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仙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湖北武汉 430223)
对乒乓球运动女子技术男性化打法的可行性研究
张凤仙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湖北武汉 430223)
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主动,技术全面,更快,更凶,更狠是当今乒乓球运动发展的主流。女子技术男性化是一个符合乒乓球运动规律的趋势。女运动员在训练中只有树立积极主动的意识;结合新赛制特点,加强“前三板”的训练;提高正手连续进攻能力;加强训练中的对抗性,才能跟上世界乒坛的发展趋势。
乒乓球;女子技术;男性化;可行性
中国乒乓球队资深教练李晓东曾指出,男子水平有可能领先女子10年。应该说,“女子技术男性化符合乒乓球运动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女性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女选手自我意识浓厚、求稳心态十足,相对缺乏男选手大胆博杀、积极求变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在训练中,我们从意识、思想方法和技战术上人手,对女子技术男性化的训练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并在各种比赛中获得佳绩,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在当今的国际重大的乒乓球比赛中,女子技术男性化的特点的趋势更是慢慢体现出来。同时出现了像王楠、鲍罗斯、郭炎等一批趋于男性化打法风格的运动员,并且在各项重大的赛事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当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主教练施之浩提出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女子技术男性化时,很多的人都提出了质疑,笔者认为乒乓球运动女子技术男性化是可行的,本论文就女子技术男性化的可行性提出个人的观点——女子技术男性化是可行的。
1.1 研究对象:以乒乓球运动女子技术打法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近两年国内有关女子技术男性化的文献资料。(2)专家咨询法:向武汉体育学院乒乓球高级教练员,教授咨询请教,了解他们对女子技术男性化的看法。
2.1 从生理上看女子技术男性化打法的可行性。
从机体能量代谢的角度来说,金斯·特林格尔(西德,1989)、日本学者油座信男等人(1983)通过对竞技乒乓球运动员能量代谢的研究指出:竞技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强度平均值较低的耐力性负荷。[1]随着负荷持续时间的增加,运动员依靠脂肪供能的比重就越大,乒乓球运动总的负荷强度较低不是因为负荷的时间短所致,而是由于休息——中等负荷——短暂的大强度负荷不断变化的结果。刘洵等人(1986)关于乒乓球运动员某些技术运动和一局比赛的能量消耗的研究结果表明:乒乓球运动是一项中等强度的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然而,男女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并没有太大差异。所以,只要女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和爆发性用力水平得到提高,女子技术男性化打法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2.2 从身体素质上看女子技术男性化的可行性。身体素质是指人体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获得的在形态结构方面,在功能和调节方面及其在物质能量的贮存和转移方面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与外界环境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运动能力。[2]其大小是由机体形态结构、系统器官的机能水平、能量物质贮备及基础代谢水平等条件决定的。运动素质是体能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在运动时表现为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各种运动能力。发展和提高体能的最主要手段是通过运动训练。[3]
