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挑战与回应策略析探

2011-08-15 00:45肖太云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挑战

肖太云

(长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重庆 408100)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挑战与回应策略析探

肖太云

(长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重庆 408100)

大学语文课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的公共基础课,自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高校恢复开设以来,成绩巨大,经验很多,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和困惑。本篇试从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课程定位、内容体系安排、教法学法四个方面进行挑战与回应策略探究,以期与大学语文教学者共勉。

课程性质;课程定位;内容体系安排;教法学法;回应策略

大学语文课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文化品位,扩充文学视野的重任,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维、学会听说读写,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出全方面发展的人才。这门课程自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高校恢复开设以来,成绩巨大,经验很多。但在今天市场化经济浪潮的巨大冲击下,大学语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面临诸多的尴尬、挑战及困境,对其应对策略的研究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语文课程性质的挑战与回应策略

挑战:大学语文有什么用?

笔者从事大学语文一线教学多年,接触过各层次、各专业的大一新生。对这些中文非其专业课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一个普遍困惑是:大学语文学了究竟有什么用?甚至很多学生认为大学语文学了根本没用,是在浪费时间。不仅学生轻视大学语文课,更为担忧的是,一些院校自身也不重视大学语文课。笔者曾在长沙的某所职业学院做过兼职授课,该所院校就明确提出不开设大学语文课,认为学了没用,而只愿意开设实用性更强的应用文写作。

回应策略:讲清讲透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

大学语文的教学大纲中提到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是非中文专业的公共基础课,通过大学语文的开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修养。何谓“基础”?何谓“素质”?何谓“修养”?这些词语太过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不易接受。因此,作为一个大学语文任课教师,第一堂课就必须深入浅出讲清讲透此门课程的课程性质。采取的策略是可通过与专业课的功能对比来达到此目的。专业课能学到专业技能,专业是饭碗,是就业保障,在求职时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是功利性更强的课程。如你是音乐专业的学生,将歌唱好了或将乐器弹好了,找工作时将它展示出来就很可能获得成功。而大学语文课是一门非功利性的课程,它不是饭碗,也不能给求职带来立竿见影的影响。但它能对一个人的气质、修养、人格魅力带来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提升人生品位,并在人生的漫漫旅程中散发、释放。大学语文对人生的影响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通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体现出来,在为人处世中体现出来。

依笔者教学经验,讲清讲透大学语文课程性质这堂课非常重要,它是一座灯塔,能照亮学生大学语文的学习道路,引领学生去挖掘、探索大学语文宝库的宝藏。厘清它能从根源上解决学生在思想上对大学语文不重视的问题,从而获得学习大学语文的动力。往往这堂课讲清讲透了,后面的大学语文课就会水到渠成。

二、大学语文课程定位的挑战与回应策略

挑战:大学语文课与专业课到底应该如何处理好彼此关系?

对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说,大学的课程设置既有专业课,又有公共课,还有选修课,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困扰他们学习的一大问题。作为大学语文的任课教师,必须向学生理清其间的关系,使其能有序学习。

回应策略:明确点出专业课是主干,大学语文课是非主干。

专业课是主流、主干,是谋生安身的饭碗,需摆在第一的位置,多花时间,多花精力;大学语文课是非主流、非主干,上课认真听好课就行,如非对文学特别感兴趣,课外可少花甚至不花时间。这么做并不是自降身份,将大学语文课边缘化,而是对学生高度负责,使他们认清大学学习任务的主次,有章、有序地开展学习。可以“进球理论”来引导学生:每一个学生就好比足球场上除守门员的足球运动员,运动员在场上不停奔跑的惟一目的就是进球,学生在大学校园辛勤耕耘的惟一目的也是“进球”,当然,这个“球”包括在大学期间获得的一切成绩、荣誉、证书及所获得的能力提升。诸如此类都算“进球”,大学语文学好只算获得其中的一个“进球”。如许,学生既会很认真地去学好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又不至于影响甚至耽误他们对其他课程及课外活动的重视、参与及热情。

三、大学语文内容体系安排的挑战与回应策略

挑战: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听说读写,特别是说读写的有机结合?

现在的大学语文教材注重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以笔者所在高校所采用的魏饴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语文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为例。全书体系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阅读能力培养,中篇日常书面表达能力培养,下篇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全书共19个单元,是一个说读写训练的大杂烩。而现在普通高校大学语文课开设的一般做法是总学时量一个学期,周课时2-4节。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做到说读写的综合、系统地培养与训练,是一个挑战和难题。

回应策略:科学分配时间,分清主次,以读解为主,说写并重。

读:读解文学经典,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拓展文学视域。

可精选大学语文教材中的优美篇章,用五分之三的学期课时师生共同读解,并鼓励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以培养学生文学审美的感悟观照能力与基本的文学审美鉴赏能力。但人类文明几千年,文学经典何其灿烂,入选大学语文教材的篇目肯定有限。而对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大学阶段一学期的语文往往意味着他们人生里程中系统语文学习的结束。因此,作为学生人生旅途中的最后一位语文老师,有义务也有必要引领学生巡览、品尝人类文学大观园中的奇珍异果。可借鉴的做法是每堂课可花5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学生推荐绍介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讲解其情节梗概,如时间有限,甚至只需提一下哪个国家有哪个作家有什么代表作品即可,点到为止。虽只短短的5分钟,但一个学期的坚持、积累,会有上百部名家名著呈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受益匪浅,并在他们内心种下文学的种子,在随后三年多的大学生涯及漫漫人生旅程中有可能去关注、阅读并传播这些文学经典。

