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中的心理契约模式探析

2011-08-15 00:49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契约高校学生干部

祝 菡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心理咨询中心,广东广州528225)

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中的心理契约模式探析

祝 菡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心理咨询中心,广东广州528225)

文章试图通过对高校学生干部管理现状不足的思考,提出将“心理契约”应用于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中,并重点探讨“心理契约”在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方案。

心理契约;高校学生干部;管理

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H?Schein)教授首先提出的。总的来说,心理契约是组织与成员之间对彼此应付出什么同时应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是内隐的、没有明文规定出来的各自所怀有的各种期望[3]。心理契约起初并未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雇员的努力工作换不来应有的回报、员工满意度、绩效下降,员工离职率提高,雇佣关系敌对现象严重,心理契约才开始成为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的热点。

心理契约本身是双方建立在互惠交换基础上单方的主观信念。因此除了雇佣双方,心理契约在其他领域仍然有广泛的应用空间[4]。本文试图通过对高校学生干部管理现状不足的思考,提出将“心理契约”应用于大学学生干部管理中,并重点探讨“心理契约”在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方案。

一、高校学生干部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学生干部工作动机多元化,流动性大

“80后”、“90后”的学生干部虽然大多都抱有服务同学,锻炼自我的初衷,但在工作中现实性和功利性较强。希望以学生干部身份在入党,社会服务评比,综合素质测评以及保研、就业、留校和公务员考试等方面获取额外优势。而一旦评上优秀称号,其工作热情和效率就显著降低。一些学生干部在工作中稍遇挫折或与学习出现矛盾时就用逃避的方式拖沓工作,等到换届选举时不申请当部长,则自然离任,习以为常的不升即退的思想不会给学生干部造成太多的心理压力,因此容易造成其责任心欠佳,流动性大的结果。

(二)缺乏稳定的规章制度,工作效率低

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学生组织是由对学生工作感兴趣或有这方面追求的同学组成,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相对较少,并且缺乏稳定的规章制度,这导致了学生组织不能规范化的得以运作。没有规范的制度约束,学生干部团队很难有团队向心力和高工作效率,学生干部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不同的工作倦怠表现:如责任心下降,个体心理失常等。老师反复督促提醒,按自己想法办事,总找客观原因,推诿他人的现象则层出不穷。

(三)现有学生干部教育及激励效果有限

学生干部教育及激励机制中存在过度依靠正面激励,忽视负面批评教育;过度依赖物质激励手段,忽视内在的发展型激励等问题[5]。过度正面激励和物质激励手段会失去对学生干部绩效行为明确的指导性和牵引力,通常其有效期比较短不能产生持久的效果。同时激励制度功利化及实施者定位不明确也是学生干部管理中突出的一点。学生干部管理中没有给激励一个合理的位置。因此,当激励在组织管理中开始应用时,很多人不知道应将激励职能交给谁,有的认为是老师的责任。有的认为是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如此一来,往往造成这样的局面:组织中人人在谈激励,但谁也没有真正的实施激励[6]。

二、心理契约是解决学生干部管理困境的有效办法

目前学生干部管理需要靠新的规则来确定,这种新的规则可以通过建立学生干部团队与其成员关系的新模式——在原有学生干部管理制度中建立心理契约的合作互动关系来解决。心理契约可有效建立个人的奉献与组织的获取以及其所提供的回报之间的一种内在配合,它是一种心理上的约定,它强调的是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心理契约一旦建立就可以产生个人对组织的期望与组织对个人的期望这一双向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干部与学生团队之间达成一种“默契”,这种心理上的契约不仅能激发每一个学生干部个体的潜能,让每个个体实现其自我发展与管理,同时也增强学生干部对团队的认同感和主人翁精神,增加团队凝聚力,从而实现学生干部管理与学生干部个体间“双赢”的结果。

三、心理契约在学生干部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将心理契约的理念引入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中,能在现有学生干部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增强团队组织凝聚力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运用心理契约的理念加强对现有学生干部管理,有着很大的实施和运用的空间。建立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中的心理契约,必须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一)营造团队文化,建立共同愿景

学校对于学生干部的管理和学生干部个人要求全面发展的目标根本上是一致的。学生干部间可以形成自己的团队文化,将抽象的愿景具体形象化。如团委的学生干部可以将“把握青年特点,服务青年”作为团队发展目标;心理服务中心的干部可以形成“探索自我,推广积极心理”的个人和团队的发展愿景。如此,在服务同学过程中这个愿景会紧紧将学生干部结合起来,使适应性工作变为创造性工作[7]。渴望归属于一项重要的任务或事业,能使学生干部拥有自我学习的源动力,积极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从指导老师处获得学习的资源和启示,最后形成在工作中自我的探索和创新。建立共同愿景,团队成员应强调以公平、协商的形式讨论制定出学年整体工作目标,增加学生干部个体在制定目标中的参与性,能在心理上提高个体对团队文化的认可,使每位学生干部明确自己发展目标与团队目标的关系,增强其在集体中的自我价值感。

