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思”
——孔子教育思想之我见

2011-08-15 00:49姚琼姿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闻斯行盲从教育者

姚琼姿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850)

教育中的“思”
——孔子教育思想之我见

姚琼姿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850)

文章分五个方面分析孔子教育思想里的“思”,即“思”的前提、内容、能动、益处以及思考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着重探讨思维的能动性,对于学生来说,要用联系的观点思考,融会贯通之后归纳总结,并且学会明辨是非轻重;对教师来说,要考察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思索合适的教学方式。“思”不单有利于知识掌握,也有利于道德修养和独立人格的形成。文章最后总结了“思”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思;能动;道德修养;教育

学界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研究很多,立足终身教育、素质教育、音乐教育等论述其教学对象、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可谓应有尽有。其中“学思结合”这一思想也多有学者涉及。然而多数只是将它作为孔子教育思想的一个方面作出论述,专门讨论“学思结合”者较少,更不用说专门探讨“思”的了。笔者以为现在教育存在两个弊病:一是“填鸭子”,强灌硬输,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些学生只会接受,不会思考,更别说融会贯通了。二是求实效,求利益,不够重视品德修养,道德教育水平有待提高。学而不思,思而不贯通者古已有之,提倡“思”也古已有之,笔者回到孔子那里,对他教育思想中的“思”稍作论述。

孔子教育思想于《论语》①一书保留最多,《论语》中多次提到并强调“思”这一学习方法。笔者就其表达的侧重点,试分为五部分。

一、“思”之前提

“思”,思考、思索、琢磨、考虑、记挂。首先,“思”要有对象。孔子认为“思而不学则殆”[1]并以自身经验来说明:“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2]荀子也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博学之,而后才慎思之,有材料方能形成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没有对象的的思考只徒伤脑筋,或者得出一个毫无根据的荒谬结果。其次,人的能力有高有低,高深的问题不一定谁都能思考,教育者不要强求资质有限的学生都达到最高标准,所谓“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之下,不可以语上也。”[4](中才以上的人,可和他讲上面的。中才以下的人,莫和他讲上面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5]一语历来倍受批评,笔者也持否定态度,以为有愚民政策之嫌,但赞同人有“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的说法。能力不同乃不争的事实,勉为其难,恐怕适得其反。因材施教理由之一在于此。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既不能要求过高,也不能过低。这需要教育者清楚了解学生的特点,这一点下文还继续讨论。

二、“思”之内容

1、思考的对象首先是教师所授知识或自学之所得。

《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6],问问是什么出处、什么意思,想想为什么会这个样子、有什么意义、是对是错……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才可能理解所学的内容,把它转化为自己的学问,才可能进一步的深入探讨,直至寻到真理。不少学生在考试高压下,无暇思考。思考意味着质疑,这是标准答案所不能容忍的,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2],然而为了分数,我们却让于标准答案。教师为了学生的成绩,只好也跟着答案走,甚至,某些滥竽充数者怕被学生问倒,干脆不让问。这都是加在学生独立思维上的枷锁。师承于孔子的子夏也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7]“仁”就在思考中体会的成为自身修养,真理也在不断深入的思索中慢慢显明,没有谁不学自通,也没有谁不动脑筋就悟出了道理。所以教育者应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质疑。

2、更重要思考对象的是精神修养。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8]孔门得意弟子子张说:“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7]从视、听、色、貌、言等到思义、思敬等,对理想人格的各方各面到现实世界无不思索。②德而后智,有智无德,不如有德无智。由于专注于道德修养,外界物质条件则可列为次要。“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2](君子只忧道之不明不行,不忧贫不得食)。我们不是忽略物质条件,而是相对看轻。现代人越来越虚浮,少有能静下心来一心一意读书,踏踏实实做学问,认认真真修身养性的。颜回是个不错的例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4]“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5]贫居陋巷,还能自得其乐,视富贵如浮云、如粪土,不是谁都做得到,但至少不要太功利,特别是学生,还在求学,在学做人,既不必排斥物质,但不能丢了精神。

