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七个转向” 推动学校“绿色发展”

2011-08-15 00:48吴水荣
湖北教育 2011年12期
关键词:教学点德育学科

◎/吴水荣

“绿色发展”不仅是指“绿化”“环保”,它泛指一切有利于生态平衡和生态协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事物的品质、特征或状态。实现学校的“绿色发展”,必须创新学校的发展思路,落实“七个转向”。

办学行为转向规范化。“绿色发展”的前提是规范发展。学校要严格执行教育部若干规定,坚持不办重点班,按规定人数编制班额,规范学生在校作息时间,节假日不补课,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全面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加大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学科的教学投入,逐步实现教师专任化、专业化。加强非统考学科的教学管理。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抓实实验教学和图书的借阅工作,规定功能室使用要求,强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教育资源转向均衡化。“绿色发展”的要素是均衡发展。科学规划,做好布局调整工作,逐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从教师年龄及性别结构、学段比例、学科结构等方面入手,采取统一定编、双向选择的方式,解决教师年龄、性别、学段、学科、学校结构不均的问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专任化、专业化的问题。发挥绩效工资的杠杆作用,条件待遇向薄弱学校、薄弱学科、边远地区教师倾斜,为学校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队伍建设转向精干化。“绿色发展”的支撑是队伍建设。实行精兵简政,规范干部编制职数,改变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状况。学校应不断强化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开展师德讲座,树师德标兵,加强全体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注重促进教师成长,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对各类教师均要有继续教育计划,倡导树立“学习、培训、提高是教师最大福利”的观念。实施名师工程、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和“传帮带”工程,鼓励新老教师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学校德育转向校本化。“绿色发展”的保证是德育为先。构建校本化的德育工作模式。强调学校德育工作凸显四种体系,即自主性的自我管理教育体系;实践性的综合实践教育体系;发展性的综合评价教育体系;科学性的德育文化教学体系。通过差异管理,落实全员德育;通过科教体艺社团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通过营造氛围,促良好校风的形式。

学校管理转向精细化。“绿色发展”的抓手是精细化管理。因此,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一系列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围绕规范抓管理,落实管理促规范。

学校发展转向协调化。“绿色发展”的环境是协调发展。非统考学科、学前教育、小学管理、教学点管理是一个乡镇或一所学校发展最薄弱的环节,是发展的“短板”。一是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二是强化小学及教学点管理。创建示范教学点,加大对各小学及教学点的管理力度,不留真空,实行全方位管理。三是强化对非中考学科教学的管理与考核,出台非考试学科教学评价制度,凡各项评定,非考试学科的教师必须占一定的比例。

课堂教学转向生态化。“绿色发展”的特征是生态发展。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回归自然、还原生态的主阵地。科学评价有效课堂教学至少要看两个层面:一看显性方面,看课堂气氛是否活跃,看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面是否宽广,看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是否主动。二看内在方面,看学生是否既学到知识,又培养了能力;看学生是否既学得活泼,又学得扎实;看学生是否既学有快乐,又学有自信。

猜你喜欢
教学点德育学科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德育》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