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军
(安徽财经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安徽 蚌埠 233030)
浅谈新四军卫生工作
高 军
(安徽财经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安徽 蚌埠 233030)
新四军成立后,开创发展了华中抗日根据地,在这一重要的地区发展壮大,离不开服务良好的后勤保障,而新四军的卫生工作又是极其重要的,新四军设立了军医处(部)、建立医院、招募培养医护人员的、开展卫生保健工作、确保药材药物的稳定来源,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新四军卫生工作体系。
新四军;卫生;工作
新四军的前身是坚持南方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以后,留下的部队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浙江等8省继续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先后建立了湘鄂赣边、湘赣边、粤赣边、闽赣边、闽北、闽东、闽西、湘南、浙南、鄂豫皖、鄂豫边、皖浙赣边、闽中及琼崖等15块游击区,活跃着15支红军游击队。[1]1
新四军成立后,开创发展了华中抗日根据地,这一地区是我国最富庶的地区,地处平原水乡,物产丰富,交通、文化、教育、商业、城市、集镇均较发达,因此,华中抗日根据地地位重要,首先是日寇以战养战政策的主要地区,在这一地区日本可以掠夺到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次,华中抗日根据地是国民党政权的核心地区,经济发达,是四大家族、江浙财团的大本营。所以,“华中是敌、我、顽三角斗争最激烈的地区。三方犬牙交错、曲折复杂的斗争,构成华中抗日根据地创立、发展的突出而独特的历史特点”[2]386。新四军的艰苦战斗环境,离不开良好的卫生工作的支持。
新四军组建后,卫生工作是一个重要的急待解决的问题,1937年秋,叶挺军长邀请年轻的医学博士沈其震由上海同行去武汉,动员沈其震组建新四军军医处,并且负责引进医务人员,筹建医院。沈其震,重庆人。1938年2月,沈其震处长在南昌宣布新四军军医处成立。
皖南事变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新四军在盐城重建了军部,同时,在盐城成立新四军卫生部,沈其震任部长,戴济民任副部长,齐仲桓任医务主任。医政科科长是薛和,保健科科长是杨先,材料科科长是洪振声。同时,着手建立了师、旅、军分区的卫生部、医院和卫生训练机构。一师卫生部长是李振湘,二师卫生部长是宫乃泉,三师卫生部长先后是张化一、齐仲桓,四师卫生部长是林士笑,五师卫生部长是栗秀真(女),六师卫生部长是林震,七师卫生部长是黄农(王雨田),独立旅卫生部长是黄乎。[3]6-7
新四军军医处成立后,组建医院、招募吸引医护人员都成为了新四军卫生工作的重心,药材药物的来源也是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新四军办医院的指导思想既是适应战时需要,又是培养卫生人员的场所。大家克服一切苦难,在皖南云岭南堡村和小河口很快建立了军部医院,亦称前方医院和后方医院。前方医院由宫乃泉担任院长,后方医院由崔义田任院长。前方医院170张床位,后方医院200张床位,病室除利用祠堂外,还自己动手修建了一个竹架茅屋顶的大病房,前后方医院均设门诊部、化验室、手术室,能做一般化验,能够做较为复杂的手术,后方医院还设有小型的X线机和发电机,晚上手术室手术有电灯。还设有营养室给重病人特别营养饮食,淋浴室及灭虱室。先后建立病历和医疗护理常规制度,如医疗护理记录,重伤重病特别措施,查房制度和病房管理制度。病房虽是祠堂茅舍,设备简陋,但工作正规,管理严格,环境整洁,并用竹筒做花瓶插野花,挂在病房美化环境。皖南三年中,前后方医院收治住院病人6000余名,其中治愈、好转的占82.9%,三年手术1443人。[3]3
军医处十分重视部队的卫生防疫工作,在皖南的三年中,卫生防疫工作成绩突出,有力的防止和减少了疾病。同时,由于新四军的不断发展壮大,医务人员的数量渐渐不足,军医处十分重视培养医务人员,军医处先后开办了6期卫训班和化验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有用的医护人员。“据初步统计,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新四军共举办各种训练班、卫生学校、医学院等102期,培养卫生技术人员4011人次、药剂人员300人、化验人员51人、集训团卫生队长以上250余人”。[4]12
新四军的药材药物来源,主要是自购,由于地处经济发达的华中地区,经济较好,交通较便捷,靠近城市和集镇,购进药材比较方便。其次是海内外爱国人士的捐助,包括药材药物和医疗器材。国民党军医署及第三战区军医处也划拨过一小部分,皖南山中也生长着部分有用的药材。