国际乒联决定,从2000年l0月1日起开始使用直径40毫米大球;2001年实行l1分赛制;2002年9月1日开始执行新的发球规则。同时,这三项新规则必将对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战术、心理、智能等竞技能力诸要素产生重大的影响。[4]体能是乒乓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队总教练蔡振华备战第47届世乒赛时讲过不能忽视运动员体能的训练。而女子的体能先天就不及男子,要实现女子技术男性化的打法必须要充足的体能做后盾,所以在训练中要加强体能训练。
2.2.1 力量与速度素质。诚然,女子运动员在绝对力量和动作速度上远不如男子,而女子技术男性化打法对这两项素质的要求又比较高。所以,这种劣势成为了女子技术男性化发展的最大障碍,对该打法的施行提出了重大挑战。但是,随着三项新规则的改变,乒乓球直径由38毫米变成40毫米,球的体积增大,旋转变慢、球速降低。新球要求运动员必须提高击球力量和击球动作速度。要在乒乓球比赛中占得先机,让对手难于招架,必须加强快速力量与动作速度的训练。这在为女子技术男性化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迫使女子技术逐步向男性化过渡。发展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与力量素质是实现女子技术男性化的前提条件,而力量与速度之间力量是速度的充要条件,所以发展力量素质与速度素质是女子技术向男性化靠近的主要途径。
2.2.2 灵敏素质。在很多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女子的灵敏性先天就优于男子。[5]在乒乓球运动中,更快、更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乒坛发展的主流,而良好的灵敏性是实现更快、更准的重要前提。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在击球节奏、步法移动、身体的调整等方面均好于男子,这从一个侧面对女子技术男性化的可行性投了赞成票。只是在其他各项素质差异不大的前提下,如何优化灵敏素质与其他各项素质的能量组合,最大限度的发挥女子运动员的灵敏性优势将是有待我们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2.2.3 耐力素质。男、女运动员在耐力方面几乎没有太大差异。虽然一场乒乓球比赛所需要的体力并不大,但乒乓球运动员要想取得好成绩,每天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必须达到较高的水平。金斯*特林格尔(西德,1989)指出,乒乓球运动员只有在击球那一瞬间的动作是以无氧代谢为主。整个过程基本可以算作有氧代谢过程。据调查,武汉体育学院乒乓球队平均一般每日的有球练习和身体练习时间均超过5小时,要承受这么大的运动负荷,没有良好的耐力素质是不行的。因此,充分发挥女运动员的有氧耐力。使之能与男子相抗衡,即便不能达到男子化的程度,对女子而言已经是个不小的进步了。故、耐力素质是女子实现男性化的后勤保障,也是女子技术男性化可行性的强大理论依据。
2.3 从训练思路上看女子技术男性化的可行性。
2.3.1 贯彻男性化意识,强化男性打法思维。现代乒乓球比赛的特点是技术、战术、身体素质、智慧、心理、意志、谋略的全面较量。对乒乓球运动员来说,在比赛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变化往往在瞬间,有很大的偶然性和突发性。运动员不但要有精湛而全面的技战术能力,而且要有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应变能力,这种应变能力是由意识和技战术能力组合而成的。意识对技战术组合及临场发挥起着主导作用,是乒乓球的灵魂,在所有的技战术领域,都是意识到位之后,技战术才能发展。意识好的选手,对新技术、新战术接受得比较快。对乒乓球意识的理解比较透彻,击球动作流畅、连贯,比赛中勇于即兴的创造性发挥,在比赛场上的表现往往能超出自己的训练水平。乒乓球意识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其实它是一种以第二信号系统为特征的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表现。乒乓球意识主要靠平时教学和训练中有目的、有计划的不断完善,并在实践中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它虽然不是直接的技术和战术,但与技战术密切关联,在训练和比赛中能支配和调节运动员的运动行为。先进的乒乓球意识更能体现女子技术男性化,在训练中要培养她们积极主动的争抢意识,用男子的思维打球,不断把男子的技术融合到女子技术中去。比如,能一板打死的球不打两板,能进攻打死的球不凑合拖延,发力、不发力都行的球,我必发力,变线、不变线都行的球,我必变线。在赛前多练些主动性的技战术和自己的特长技术。比赛中要无孔不入、无隙不钻、拼命进攻,对无法进攻的球,控制对手让对手难受,再下板上手,只要是战术需要,该发长就发长,该变线就变线等等。在训练中通过天天讲,课课讲,争取每天改变一点,潜移默化,最终使她们的技战术朝着积极、主动、凶狠的方向发展。
