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城市经济转型与旅游业发展研究述评

2011-08-15 00:43:07仲召红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煤炭资源旅游业煤炭

仲召红

(1.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煤炭城市经济转型与旅游业发展研究述评

仲召红

(1.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随着煤炭城市资源的枯竭,经济转型成为这些城市面临的考验,当前对此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存在着诸多不足。通过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资料,对煤炭城市转型研究进行评述,指出发展旅游业在城市转型中重要作用方面研究的缺乏及改进之处。

煤炭城市;城市转型;资源枯竭;旅游业发展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中最快的产业之一,也是第三产业的龙头,其产业地位不断提升。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旅游业的飞速发展给我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相关综合效益。世界上各国均把旅游业作为重要的政府主导型产业和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城市和地区更是把旅游业作为拉动旅游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说,旅游业在推动社会和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已不容忽视。甚至在很多重工业城市,如煤炭城市旅游业也成为其转型和寻找发展出路的重要选择,其中不乏成功案例。但是,在煤炭城市旅游业发展中也出现了不少弊端,如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政府重视不够,旅游业在有些地区或城市中的重要作用未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等。本人就国内外煤炭城市转型及旅游业发展进行述评,以此有所借鉴。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的煤炭资源城市转型研究上,起步时间较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研究探讨,但主要针对旅游的则较少。主要内容是关于煤炭资源性城市转型的背景、目的、影响因素、转型意义以及转型思路与发展模式探索,主要涉及的研究对象是转型较为成功的德国鲁尔区、日本九州、法国洛林地区、美国休斯敦等,在研究层次和领域上也比较多元化和广泛,在许多方面都很值得我国借鉴。

布拉德伯里根据对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资源型城镇的实证研究,提出了解决面临问题的对策: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制订财政援助,转岗培训,建立社区赔偿基金等,促进地区经济基础的多样化,实行地方购买策略,进行区域规划,建立结构联系等。潘仁飞等指出为了保障已步入衰退期的矿山在转产过程中获得可靠的资金,必须要在兴盛时期早谋计,事先做好转产的准备工作,建议国家可以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矿山补偿基金”或“全国矿山转产基金”[1]39。国外对此课题的相关研究还有,马什的社区归属感研究;坎贝尔、吉尔、昂格尔、费里德、沃伦等的社会互动研究;鲁卡斯的矿区发展生命周期研究;欧费奇力格的人口特征研究;布来德伯里、波特斯和欧费奇力格的依附理论和中心外围理论研究等等[2]103。一些国内学者对国外转型情况也有一定的研究,并强调国际经验对我国的重要借鉴作用。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方面,关于煤炭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与扶持政策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兴起,并引起很多学者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但相关的专业研究不算丰富。国内的研究对象方面,涉及的典型案例是山西、辽宁阜新、河南焦作、平顶山和黑龙江等地,理论研究上具有一定深度和实践性,但其中也存在薄弱之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如对煤炭资源型和资源枯竭地区的界定标准的研究比较少,至今仍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研究重点侧重于资源型城市或资源枯竭城市,对特定煤炭行业研究煤炭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的成果相对较少;对煤炭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的个案研究需要深入、详细等。

关于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研究方面,较多的主要是关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分析和战略研究。张秉福(2006)等以阜新、枣庄、淮南等煤炭城市为例探讨了煤炭资源型城市在转型中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城市转型存在的优势,并提出了诸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开展工业旅游、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渠道等应对措施与建议[3]7。潘仁飞等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基本理念,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我国煤炭产业转型的模式探索与分析,如王志宏提出煤炭城市经济转型的三种调控模式:政府主导型、市场调节模式、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模式[4]11-12;丁磊(2001)等通过对山西太原、河南焦作、安徽淮北、辽宁阜新等的个案研究认为,煤炭枯竭地区经济转型要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构筑“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经济格局,变单一经济结构为多元经济结构,从根本上改变以高污染、高耗能为特征的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走出以煤为主的黑色经济,促进高新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调整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和建设生态旅游区、环保型高科技工业园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胡晓西(2009)则提出了淮南市产业转型的三种选择模式:产业深化模式、产业替代模式以及多元复合模式,并指出淮南市的转型最终模式是多元复合模式。其他学者对此也有相关研究,在此不再赘述。