1941年1月,在党中央和军部领导陈毅和刘少奇等同志的亲切关怀下,新四军卫生部和各师、旅卫生部相继建立,随后又成立了新四军卫生学校及各师、旅卫生人员培训班,积极培养医护人员以适应抗战形势发展的需要。除了积极培养医护人员外,陈毅同志、刘少奇同志先后指示沈其震部长到上海和国统区等地区,动员高级医务人才到新四军工作。奥地利著名泌尿科专家罗生特先生被动员到新四军中工作,这位国际主义战士在新四军和中国战斗长达九年。
随着形势的发展,军、师卫生部又办起了医务干部轮训班。军卫生部的轮训班主要轮训旅、团卫生部门的卫生领导干部。后又办起了检验技术人员(尹大本任班主任)和药剂人员训练班。1945年军部成立新四军军医学校(后改为华东白求恩医学院),校长江上峰、副校长宫乃泉。这个学校在战争年代中边学习边实习,一直到解放济南共办了三期。新四军在培养医务干部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时,卫生队伍近万人,其中95%是在部队培养起来的,保证了抗日战争时期历史赋予卫生战线的光荣任务。军卫生部和师卫生部,凡有条件的都办起了医务报纸和杂志。随着根据地的建设,各行署设立了卫生处,领导卫生工作并为群众防病治病。[3]7-8
新四军医疗卫生工作成绩突出,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新四军成立时不过4个支队,共万余人,1940年底,达到13万多人,到抗战结束时,发展到7个师共30余万人。新四军军医处是新组建的,到最后各个师都有健全的卫生组织,卫生队伍成员近万人,卫生工作的质量是优秀的,无论战救、医疗、卫生防疫、药材药物供应、干部培养、医院、卫生学校、引进人才等都有突出的成绩,较好地保证了新四军和人民群众的健康,为新四军的发展壮大及革命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据淮北抗日根据地的不完全统计,救治伤员4081人,伤病员治愈归队率达93.3%,残废与遣散安置占4.3%,死亡率仅为2.4%。广大医护工作者发挥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把火线救护作为战时卫生工作的首要任务,冒着敌人的炮火,英勇机智、奋不顾身地抢救伤员。有不少卫生人员为抢救战友甚至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5]110
[1]房列曙.皖南一九四一[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2]陈廉.抗日根据地发展史略[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
[3]江苏省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卫生分会.新四军卫生工作史话[M].南京:江苏省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卫生分会编印,2005.
[4]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丛刊社编.新四军医学教育[Z].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丛刊社,1990.
[5]黄爱军.新四军医疗卫生工作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
Discussion on the New Fourth Army Health Work
GAO Jun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New Fourth Army,the central anti-Japanese bases developed greatly with the good logistics support services,and the New Fourth Army's health wor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The New Fourth Army set up medical department,established hospitals,recruited and trained medical staff,carried out health care and ensured a stable source of medicinal drugs,which a relatively complete system of the New Fourth Army health work was established.
New Fourth Army;medical;work
K201
A
1671-8275(2011)06-0134-02
2011-10-31
高军(1983-),男,江苏射阳人,安徽财经大学专门史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
责任编辑:李传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