2.3.2 追求男性化风格,狠抓“前三扳”的训练。根据无遮挡发球的要求,应改变以往发球的发力结构,寻求合理的发力感觉,要充分利用腰部的转动,手腕、球拍的抖动等假动作来迷惑对手,为抢攻创造机会。要有意识地控制发球的落点,突出“刁”,角度大,长短球落点要尽可能准确。短球不宜太短,球过网后的第二跳要靠近边线,从某种意义上讲,半长球是最好的,因为对方接发球时无论用摆短还是劈长都不好控制落点。同时,要树立发球多样化的意识,利用千变万化的发球,去扰乱对方的节奏,为发球抢攻做好准备。发斜线侧下旋球应以全台正手抢攻为主,配合回摆;发直线侧下旋球应以正反手技术为主,同时进行抢攻。接回击台内短球应以挑打、劈长、拧、推、搓底线等技术为主,将击球的速度、角度、落点合理结合。回击的半出台球力争上手抢攻;拉吊时以稳为主,快慢结合,旋转、线路、落点相结合。拉冲时以凶为主,配合线路使用,合理利用力量、速度、旋转的技术。回击底线球要突出以正手上手为主的意识,以凶为主,充分发挥力量、速度、旋转的优势,力争拉冲或突击。执行无遮挡发球后发球质量的降低给接发球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应克服恐惧心理,重视接发球环节的抢攻意识,建立进攻型的接发球手段,以挑打、抢冲、抢攻为主,主动劈长、摆短为辅的新接发球模式。练好“前三板”是乒乓球比赛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要真正做到发球抢攻无死角,无盲区,意识是关键,技术是保证。所以,在训练中必须始终贯彻积极主动上手意识和强烈的抢攻欲望,在训练中要将技术练精、练活,及时了解最新技术发展趋势,掌握先进的技术,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因人而异,练就相应的个人技术风格,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发挥运动员的潜力和优势,使其乒乓球的竞技水平不断提高。
2.3.3 加强步法训练,提高正手连续进攻能力和杀伤力。女选手步法移动相对较慢,比赛时普遍喜欢打“阵地战”靠来回球制胜,跟不上乒乓球发展的形势。因此,在训练中首先应加强步法训练提高移动能力,才能突出正手连续进攻的杀伤力,反手的进攻范围终归有一定的局限性。任何选手,即使反手再强也不可能跑到正手位去用反手拉,而正手好的人却可以侧身全台跑动用正手拉。我们经常练习中远台正手进攻能力,离台后要跑动,练习步法;离台后要发力,腰、腿的协调发力都可得到解决。正手进攻比例加大能带来几个好处:正手进攻的威胁高于反手,以正手侧身抢攻为主比站在球台中间两面上手给对方的压力更大;正手使用比例高,对运动员的战术要求也相对较高,因为只要侧身就有正手空档,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需要引导运动员在训练中去思考,这样在训练中队员自然会用心去练;正手的使用率提高了战术的运用空间亦更大,从而提高技战术水平。
2.3.4 加强训练中的对抗性。由于女性的心理特点,平时训练中对抗性欠缺,比赛中真遇到关键球更容易保守求稳。因此,我们在训练各种技战术时尽可能以比赛的方式进行。第一,每堂训练课先对攻lO分钟热身,紧接着就开始练最难的发球抢攻和接发球。而且采用更贴近比赛真实情况的方式,把原来以固定时间的练习方法,改为2球一轮换,使发抢战术训练更接近实践,强化技术加战术的思维能力。在单球战术训练中应加大强度,主要是在保证击球质量的前提下,增加上台时间、减少失误、提高上台的板数。1O分钟的内容,上台时间应超过4分钟,这样有效训练时间超过40%,每球的平均板数为4-5板,训练中的平均心率保持在160次/分钟以上,这是比较理想的强度。第二,选派女队员到男队进行训练,由于男队员的控制能力、击球质量、战术变化和特长技术等均优于女队员,让她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训练,确实提高了训练的质量,还能跟男队员学到一些新东西。第三,适当增加比赛次数,我们把以前常规训练中的一周一次队内大循环比赛改为安排一周两次比赛,从而提高了训练中的对抗性。
2.3.5 加强正手拉弧圈球的力量。实行大球后,球的旋转减弱,空气阻力增大造成弧圈球的第二弧线增高,前冲相对减弱。在训练中女队员拉弧圈球时,有拉不动、拉不死、发不出力的感觉,经常出现拉不着球的现象。如果仍然用打小球的动作和发力方法练习正手拉弧圈球,显然拉球的力量就远远不够了。因此,我们要求运动员调整拉球时的动作结构,把肩关节适当打开,拉球手适当放开,以增加拉球的动作幅度。同时,手尽可能抬高,为向前发力创造条件,使球产生较大的前冲力。为了防止摩擦球过薄,击球部位不要太靠上,应以中部为主,拍形竖直,前倾不要过大。让她们习惯发力拉球,把腿、腰、大臂、小臂和手腕的发力协调起来,产生爆冲力量,并且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敢于发力。
2.4 从运动选材的视角看女子技术男性化的可行性。
