逐渐发展起来。不过,东亚国家的政党普遍成立时间较短、发展不成熟,但它们逐渐显出了日益强大的力量,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相比公民团体或其他利益整合和表达工具,政党是最适宜来进行公众利益整合和实现的工具。在后发展国家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引领社会发展的角色需要政党来担当。在社会矛盾随经济发展日益突出,冲突日益激化的情况下,政党通过民意聚集、利益实现和结果反馈整合社会资源,化解矛盾,避免社会脱离发展的主方向。

同时,从政党自身发展方面来看,脱离了社会的政党是无法解决其合法性问题的。政党的合法性在于其所获得了社会认同。在稍后谈到的泰国政党政治的“庇护制”传统,会提到以“恩主-仆从”关系为特征的“庇护制”传统使得泰国政党普遍表现出政客政治的特征,这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泰国政党群众基础不牢和短期性的问题。

(三)泰国政党以及政党政治发展的特点及泰爱泰党的昙花一现

综观泰国政党发展历史,政党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泰国政坛上中小型政党多党林立。

2、泰国政党存在的短期性

据统计,自1932年至1996年间,曾正式申报注册的政党达155个,但至1996年11月大选前,剩下的仅有13个,其中2个还是临时成立的。此外,1974年4月大选前共有政党39个,其中为参选而临时注册的竟达12个之多。[8]泰国的政党一般都缺乏明确纲领和长远的目标,成立政党的目标往往是为支持某个政治领导人,应付宪法中“竞选众议院议员的候选人必须是隶属于政党”的规定。而且政党的存亡往往依赖于个别关键人物的作用。如前总理他信下台,泰爱泰党便很快被解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泰国政党政治的庇护制传统导致泰国政党基层建设较差

以“恩主-仆从”为基本形态的庇护制关系,是泰国社会结构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翰克斯认为,“在泰国社会中,除了夫妻关系外,其他所有人际关系都具有庇护制特征:父母是子女的庇护者,兄长是弟妹的庇护者,军官是下属的庇护者”。并且指出,庇护制已成为维护泰国社会关系的基本支柱。[9](P197-218)尤其是在泰国农村地区,这种政治文化仍然牢固。在大选中,在这种社会关系的作用下,政客借助金钱通过地方权势人物的恩主地位通过“票头”进行拉票。下层民众自然要知恩图报,选举于是变成了利益与权力的交换,而不是选民独立意志的表达。政党也并不以整合社会意愿为自己的职能,而只是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非民主化的手段赢得竞选。

在这种情况下,政党缺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动力。在泰国,绝大多数政党都集中在首都曼谷地区,而且很少有基层组织。党的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主要是通过中央领导人—府、县的地方领导人—区、村的“票头”拉选票者— 基层群众这样的方式来进行的。而“票头”绝大多数是各地的掌握实际权力的角色,他们在大选时发挥了拉票的作用。组织结构的简单也反映出阻碍政党长远建设的弊端。

4、泰国传统势力的影响依然显著

泰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20世纪30年代的改革并不彻底。由于不是大革命,改革期间充满了王室和各方势力的协商与交易,事实上国王最终保留了一些实质性的政治权力。在泰国社会里,王室一直受到社会的尊重。国王始终拥有政治权威,在多次危急关头,国王出面阻止冲突挽救了泰国局势的稳定。泰国宪法中有明确规定,国王有不受批评的特权。按照西方国家的标准,军队是否国家化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民主化的标准之一。但在泰国,军队并没有完全国家化,军队在财权和人事权上一直保存着一定的独立性。并且泰国军队和王室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通过依附于享有很高威望的泰王,泰军得以获得干政的合法性。王室通过倚重于军队,保持着相当的政治实力。泰国“国家、王室、宗教”三位一体的价值观决定了民众长期接受军队干政,泰国社会在这种形势下保持稳定。传统势力的强势与不成熟的政党政治和不成熟的政治文化相结合,泰国的政治过程表现为曲折和反复。

1997年金融危机对泰国经济的打击更暴露了联合政府的软弱。于1997年颁布的泰国宪法鼓励大型政党的出现。这时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他信·西那瓦于1998年组建泰爱泰党。他提出“新思维、新做法、为国民服务”的口号,紧紧围绕“民本主义”制定了一系列惠民富国的政策纲领。2001年的大选中,泰爱泰党成功组阁执政,其奉行务实的经济发展战略,使泰国经济迅速从金融危机的阴影复苏,重视恩惠农村人口和城市平民阶层的分配体制改革,得到了广大草根阶层的支持。泰爱泰党通过连续兼并中小型政党,规模不断扩大。在2005年大选中,泰爱泰党成为泰历史上获得首个简单多数而单独执政的政党。泰国政党政治似乎已经转向一党独大制。然而,泰爱泰党过度偏向草根阶层的政策损害了中产阶层的利益。泰爱泰党在发展过程中自身也存在腐败等多方面的问题,最终在2007年泰爱泰党被宪法院以选举舞弊为名予以取缔。之后,泰国形成了支持他信的红衫军和反他信的黄衫军为斗争双方的两股势力。两股势力轮番上演街头政治的闹剧,对泰国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四、政党发挥角色的分析及前景