三、“思”之能动

思考既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思考本身也是活跃的、能动的。

1、不为思而思,不只着眼一点,而要触类旁通。

《论语》多次强调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9],指出要“举一反三”。孔子称赞能举一反三的学生。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10]联系得越多越好。子夏读诗“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悟出人有忠信之质,必以礼成之的道理,孔子称赞他“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11]子贡从“贫而乐,富而好礼”而联系诗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孔子也很高兴,说:“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12]孔子提倡扩散思维,辐射思维,由此及彼,由浅及深,由表及里,层层推进,好似滚雪球一样,知识积累越来越多。

2、联系之后要贯通和归纳总结,孔子本身就是如此。

“赐也!女以予多学而识之。予以一贯之”,[2]不是比别人多知道了多少,而是学而贯通。贯通思考,像拿一根绳子把知识串起来,使之有序可依,有章可循。否则思考对象有如一盘散沙,乱七八糟,联系越多恐怕越混乱。“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在一切的人文上博学,又能归纳到礼上,该可于大道没有背离了!)[4]固然我们今天不必以礼贯穿学习的内容,但是具体学习中,自可根据实际情况,找线索,贯通学习。

3、思考还要明辨。

“君子以‘和’为准则,但不盲从附和,而有自己的见解;小人盲从附和,但没有自己见解。有自己的见解便是创新,没有自己的见解便是盲从。”[13]择善而从,不善而改[9],选择性地学习,选择性地思考,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世儒者韩愈有一段话说得好:“然后识古书之真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14]尽信书不如无书。学到的东西不一定是好的,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剔除有害的成分。有益的东西也不一定能一一思考琢磨,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选择重要的,忽略次要,乃求学必备之方法,与其多而杂而不精,宁愿少一点,学透学精。

4、对于教师来说,根据学生之不同,因材施教,也是一个“思”的过程。

既考察不同学生的特点,又思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即所谓的分层教学、适宜教学。首先,“听其言而观其行”[10]细致观察,用心琢磨,尽量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如资质、心理、基础等。然后,就是因材施教了。《论语》里的例子不只一个。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感,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5]对同一个问题,回答竟完全相反。钱穆先生解释说,冉有资性懦弱,见义不前,故孔子教他要勇敢;子路性勇敢前,常若一个人可兼两人之所为,故孔子要他考虑父兄,不可卤莽行事。又如对“仁”的解说,针对颜渊、仲弓、司马牛和樊迟四人所作的回答各不相同。颜渊乃得意门生,道德修养已经很了不得,故而把仁的最高标准告诉他:“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16]像樊迟,资质较鲁钝,告诉了也没用,徒增压力而已,不如干脆只说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16]。深浅不同的回答,既都符合仁的基本概,又念切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四、“思”之益处

1、思而明辨。

如前文所述,思考要明辨,则其益处之一也在于明辨。“学而不思则殆”,[1]通过思考辨别,分真伪,别轻重。这对知识掌握,品德修养,至关重要。

2、思而独立。

经过思考,才能择善而从、不善而改。思考,不单有助于获取知识、形成品德,也有利于培养独立人格。“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7]有自己的见解是创新,没有自己的见解有可能就是盲从。孔子告戒人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2]大家说好的不一定就好,说坏的不一定就坏,人云亦云、毫无主见,随波逐流,岂是君子之所为?孔子本身就是一个很有独立个性的人。“子不语怪、力、乱、神。”[9]大家都喜欢谈论的事物偏不谈论,可见思想独立。如果不思考,就不能分辨好坏、不随大众了。

3、思而贤。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8]不断思考、反省,逐步加强各方面修养。思仁思礼,还有九思的要求,培养了君子。现代也需要君子,只不过不讲那些繁文缛节和封建礼数罢了。

4、从教学效果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胜于教给他一大堆死的知识。

“循循善诱”,使其“欲罢不能”[19],是教学的高境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主动追求,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五、“思”之中庸

这里总结一下思考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所谓中庸,乃不偏不倚,不愠不火,恰到好处,如同《关睢》那样,“乐而不淫,哀而不伤”[11]。思维过程中的中庸主要有三方面。