女运动员身体素质中说明对于隔网对抗性的乒乓球项目来讲,特别是在技术水平高度发展、规则不断推新的今天,良好的身体素质对优秀女乒乓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女运动员在上肢爆发力方面优秀运动员男子差别很大。说明目前女运动员上肢的爆发力是影响其竞技能力的主要身体素质,也反映出本论文在训练方法中,要求女运动员提高搏杀能力和女性技术男性化正确所在。因此,在选材中应尽量选择那些上肢爆发力较好的女运动员,技术因素可适当的降低在选材中所占有的比重,后天的努力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可以弥补先天训练的不足。[5]此外,在训练和比赛中要强调搏杀,要求运动员用大于90%的力量进行搏杀,以提高女子运动员搏杀的意识和能力,在比赛中更趋近于男子风格。
女子技术男性化有利于提高乒乓球运动的观赏性。随着乒乓球比赛规则的改变、球速变慢、节奏降低、乒乓球的观赏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女子乒乓球比赛,缺少激情。更快、更凶、更恨、更准、很难在女子乒乓球比赛中体现出来,所以女子走男性化的道路是的女子乒乓球运动发展的需要,它不但可以增加女子乒乓球比赛中的观赏性,而且还是女子乒乓球运动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
当前,女子技术男性化打法引领着世界女子乒乓球运动技术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也将成为女子打法能否产生新突破的关键点。只要充分提高女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和爆发性力量,充分发挥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性等素质的合力作用来扬长补短,结合选材拓展训练新思路,并强化男性化思维和风格,女子技术男性化的训练思路是完全可行的。
新规则给乒乓球运动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快速、凶狠、变化、胆量、搏杀这几方面。如果我们依然停留在九十年代中后期的训练模式上,我们认为这种训练体系将会滞后于乒乓球潮流。面对“世界打中国”的局面,如果不在训练方法和训练思路上有所创新,中国在乒乓球运动方面的优势必将荡然无存。因此,不断发现新问题、拓展新思路、尝试新方法,推陈出新,对女子技术男性化进行大胆尝试,这样既能提高女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也能提高比赛的观赏性,对乒乓球运动发展是有利的。
尽管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或走一些弯路,但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的前进仍将是改革的主流趋势。这也必将成为女子乒乓球运动长盛不衰的法宝。
[1]乒乓球女子技术男性化训练方法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5(4).
[2]谈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训练[J].少年体育训练,2005(5).
[3]对体能主导类短跨项群中运动选材的初探[J].吉林体育学院院报,2005(3).
[4]新规则对乒乓球运动员体能的要求[J].中国学校体育,2004(5).
[5]少儿乒乓球运动员选材应注意的几个方面[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6).
I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act that it is a trend accordance with the table tennis law that sportswoman has man like technology, The sportswomen could keep up with the developing trends of the word table tennis as long as they establish positive consciousness in training, combine the new match rule characteristic,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for “the first three bats”, improve the forehand attack ability in succession, strengthen the antagonism in training
Table tennis; Technology of Sports Women; Mannish; Feasibility
张凤仙(1980-),女,湖北黄冈人,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人文与艺术系体育教研室老师。
201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