(二)保持契约的公平和动态平衡

学生干部团队与学生干部自身发展都处在一种动态中,团队目标确立时老师应通过动态测评,及时与学生干部沟通掌握情况,诊断偏差,不断修整目标,控制进程,避免学生干部因自身期望与需要未被团队吸收、重视而产生心理契约的违背感。当组织或者个体的任何一方主观感觉到契约不公平时,就往往会单方面作出某些行为以促使契约的“收支”平衡,从而寻求契约“纠正环路”来保持自己的公平感,当不能调整或者调整过程太快时,就会有一方拒绝契约[8]。学生干部管理中可采取随机反馈和阶段反馈的信息沟通形式[9]。让学生干部自我评估、自我检查和自我监督,维持个体与团队心理契约的动态发展,在掌握大量信息基础上修正和调整目标。

(三)注重团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有效性

在学生干部管理中,心理契约不同于一般的契约,心理契约是一种情感契约,而大学生是天然由“爱”维系的不可分割的组织,与其他任何组织相比,大学生的情感联系更加强烈[10]。学生管理与学生个体内部自我心理契约交织在一起。大部分学生干部更希望能得到内在需要的满足,如:尊重、肯定和团队支持。因此情感上的支持和交流能让心理契约的发挥出更强大的约束力。定期开展团体辅导是加强团队内部沟通的有效方式,就学生干部自身出现问题或需要讨论的主题展开辅导。感染力强,影响广泛,能增加每位学生干部对团队的情感归属。每一位干部在分享时,就存在多个影响源。每个成员可接受他人的帮助,也可以帮助其他成员。此外,在团体情境中,可以同时学习模仿多个团体成员的适应行为,从多个角度洞察自己,完善心理品质。在团体辅导过程中,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集思广益,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减少了对管理老师的依赖。实践证明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引入“深度汇谈”增加沟通的有效性,“深度汇谈”是将团队所有成员心中的假设推出,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在团队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比个人深入的见解,并且“深度汇谈”还能让学生干部学习找到有碍学习的互动模式,如一些“自我防御”的模式往往根植于团体的互动中,若以创造性的方式察觉,则学生干部的沟通和团队学习能力将大增。

(四)提升学生干部的成就需要,全方位有效激励

首先明确学生干部的岗位责任,在团队中个人的地位越重要,体验到的成就感就越强烈,要让学生干部每个人都认识到自己是不可缺少的,知道团队取得成绩中将有每个人的贡献。其次,应增强学生干部的自主权,团队管理者应学会适度放权让学生干部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用自己的意志主导自己的活动,为学生干部创设一个公正、透明的比较平台。最后,激励作为一种管理策略实施的时候就不再是单一的激励手段的应用,而是把学生干部个人成就需要导向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激励措施的有机组合,管理者应不断创立新的激励方法,为学生干部激励机制注入活力。特别的,激励原则不应仅以传统评比方式如:学习成绩、考勤率为评比依据,而是团队个体在与团队发展中自身进步的程度为评比依据。关注每位学生干部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程度及时反馈奖励是维护心理契约的有效方式。

(五)完善学生干部心理品质

心理品质包括个体在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动机、态度、性格及意志品质等。学生干部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老师应适时引导,加以点拨。让学生勇于承担后果,积极分析原因,明是非知轻重,以增强其耐受力和责任感;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时及时鼓励和表扬,激发其内在潜力和上进心;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现学生干部遇到困难要热心帮助,给与抚慰和支持,以增加人情味和归属感。从逆境到顺境,从工作到学习生活全方位的培养才能慢慢塑造学生干部自信、乐观、认真、勤奋、乐群、执着、开拓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1]施恩.职业的有效管理[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2

[2]彭正龙等.心理契约:概念、理论模型以及最新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4,(2):456

[3]董创春.基于心理契约的员工忠诚度培养与提升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

[4][8]赵鑫.王淑梅.心理契约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406

[5]罗淏元.高校学生干部激励机制优化初探 [J].科技创业,2010,(5):74-76

[6]李琪.浅谈学生组织激励问题---以高校学生会为例[J].百科论坛.2009,(6):294

[7]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1998,(2):238

[9]谢榕琴.CSC人中的“心理契约”与“学习契约”[J].远程教育杂志,2003,(2):21-23

[10]眭依凡.好大学理念与大学文化建设[J].教育研究,2004,(3):12

A Discussion and Analysisto the Pattern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 Leaders’Management

ZHUHa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nhai Campus Counseling Center,Guangzhou 528225,Guangdong)

This paper attemptstoanalyzetheshortagesof the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student leaders’management,proposes toapply"psychological contract"tothemanagement of collegestudent leaders,and focuseson thediscussion of a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gramof"psychological contract"for thecollegestudent leaders.

psychological contract;collegestudent leaders;management

B82.054

A

1671-5004(2011) 04-0063-02

2011-6-5

祝菡(1983—),女,四川成都人,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心理咨询中心,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教育。

猜你喜欢
契约高校学生干部
一纸契约保权益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新疆发现契约文书与中古西域的契约实践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解放医生与契约精神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项链》里的契约精神(上)
干部任免