1、对象合适,不要太高超,也不要太低下。

“中人”以下者,就不要去想那些太深奥的道理。思考的对象应侧重非功利的东西,不要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利禄上。既要博闻而思,又切忌无中生有,胡思乱想。“未知生,焉知死。”[15]对诸如鬼神之类的东西不要胡思乱想。

2、方式合适。

切记不要钻牛角尖。诚如《为政》所言,“攻乎异端,斯害也已”[1](专向反对的一端用力,那就有害了)。

3、尺度合适。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10]并不是想的越多越好,凡事都有个度。每件事都三思而行,则易陷于斤斤计较。“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9],教育的结果应该是新时代的君子而非小人。

六、“思”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中的“思”,对现代教育有重要的启示。

1、“思”对教育者的启示。

首先,教育者自己应该多思考,质疑教育中的各种知识、工具甚至观念等等。在应试教育还比较盛行的今天,教育者不应该盲从应试教育的指挥棒,更不应该盲从参考答案,要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其次,教育者应该思考学生的共性和特性,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再次,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多思考自己的教育得失,也思考同行的得失,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最后,还要鼓励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容易受教师影响,教师应该在知识上教育学生,也应该在精神上引导学生,为现代教育栽培德才兼备的人才。

2、“思”对学生的启示。

学生应该多质疑。质疑学到的知识,甚至质疑教材、质疑教师,才能分辨真假,才能真正把获得的知识吸收并融会贯通。并且有思考分析,才能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式,做到事半功倍,让学习变得轻松起来。在当今社会,关注物质享受成为潮流,学生还应该多关注精神层面的东西,不能只要成绩,只问物质需求,还要思考道德、精神修养等,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3、“思”对教育的启示。

应试教育盛行了多年,虽然现代教育不断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等各方共同长期的努力。于对现行的教育而言,创造自由的宽松的思考环境,允许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思考,并调动他们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教育里面越来越多的思考,将有助于我们培养更多的适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

[注 释]

①本文所引《论语》文句引自钱穆.《论语新解》[M]成都:巴蜀书社,1985.对文句的注释也据此.

②可参见李明.孔子素质教育思想新解[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 24(1).

[1]《论语·为政篇第二》.

[2]《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3]荀子.《劝学篇》.

[4]《论语·雍也篇第六》.

[5]《论语·泰伯篇第八》.

[6]《中庸·第二十章》.

[7]《论语·子张篇第十九》.

[8]《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9]《论语·述而篇第七》.

[10]《论语·公治长篇第五》.

[11]《论语·八佾第三篇第五》.

[12]《论语·学而篇第一》.

[13]潘俊杰、雷怡、刘月飞.孔子教育思想及其对中国高教改革的启示[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

[14]韩愈.《答李翊书》.

[15]《论语先进篇第十一》.

[16]《论语·颜回篇第十二》.

[17]《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18]《论语·里仁篇第四》.

[19]《论语·子罕篇第九》.

Thinkingin Education——My Opinion on Confucian Education Ideology

YAO Qiong-zi
(Guangzhou vocational&technical institute of industry&commerce,Guangzhou 510850,Guangdo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thinking”in Confucian education ideology fromfive aspects,namely the premise,content,initiative and benefit of“thinking”and several problems needingtobe noted in thinkingprocess.The discussion of the initiative of thinkingis stressed,students shall think in a way that shows the relations of one and another and make generalization and summarization after achievingmastery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subject,and also,students shall learn todistinguish right fromwrongand important fromunimportant;teachers shall observe and study dif 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tudents and ponder on the suitable teachingmethod.“Thinking”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the grasp of knowledge but alsobeneficial tothe formingof moral cultivation and independent personality.Final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nlightenment from“thing”tomodern education.

thinking;initiative;moral cultivation

B222.2

A

1671-5004(2011) 05-0054-03

2011-7-25

姚琼姿(1985-),女,广东揭阳人,文学硕士,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闻斯行盲从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解读《论语》
盲从
新新人类
哲理思辨
《论语》中的读书与践行
哲理思辨
闻斯行诸
子路问强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