华东政法大学的高奇琦教授认为东亚的政党社会存在两种模式:第一种是政党主导型模式,这一模式以中国、新加坡、日本等为典型。在这种模式中,政党是学习国外先进制度的产物,它是先于社会发展并主导社会发展的。政党是政治制度化的主要力量,并且政党是构建社会秩序,整合民意,实现利益的主要工具。第二种是以韩国、泰国等为代表的双重虚弱模式。[10]这些国家在民主化之前的威权统治时期,军人对政权的干预和影响较大,甚至是直接执政。我们从上面对泰国传统势力的影响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军人的干政延迟或者说阻碍了泰国政党政治的发展。一方面,泰国的政党自身发育不完善,过多依赖强势领导人的作用。另一方面,泰国民主政治的社会、民主规则的普及以及政治运作的规范化需要政党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需要看到的是,政党社会形成的缓慢,阻碍了社会对国家做出的反馈。积聚的民意通过街头政治等宪政外、非正规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情况反映出泰国政治生态的不健康,当日益积聚的民意习惯于越来越具有破坏性的形式表现时,泰国民主化的进程前景不容乐观。

本文认为,结合泰国政党政治历史、现状及相关理论,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首先,在民主巩固的初期,应把发展而不是民主作为首要目标。民主是以一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的。脱离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来谈民主,那就相当于空中楼阁,是没有根基的。所以,在当前泰国政治的民主化进程应该服务于经济发展这一主题。过早引起先进制度反而会对一个社会起到负面作用。

其次,出现稳定政局、实现强势政府的关键是有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高效、强势的执政党。泰国长期处于多党联合执政效率低下的困境当中。泰国的多党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甚至无所作为。许多关乎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和重大举措长期议而不决,议会成了政党为了一党私利相互斗争倾轧的角逐场,贻误发展的良机。因此,泰国人从1997年颁布利于大党形成的宪法,开始了这一尝试。泰爱泰党的崛起反映了这一趋势,最终却因种种原因昙花一现。但本文认为泰国政局的出路仍在于大党的出现。

第三,真正实现民主的巩固,除了完善民主制度建设外,认可民主规则和价值文化的养成对民主巩固更有决定性意义。植根于具有真实民主文化和价值观社会中的民主制才是最稳定和有效的。因此,解决自2006年以来民主政治的困局问题的关键在于长期且广泛的民主政治社会化。

总之,在社会转型期,问题与矛盾会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步显现。寻找破解困局的路径就在于从自身出发,以发展为主要方向。

[1]张锡镇.当代东南亚政治[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2]任一雄.东亚模式中的威权政治:泰国个案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周方治.泰国政党政治的演进与发展[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中国厦门,2006.

[4]周方冶.泰爱泰党的崛起与泰国政党格局的变化[J].当代亚太,2002,(11):27.

[5]周方冶.泰国政党格局的转型与泰爱泰党的亲民务实路线[J].当代亚太,2005,(5):20 ~22.

[6]李路曲.当代东亚政党政治的发展[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7]高奇琦.政党社会的分析范式:一种理论尝试[J].理论与改革,2009,(4):32.

[8]周方治.泰爱泰党的崛起与泰国政党格局的转变[J].当代亚太,2002,(11):26.

[9]See LucienM.Hanks,“The Thai Social Order as Entourage and Circle”in G.William Skinner and A.Thomas Kirsch,eds.,Change and Persistence in Thai Society:Essays in Honor of Lauriston Sharp,Ithaca,N.Y.:Cornell University Porss,1975.

[10]高奇琦.政党社会的分析范式:一种理论尝试[J].理论与改革,2009,(4):34.

The Analysis of the Party Politics in Thailand——Based on the View of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and Political Society

ZHENG Xing-kui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Shandong 250100,China)

In Asia the party politics of Thailand started early,but its development has been full of fluctuations.During the military rule,the political parties ever lost their legitimacy,and consequently their development was interrupted.Since 70s of the 20th c the political parties have gained considerable improvement.However,there exists many defects in the political parties and the party politics in Thailand.Thailand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and democratization,the political parties should lead the politics of Thailand to move on by means of establishing perfect party society and integrating social resources.

party politics;democratic consolidation;political society;Thai Rak Thai party

D 521

A

1673-2103(2011)03-0009-05

2011-03-16

郑兴奎(1987-),男,山东泰安人,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国际关系理论。

(责任编辑:李瑞记)

猜你喜欢
政党政治民主化政党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台湾政党政治中的“时代力量”
论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论我国新一轮司法改革:职业化还是民主化
关于加强我国政党政治过程的研究和教学的思考
网络行动者的新媒体使用特征、影响及媒介民主化
构建乡镇政府财政监督民主化制度框架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从中外政党比较研究的视角看中国政党政治参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