就煤炭城市旅游资源开发和发展情况的研究,相关学者或专家的观点主要是旅游业能够促进煤炭塌陷区的治理,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城市/地区经济的和谐与多元化发展以及产业升级,同时强调发展煤炭城市的旅游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个性化品牌。如章锦河教授以安徽淮南市为例,在抽样调查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淮南市的旅游开发条件,提出了其旅游市场的开拓应立足于国内旅游市场,适时开发国际旅游市场[5]40。王云飞等(2005)则以安徽省颍上县迪沟镇为例,把旅游与煤炭塌陷区治理结合进行研究,探索了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塌陷区治理的“迪沟模式”,认为旅游业可以加强行业间的相互联系和有效结合。付伍明认为可以旅游业为先导促进煤炭城市的多元化发展,并给出了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对策。江五七等对此也有相关研究。

关于煤炭城市转型与旅游业发展关系,以及旅游业的产业作用的研究方面,可参阅的相关研究较少。郝传波等认为旅游业在城市经济转型中起到中枢和纽带作用,肯定旅游业对产业转型的重要作用:促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有效缓解煤炭就业压力和转型中的资金短缺压力,有利于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并分析了煤炭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指出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是煤城实现转型的好路子[6]65-67。郭竟营以陕西铜川为例,提出煤炭城市发展遗产旅游的战略构想,认为应以工业遗产遗迹为重点大力开发特色旅游项目,说明发展旅游业是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的理性选择[7]141。江小蓉等在充分肯定煤炭城市转型中旅游业的重要作用的同时,探索了煤城转型中的旅游业发展路径问题,非常值得借鉴。

三、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

笔者认为,在研究方法上,国外相关研究较为深入,案例代表性较强,其研究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实地调查、访谈、统计图表法分析以及对资料的分析与综合;我国的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整体水平尚待提高。在研究内容上,由于国外研究较早,煤炭企业转型成功案例较多,转型后的发展较为顺利,其研究的也较为成熟、有深度,问题更宽,侧重点也不同。除重视转型后旅游的开发研究外,发达国家还偏重于建立综合机制,客观上注意达到较好的综合效益。截至目前(2010),国内对煤炭城市转型发展旅游业的研究主要局限于用实证案例展开,且大多实践操作性不强,深度不够,内容主要涉及对转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资源型城市与城市转型的定义、城市转型中面临的考验、转型中存在的问题于策略研究、转型路径选择、转型战略分析、转型中开发旅游的思考、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等。

另外,研究存在结合煤炭枯竭地区实际背景不够,对个案研究的深度缺乏,定量研究相对较少等不足,且大多重复性很强,缺乏创新。研究的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1999—2010年,近几年研究的数量呈逐步增多趋势。但研究的方法和内容正在更新和拓展,注重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进行理论与实践操作结合的研究。

总的来说,研究各方观点相对独立,与开发地的实践结合不够,指导性不强。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专门针对煤炭城市(企业)转型与发展旅游相结合的研究较少,且有一定的参考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与解决。

[1]潘仁飞,等.论可持续发展观下的我国煤矿城市及衰老矿区产业转型[J].中国矿业,2008,17(4).

[2]米金科.煤炭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研究综述[J].煤炭工程,2008(12).

[3]田春,等.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思考[J].山西科技,2006(6).

[4]王志宏,等.煤炭城市经济转型模式研究[J].中国矿业,2005,14(11).

[5]章锦河,陆林.煤炭城市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J].中国煤炭,2000,26(9).

[6]郝传波,等.煤城经济转型中的旅游业发展问题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5).

[7]郭竟营,王琴梅.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旅游业发展初探——以陕西铜川为例[J].区域经济研究,2008(2).

F590-05

A

1671-8275(2011)06-0081-02

2011-10-15

仲召红(1982-),女,安徽濉溪人,安徽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责任编辑:海 蓝

猜你喜欢
煤炭资源旅游业煤炭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云南画报(2022年4期)2022-05-05 05:59:54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英语文摘(2021年3期)2021-07-22 06:30:12
煤炭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能源(2018年4期)2018-01-15 22:25:25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金色年华(2017年12期)2017-07-18 11:11:19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安徽省煤炭资源特征分析
安徽地质(2016年4期)2016-02-27 06:18:12
煤炭的“未来”
能源(2015年8期)2015-05-26 09:15:34
旅游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2
新疆《煤炭资源开采天然放射性核素限量》标准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