说:课内与课外说双管齐下,课堂朗诵与课外演讲相结合。

开口即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能增加印象分,更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好感。而说话的能力后天可习得。因此,作为大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将普通话训练纳入到教学视野中来。不一定非得安排专门的课时来练普通话,但要求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时坚持说好普通话,有错纠正。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说普通话的积极性,可采用激励机制:普通话获二乙等级证书,即算大学期间“进一个球”,大学语文平时成绩适当加分,获二甲及以上普通话等级证书,增加加分。

当然,课堂上只要有适合朗诵的篇章,教师可有针对性的进行朗诵指导与训练,并可采用范读、分组读、竞赛读、分角色读、男女搭配读等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氛围。

同时,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演讲比赛及各种社团活动,多获得在公众面前说话的机会,只要获奖都算“进球”,并适当加平时成绩分,且落实到制度上。

因大学语文课一般安排在新生入校的第一个学期开设,如教学时间许可,可安排2-4个课时让学生进行一个自我介绍的实践,时间可限制在2分钟内,以能让师生印象深刻与否为成功的高下标尺,并可有计入平时成绩的考量。此举既可加深师生间的彼此了解,又能很好锻炼学生上讲台的勇气,培养表达能力,增强表达欲望。

写:课堂写作、课程作业及课外参赛多点结合,灵活调用各种锻炼方式。

写作,是非中文专业学生颇感头痛的苦差,教师须灵活采用多种训练方式,不能拘于一隅。课堂上,适当安排学时训练应用文写作,难度不高,对学生就业有益,也体现了语文工具性的一面。课程作业可着眼从与学生专业的联系上进行考虑安排。如笔者曾给美术、音乐专业的学生上过大学语文课,给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布置的课程作业就为“试用绘画形式表现杜甫诗歌《登岳阳楼》的意境意蕴”及“试论文学与音乐的关系”。这样的课程作业既使学生有话可说,又有创造性,同时锻炼了书面表达能力。

写作训练更多地应该放在课外,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的一切写作实践。在校园写作大赛获奖及在校报校刊、团报系报及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都计“进球”,并给予平时成绩加分。

依笔者的理解,写还应包括写字,写一笔好字。说话是脸面,写字也是脸面,是个人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并直接影响到留给他人的第一印象。故写字训练也应纳入到大学语文的教学视线中去。鼓励学生练好毛笔、钢笔字,坚持日常练笔,教师可督促并检查。对在书法大赛中获奖的学生或进步显著的学生计“进球”并予以平时成绩加分。

四、大学语文教法学法的挑战与回应策略

挑战:大学语文与高中语文有何区别?怎样去教授、学习大学语文?

这是刚上大学语文课的新生急切想弄明白的首要问题,也是他们感到困惑的问题:语文从幼儿园识字学到高三,年年学,该认识的汉字基本上都认识了,进大学了,选的又不是中文专业,为什么还要学语文?大学语文会不会变成“高四语文”?怎样去教授大学语文才能达到一个较理想的效果?

回应策略:大学语文是快乐式语文,大学语文的教与学是快乐式的双向互动。

大学语文与高中语文本质的不同在于它已无升学压力,有不着天天去进行枯燥的背诵、记忆、默写及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语文是一门兴趣课、轻松课,钱理群先生在给北京大学理科新生的第一堂大学语文课中就明确提出要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从容、洒脱的游戏心态来学习这门课程”。虽然大学语文仍然要学诗歌、古文、现当代散文小说等单篇作品,但它更注重以点带面,通过单篇了解作家创作全貌及相关文学全貌。如讲授李白某篇诗歌,就要顺带涉及李白的整体创作及全唐的诗歌盛况,甚至可简单辐射至唐宋诗歌的对比及整个中外诗歌发展流程的宏观概览。这样,既有单篇知识的传授,又有“史”的眼光的熏陶;既学到了单篇作品,又拓展了文学视野。课堂气氛会活跃,学生兴趣会增加,在轻松地闲谈式授课情境中不知不觉受到文学的濡染。当然,可要求学生适当背诵一些经典篇章,但它已决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完全凭兴趣进行,能背诵的鼓励,不能背诵的也绝不批评强迫,应完全是一种自由自主、轻松放松、愉快愉悦的课堂氛围,这也是大学课堂应该洋溢出的民主气息。

当然,大学语文还面临其它诸多挑战与困惑,如教材选用的困惑,课时安排的困惑,开设时间的困惑及任课教师归属感的困惑(大学英语专门成立有独立的大外教学部,而大学语文没有),不再赘述。

[1]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魏饴.大学语文新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夏中义.大学新语文[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丁帆等.新编大学语文[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5]徐中玉.大学语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何九盈.中国语文[M].重庆出版社,2007.

[7]张进军.大学语文修订本[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

[8]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9]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0]陈恩伦.高等教育政策法规[M].重庆出版社,2006.

[11]冯维.高等教育学[M].重庆出版社,2006.

[12]杨晓萍.高等教育心理学[M].重庆出版社,2006.

[13]杜成宪.20世纪中国教育的现代化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肖太云,男,湖南邵阳人,硕士,重庆市长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2011-01-10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文课挑战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第52Q 迈向新挑战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